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傳統冬至節氣吃什麼

傳統冬至節氣吃什麼

傳統冬至節氣吃什麼

  冬至雖然現在是一個節氣,但是很很多年以前,冬至也是冬至節,是人們舉行祭天儀式的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唐宋時期,官府都會舉行活動慶祝冬至節。到現在,我國依然有一些地方在過冬至節,年年準備冬至節的吃食,就像過年一樣,所以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傳統冬至節氣吃什麼,希望有所幫助!

  吃餃子

  冬至的習俗在我國北方,每年農曆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冬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東漢時期。有位叫張仲景的名醫,各種疑難病症,經他治療都能藥到病除。有一年冬天,張仲景的家鄉南陽一帶天氣奇冷,不少人耳朵生了凍瘡。張仲景就讓弟弟在村中一塊空地上搭起栩子,盤卜大鍋臺,然後把辣椒和一些祛寒藥物放到鍋裡熬,又把用麵皮、羊肉包成的食物“嬌耳”下鍋煮。煮好後發給梅個生瘡者一碗藥湯、兩個“嬌耳”,張仲景把這叫做“祛寒嬌耳湯”。據說病人吃後渾身發暖,兩耳發熱。凍瘡很快就好了。因為張仲景是在冬至這天施捨“祛寒嬌耳湯”的,後來又是在冬至這天去世的,所以為紀念這位妙手回春的名醫,從此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餃子。

  吃餛飩

  冬至時節,吃的習俗真不少,除了餃子,較為常見的還有吃餛飩。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說冬至這天,北京人家多食餛飩。南宋臨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餛飩的習俗,宋人周密說,起初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據說,餛飩為西施所創造,所以每年冬至蘇州人都要吃餛飩。如今,餛飩製作方法很多,遍佈全國各地,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則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與北方的餃子相對應。據說冬至吃湯圈是從赤豆糯米飯發展而來的。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後陽氣始生,因湯糰是圓形的,可象徵“陽圓”,所以,冬至吃湯圓的主要用意是慶賀“陽生”。湯圓主要作供品,也可贈送親鄰或待客,是冬至日上的必備食品之一。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淵遠流長,相傳源自漢代。據說,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狗肉,覺得味道極為鮮美,十分稱讚。自此之後,冬至吃狗肉在民間逐漸形成了習俗。現在,人們在冬至日,都會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物,期盼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吃紅豆米飯

  在江南一帶,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的冬至習俗。傳說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在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仍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因而人們在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吃冬至團

  在南方某些地區比較盛行冬至日吃冬至團(冬至丸)這一冬至的習俗,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日(陽曆12月22日前後)清晨,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冬至,老上海人是最講究吃湯圓的,親人們聚在一起品嚐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金銀團

  也是冬至節南方的吃食。金銀團實為兩種糰子。一種白色似銀,一種黃色似金,將兩種糰子放在一起,便稱金銀團,在冬至節討個好口彩。金銀團都是甜味。餡芯多為豆沙,銀團為七成糯米粉,三成梗米粉,用沸水拌和揉韌做皮面,包入豆沙餡上籠蒸熟即成。

  金團的製作略為複雜。它的皮面用料與銀團一樣,但用天然植物南瓜作色素。先將南瓜刨去外皮、挖去內瓤洗淨,切成方塊狀後上籠蒸爛,(南瓜極易蒸爛)待略冷卻後,與粉一起搓揉,這樣皮面便成金黃色,再包入豆沙餡上籠蒸熟即成。

  南瓜菜

  南瓜,又名番瓜、飯瓜、倭瓜,屬葫蘆科。一年生芡生草本蔬菜。原產於我國南部及亞洲其他地區,歷史極為悠久,種植面也相當廣泛。南瓜在秋季便可摘採,但新上市的南瓜,性還“燥”,甜味、醇度還欠佳,一般只是作主食吃,如糯米南瓜粥等。作菜餚必須放存一段時間,使其甜味、醇度較佳。

  所以一般農家收摘後均放入地窖收藏,如沒有地窖也放在乾燥、陰涼通風處。其實南瓜菜不只是冬至節的菜餚,有多餘的南瓜,在冬季缺菜時節充作菜蔬,也是一種“就地取材”的飲食方式。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還有各式各樣的冬至習俗,如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期許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北方,冬至天氣寒冷,人們吃狗肉和羊肉以進補身體;銀川冬至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廣東潮汕,每年冬至都要祭祀祖先、吃甜丸、上墳掃墓;在我國寶島臺灣,如今還有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樣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不忘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