查文庫>心得體會> 2022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2022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以為見面時機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自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願而發作改動;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裡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於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裡,而卻又無法擺脫孤獨這一形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餘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願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2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格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墮入了深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來的氣候閱歷,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浪費145天左右的時刻,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著春節後第一個嚴重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區域性地域是這樣的氣候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著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明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明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明天的月亮以前照過古人,並從明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發明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絢爛都是明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自鳴自得,引以為民族的自豪……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分,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先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去自豪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3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裡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

  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3那年我逃了2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4

  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家家戶戶都非常的重視這一個節日。和春節一樣,中秋節也是一個團團圓圓的日子。所以在中秋節的時候,都會用“閤家團圓”這四個字作為祝福的語言,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祝福。學校一向都非常的重視傳統節日,每到節日的時候,都會進行相關的活動,藉此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學生也能夠從這些活動中瞭解更多的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我們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是肩負著傳承和弘揚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的,所以也不奇怪學校為什麼會這樣的重視這些傳統活動了。

  這一次的中秋節,進行了四個活動,都非常的有意義也有趣。第一個是中秋節的黑板報,每個班都要出一個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會進行評比。第二個是手抄報的評比,先在班級的內部宣告這一個活動的有關訊息,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加,每個班選出5張參加年級的評比,每個年級再選出10張參加全校的評比,選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勝獎。第三個就是徵文比賽,字數要求1000字以上,主題為中秋節。這三個是每一個節日都會有的,最後一個才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

  第四個活動就是主題班會了,這一次的班會花了我們班幹部很多的心血,我們爭論了很久,也準備了很久,可以說是非常的用心了。我們給同學們預留了15個節目的位置,讓他們有想表演節目的人自己準備節目,最後選出15個節目。這次的主題班會一共是用了三節晚自習的時間,氣氛非常的活躍,總算我們這些班幹部的心血沒有白費。這一次我們計劃了三個大的活動,一個是“中秋詩詞大賞”,一個是“知識競賽”,還有一個是“話劇演出”。

  “中秋詩詞大賞”就是讓同學們分為兩組,背誦有關中秋節的詩詞,一句就可以了,背的多的一組有獎品。這個會提前告訴同學們,讓他們多蒐集一些有關的詩句,背誦下來。這個活動能夠讓同學們知道更多的中秋節的詩詞,而不是隻知道課本上有的,也是進行了一次課外拓展。“知識競賽”就是班委蒐集有關中秋節的題目,包括習俗、古代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等,是個人賽。這個活動能夠讓同學們知道更多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話劇演出”則是挑選跟中秋節有關的故事,由同學們演繹出來。

  這一次的活動舉辦的是非常的成功了,希望明年學校還能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自己策劃中秋節的活動。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5

  為了迎接中秋節,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慶祝活動,除了慶祝之外,還想讓我我們這些學生度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讓我們記住這個傳統的節日。這次中秋節活動學校準備的非常的充分,這點我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我看到活動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著笑意。

  我很早就知道學校在這次中秋節會舉辦一場很大的活動,因為中秋節來的前幾天,學校就開始在寬敞的操場上搭建舞臺,我們平時用的舞臺都是體育館的那個,在校兩年,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學校在操場上搭建舞臺,學校對這次活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活動開始是在晚上了,當我們吃了飯回到教室時,驚訝的發現我們每個人的桌上都擺放著一個月餅,這讓我們都非常的驚喜。隨後,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搬著自己的凳子去了操場上,操場上按班級分成了好幾個陣營,幾乎霸佔了整個操場,開始我沒有對臺上的表演有任何興趣,只顧著和旁邊的人聊天。可表演開始後我的眼神就沒有離開過舞臺,舞臺上那些的表演吸引了我全部的目光,在舞臺上,我還看到了我幾個認識的同學,當時我激動的手掌都排紅了。

  除了在校的我們和老師外,還有一些其他的人也來觀看這場晚會,有的是學生的家長,受學生的邀請來到學校觀看晚會,還有些人是學校附近的人,他們關了自己的店鋪,專門來到學校觀看這場的晚會。但畢竟不是我們學校的人,他們只能隔著老遠,看著舞臺上的燈光閃爍,我甚至不確定他們能不能看清舞臺上那些人的表演,我的產生一股優越的感覺,因為我們能夠站在操作的最中央看著表演。

  舞臺上除了唱歌跳舞之外,還有小品,主持人之間也會講一些有趣的事情,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次晚會的最後一個壓軸表演是我的隔壁班的一個同學。表演的是一種我看不懂的舞蹈,但給我一種非常厲害的感覺,聽班上的同學說,這個表演在省級比賽中還拿過獎,這讓我的眼睛更加捨不得離開舞臺的,能夠親眼見到這種表演的機會可不多。

