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數字化工作總結
忙碌而又充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你有什麼感悟呢?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分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了。我們該怎麼去寫工作總結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檔案數字化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參加檔案工作以來,我接觸最多的是檔案數字化相關工作。在這1年多的工作經歷中,越發覺得檔案工作需要發揮檔案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到檔案工作中去,檔案數字化工作亦是如此,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檔案工作者只有透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作為,才能從中獲取寶貴經驗,提高自身檔案工作的專業素養!
檔案數字化工作可謂是任重而道遠。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而是有其完整而有序的一個體系,其工作量頗大,需強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作為支撐,方可有條不紊的進行。從拆捲開始一直到最後的還原,會經過目錄錄入、掃描、儲存備份、後期處理等過程,各道工序環環相扣,前面的工作沒做好,後期的工作就沒法進行。
檔案數字化有其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檔案工作者需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前提。到了具體的數字化工作中就會有不同的`規定和要求,我大體將數字化流程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掃描前處理,前期的工作包括調取檔案、拆卷、卷內目錄錄入、頁碼編號和檔案修補等等,這就要求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應持有對工作認真細緻負責的態度,尤其是目錄錄入工作,前期的目錄錄入對後期的掃描掛接有著直接的影響,目錄錄錯將會導致後期需要進行大量的修改清理工作,嚴重地拖慢整體效率,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一個小小的檔號錯誤,將會導致原文掛接失敗或者原文掛接到了不該掛到的地方,筆者曾遇到過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掛接錯誤和目錄錯誤,究其原因之根本,是為目錄有誤!因此目錄錄入工作需要嚴格的稽核和檢驗。
在這一年多的工作經歷中我與目錄打交道的次數尤為最甚,也被目錄搞得心力交瘁,但目錄仍有其規律性和可塑性,有時候自己在修改目錄錯誤的時候發現了並解決了新問題,在面對複雜疑難的目錄錯誤時保持一種細心冷靜的心態去思考怎麼解決這些錯誤?在這個過程培養自己、鍛鍊自己、提高自己,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穫?
數字化流程另一部分是掃描後處理。實體檔案經過掃描並按照相關要求儲存在儲存裝置後,需要經過圖片處理、圖片和目錄校對、掃描圖片資料備份和伺服器掛接、最後實體檔案還原入庫。在掃描完成後還要進行一系列的抽檢工作,主要包括影象資料抽檢、目錄資料及元資料抽檢、資料掛接抽檢和實體還原情況抽檢,發現問題應及時記錄並更正。值得一提的是資料備份這項工作尤為重要,及時進行資料備份可防止各種突發情況,以保護資料之完整安全,資料備份一般有三套,一是本地備份、而是異地備份、三是利用備份。我做的資料備份的載體是使用國際檔案級光碟進行光碟燒錄備份,其技術指標能保證在25攝氏度和50%溼度的環境條件下長期存檔並能正確讀取資訊。光碟燒錄完畢後還需製作封面並列印到其盤面上,便於保管利用。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既然選擇了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回首不回頭,惟願蘭臺清風暢,流得萬世千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