  這次的活動我覺得舉辦的很成功,充分的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節日熱鬧的氣氛,這次的表演,我相信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會忘記。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6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這兩句話不知成為多少文人學子不懈的追求,我們中學生也常在語文課上得此教育。可我也聽到同學發牢騷:“書倒是讀了不少,可筆下也不見有什麼”神“呀。”言下之意,似乎對大詩人這兩句話有點懷疑。其實,讀書非“破',下筆豈能有"神”。 作文網

  如今,讀書者很多,可下筆有“神”這甚少,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很多人只翻書而不“破”書。一本書到手,雖如飢似渴,卻一目十行。遇到小說更指追求大致的故事情節,書翻完了,頭腦中的印象卻稀少,日子一長,連印象也沒了。這種只求“萬”而不求“破”的讀書方法是永遠也不會有“神”的。

  “卷之不破,何神之有?”那些下筆有神的,哪一個不是“破”萬卷的?列寧在寫《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時曾參考了583本書,寫下了幾百萬字的讀書筆記。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他度過的書無一不寫上眉批,甚至對眉批還作修改。他看一本十萬字的《倫理學原理》,竟寫了一萬二千字的批語。後來他的文章生動活潑、透析深刻,他的詩詞筆力道勁,文采斐然。難道不得力他平時讀書能真正“破”書嗎? 作文

  那麼如何去“破”萬卷書呢?“破”即“通”,實際上要將書讀進去,深刻理解書中的精髓,並將其消化吸收。比如說,你為了提高寫作水平去讀書,那麼拿到一篇好文章,你就不能只看表面文字,而應深入其體載,結構,語言等多方面的特色,認真探索其思想,然後這些董事才能變成自己寫作的補品。魯迅先生談寫作時說過:“選材要嚴,開掘要深。”其實讀書也是同樣道理,”選書要嚴,鑽研要深“》 讓我們不但要讀”萬“卷書,更要”破“萬卷書。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中秋節。我一大早就起來了,跑到窗前,看到外面下著毛毛雨,地上全是溼的,樹葉在抖著溼漉漉的身子。

  我知道農曆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一年中的中秋節,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人們不得不吃月餅來表達他們的團聚和珍惜他們的想法。於是我們全家冒雨去奶奶家過中秋節。

  到了外婆家,看到舅舅忙著做飯,舅媽忙著摘菜,外婆忙著跑前跑後。

  過了一會兒,我哥哥來了。看到外面在下雨,我們的媽媽不能出去玩了,所以她對我們說:“你能用中秋節寫一首詩嗎?”聽到這裡,我們產生了興趣,立即拿出紙筆寫了下來。大約半個小時後,我們都寫完了,給我媽媽看。我寫的是:人們過中秋節,家家戶戶團圓。

  月餅三百里香,晚上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哥哥寫道:中秋節,閤家團圓。月餅香,家家幸福。我媽看了之後評論說:“你們都寫了中秋節,但是我哥用詞比他哥好。哥哥得了一等獎,哥哥得了二等獎。”我高興得跳了三英尺高。沒想到能在中秋節拿個冠軍獎!

  這時,大叔叔喊道:“吃頓團圓飯吧!”我以超快的速度來到餐桌前,父親大喊:“吃飯前洗手!”哇,一桌子的食物,我一點都不知道。在品嚐自己喜歡的美食的同時,大家都在吹噓著叔公的手藝。

  外面還在下雨,我望著天空焦急地喊著:“我要賞月吃月餅!”爸爸告訴我:“小傻瓜,你沒看見今天下雨嗎?因為天氣惡劣,今晚沒有月亮。”我姑姑還開玩笑地說:“沒有月亮,但是有月餅。”聽完這些話,我趕緊拿出一大盒月餅,一家人笑著品嚐。

  晚上十點,我們都不情願地離開了外婆家。希望明年中秋節能賞月吃月餅!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8

  中秋到了,我隨著媽媽出去買月餅,買完月餅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可口的月餅,我都忍不住快流口水了。

  於是我盯著月餅盒看來看去,媽媽說:“小饞貓,別把歪主意打在月餅上,小心被發現!”我心裡想:不讓我吃,我就非吃不可。眸子一轉,靈機一動,有了!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你拿月餅吧!”隨後,便把月餅奪了過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唰地奔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月餅放在桌子上,奸笑起來,接著拿出一小盒月餅,心裡嘀咕著:“豆沙月餅,我來了!我保證會把你吃掉的。”我左手持刀,右手持叉,顧不上吃東西的禮節,直接把月餅五馬分屍了,接著用叉子叉一小塊,放進嘴中。“真的太好吃了,月餅的陷磨得真細,吃起來真好吃!”一定是“嫦娥”做的,怪不得叫它“月餅”呢!我細細品嚐,臉上洋溢著高興的笑臉。

  妹妹看到我笑得很歡,喊道:“我也要吃,我也要吃!”我私心強說:“自己拿!這樣你還可以多……”還沒等我說完,她就立即拿了一個蛋黃味的月餅的,開心地吃了起來,我興奮地都快要飛上天了!”

  這時,我們聽到媽媽的腳步聲,我們趕快把所有的月餅拿到了自己的房間,鎖上門,獨自享受厚味。吃晚飯時,我只吃了尋常的二分之一。肚子裡的一半空間全被月餅佔了。

  我喜歡過中秋,更喜歡中秋月餅!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9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為了豐富學生們的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他們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理念,9月21日上午,XX小學開展“喜迎中秋共享團圓”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前,各班老師認真準備策劃,製作了精美的課件,並佈置班上學生每人帶一個月餅,要大家一起品嚐“中秋”味道。活動中,各班黑板上寫有以“喜迎中秋”為主題的醒目標語,學生與老師一起暢談關於中秋的習俗,學生們還把自己收集的關於中秋節的起源,中秋節的寓意,特別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統佳話拿出來一起分享。大家一起唱關於中秋的歌謠,一起講關於中秋的故事,一起誦關於中秋的詩詞,一起品嚐中秋佳節的美食,整個班會課上其樂融融,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

  XX小學透過開展本次班會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到了更多關於中國傳統佳節的習俗,更讓孩子們學會了分享與合作,感受了集體帶來的快樂,為孩子們日後更好更全面地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0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校於9月20日起透過學校燈箱、黑板報、電子屏、國旗下講話、校園廣播、主題班會、中秋詩會、中秋嘉年華、中秋主題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和載體,整合學科特色,充分挖掘傳統節日內涵,弘揚祖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激發廣大師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營造節日氛圍。活動情況如下:

  四個學校的主題分別為“月圓國圓,傳承經典”“月圓京城情繫中華”“習經典承傳統做有文化底蘊的好少年”“弘揚傳統文化做陽光少年”。六街小學活動分為中秋讀月、中秋憶月、中秋賞月三個部分。9月20日——9月21日蒐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詩歌、書籍,各班自行安排時間開展有關的活動。

  9月20日——9月26日各班完善了班內板報,學生們把對同學、親人、老師、長輩想說、想表達的節日祝福寫在“心”上。9月21日各班利用晨誦時間開展一次中秋詩會,主題為“傳承經典誦中秋”。鼓勵學生們利用中秋三天假期時間開展中秋節實踐活動。

  一二年級的同學開展一次“弘揚美德圓中秋”親子互動活動。三、四年級則是開展“快樂體驗暖中秋”志願者活動。五年級節假日完成一份以“中秋”為主題節日小報。

  六年級節假日完成一份以“經典誦讀”為主題的節日小報。三街小學結合課程,美術課、音樂課、英語課、語文課都將中秋節的主題融入到課堂中,美術課上四年級的學生“畫中秋”;音樂課上,學生們學唱有關中秋的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但願人長久》《大團圓》等;

  五年級英語課的同學學習了中秋節的課文,語文課師生品讀了古人在中秋時節的思鄉古詩,有的班級在節日裡還召開了主題班會,以此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東關小學舉行了“習經典承傳統做有文化底蘊的好少年”慶中秋主題升旗儀式。

  五年級驚蟄班的學子們上臺表演經典吟誦《童心邀明月千里共嬋娟》。XX小學開展中秋嘉年華活動,做燈籠、猜燈謎、畫兔爺、打月餅的傳統中秋民俗在校園內再次重現。此次中秋主題系列教育活動的開展,意在激發學生熟知經典、吟誦經典、熱愛經典、親近經典的情感。

  此外,藉助於“團圓”,讓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有更深層次的瞭解和熱愛,讓學生感覺到親情、恩情的美好,同時懂得身上肩負的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責任。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1

  為了歡慶中秋傳統佳節,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活動,在校長的組織安排下,我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主題活動。活動總結如下: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慶祝活動

  1.收集中秋節資料。我們學校召開了班主任會議,佈置了“瞭解中秋佳節,熱愛祖國節日”的活動要求。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查閱資料等方式瞭解了中秋節的形成,以及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之類的傳說故事。學生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和熱愛,進而更加熱愛文化底蘊深厚的祖國。

  2.開展主題班會活動。在瞭解了中秋佳節的基礎上,全校15個班以不同的形式分別開展了中秋節主題班會活動:猜謎語、講故事、吟古詩、唱歌、吃月餅等不同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瞭解中秋節傳統節日的基礎上,感受到中秋節時人們盼望團圓、思念親人的情感。

  二、開展了“簡訊送祝福,文明過中秋”的活動

  我們學校透過家校通平臺為學生、家長送去節日的祝福。同時,學校透過簡訊向廣大家長宣傳節假日期間,提倡文明過節,節儉過碳過節。

  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瞭解了許多關於中秋的古詩詞,瞭解了中秋的來歷和有關中秋的故事傳說,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民族情結,讓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傳承下去。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2

  又到了期盼已久的中秋節,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此時我特別想高喊一句“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大家今天都要收穫滿滿的幸福呀!”,爸爸媽媽對我說,我們要時刻感受身邊的美好,將幸福傳遞下去,所以在這個月圓時分,希望大家都能夠和我一樣的'快樂!

  又是一年花好月圓時,在這一天中我們參加中秋節的活動,我今年就和爸爸媽媽去逛了“中秋一條街”,當晚的街道人山人海,真是非常的熱鬧,有必要說的一點是,我們是在下午xx點左右的時分去的,出發之前簡單的吃了一口,因為我們要出來品嚐美食呀!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似乎這一天所有的小吃都變得異常的美味,所以這就導致我一不小心就吃飽了,我當時無比的傷心,因為還有好多好吃的沒有吃到呢,不過在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安慰我說,“不要緊,我們先到處逛一逛,說不定一會就想吃東西了”,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因此我們就開始了觀光之旅。

  首先到達了猜燈謎處,中秋節這一天,這當然是最不能缺少的,謎面的內容有幽默搞笑的、又令人感動的,也有令人深思的,就這樣猜燈謎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我真是飛速旋轉自己的大腦,爭先恐後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每答對一次我都高興的跳起了腳,隨後我便收到了一份小禮物,是一份月餅還有一個玩偶,我該用怎樣的形容詞描述我此時的開心!接著我們便沿路看起了花燈,燈紙上的圖案大多是我們課本里面看到過的古時候的生活場景,可以說是非常漂亮,我也選了兩個最喜歡的買了回去,當做紀念品。在爸爸媽媽的提醒下,我才意識到這條街所展現出的場景是穿越古今,我們這一路便是走過了“歷史的長河”,爸爸媽媽說,我們要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我們要時刻將愛國的思想放在第一位,樹立正確的三觀,雖然此時的我對於他們說的話還是存在一知半解,但是我記住了最關鍵的一點:熱愛我們的祖國。有國才有家,年齡小更應該培養愛國的意識,所以這一點我很明確!

  中秋節這一天就這樣結束了,說實話我還是有一些意猶未盡,所以寫下這份感受,也算是對於這一天的紀念,我要努力學習,快一點長大,去了解更多的知識!總而言之,這一天我很開心,並且收穫很多,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中秋節了!那就以期待的心情過好接下來的一年吧!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3

  我不知道一年中有多少節日。有熱鬧的春節,有莊嚴的清明節,有歡快的兒童節,有喜氣洋洋的國慶節,我愛象徵著家庭團圓的中秋節。

  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因為是在秋天的中期,所以很有名。這一天,天上有一輪明月,像玉盤一樣圓,所以有?中秋月圓?美稱。中國人把圓視為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視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農曆八月,天氣爽朗,收穫了許多莊稼。中秋節也是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每到中秋之夜,人們一邊吃著月餅和水果,一邊賞月如玉盤,家家戶戶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說這種月餅有著非凡的歷史: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史文忠》的紀念館?太史糕?這是我們國家的月餅?族長?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了芝麻和核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出現了一種以核桃仁為餡的圓餅,叫做?胡兵?唐朝有一箇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後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聖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倫……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小學生中秋節心得體會 篇14

  由於歷史知識的貧乏,我是把這本書當做半個歷史書來讀的。之前對一戰知之甚少,因為不同於二戰,它的戰場基本都在歐洲。跟已有知識能夠對應上的,一個是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另一個就是《凡爾賽合約》,當時北洋政府派員參加了談判,作為戰勝國,本打算收回山東的主權,結果德國在山東的權利被讓渡給了日本,由此引發國內強烈抗議,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之一。

  讀完以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書名為什麼叫《巨人的隕落》?巨人究竟指的是什麼?昔日的貴族以及他們主宰的的歐洲強國,還是舊的制度和秩序。

  替代與消亡,伴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上演。像菲茨赫伯特那樣的傳統英式貴族,彬彬有禮,慷慨優雅,他及其家族的沒落,並非不思進取、荒淫揮霍的結果,相反,他或許比他的祖輩更加努力,更加自律,但是,在那個歷史的風口,新興工人階級的崛起,傳統貴族階層的淪落已無法挽回,任何力量均無法逆轉。所以,任何時代,看到並主動迎合歷史的大勢,都是獲得成功的前提。

  在這個碎片化的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每一個人又該如何去把握屬於自己的大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