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節日常識> 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

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

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

  下元節,中國傳統節日,為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過下元節的三大禁忌,希望有所幫助!

  1.祭拜場所忌髒亂差

  十月十五這天,多數人會隨著習俗在家中祭拜下元水官和祖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提前把家中打掃乾淨,然後沐浴更衣後再去擺放祭品,穿著要簡潔樸素,女性不能穿裙裝進行祭拜,供臺周圍要清理乾淨,不能隨意堆放雜物。

  2.祭拜次序禁忌顛倒

  在家中祭拜下元水官和祭祖不能同時進行,而且祭品必須準備兩份,次序有先後,先祭拜下元水官,祈禱消解困厄,除了擺放相關的祭品外,還要在祭拜的几案旁兩側懸掛提燈,祭拜下元水官不必行拜禮,在几案前放一墊子在地上正坐即可,等一炷香焚完後,收起所有的祭品以及提燈,換上另一份祭拜祖先的祭品,切莫次序顛倒。

  3.祭拜時辰禁忌兇時

  不管是下元節或是其它什麼節,凡是涉及到祭拜儀式的,儘量選擇在吉時進行,提前檢視當天的吉時兇時,儘量避免在兇時進行祭拜以招災惹禍,確保平平安安。祭拜結束後可以去戶外放孔明燈或水燈。

  過下元節的習俗

  1、祈願神靈

  這一天,民間一般有修齋設醮和享祭祖先兩大項活動,目的都是祈願神靈。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水官大帝禹的誕辰日,各地禹廟等大禹紀念場所常有祭祀活動。同時還會進行“水色”等戶外活動。水,和“水官”有關,色,色彩豐富。一般是扎綵船,在河中巡遊。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節是日入夜,鄉人以魚、雞、豬肉等食品祭土神。新中國成立後,這項活動已基本停止。

  2、享祭祖先

  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清明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祭祖,中元節是以家庭為單位來祭祖,而下元節往往是以民族為單位來祭祖,華夏民族要在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場面宏大,莊嚴,神聖,看上一眼,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下元節有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的活動。民間折紅綠紙為仙衣,折錫箔為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正面寫“謹言冥寶一封、綵衣一身上獻某某受納”,下書“子孫某某百拜”,背面寫“某年、某月、某日謹封”,俗稱“金銀包”,叩拜後焚化。除此以外,還有其它常見的祭拜祖先活動。

  3、吃節令食品

  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仲秋節吃月餅等等,下元節也有屬於它的飲食習俗。“下元節”正值農村收穫季節,莆仙民間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餅,包素菜餡心,油炸成“影糕”、“蔥餅”、或香潤可口的油炸食品糰子,然後當作供品在大門外“齋天”。

  今天特別推薦下元節的時令食物——麻腐包子。麻腐包子象徵送寒衣的包袱。下元節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時間點麻腐。麻腐的製做方法是將麻籽碾細,用水攪拌成糊狀,以籮過濾去皮,摻上黃米煎熬成稠糊狀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蘿蔔或洋芋、葫蘆為餡,蒸成麻腐包子或餃子,這種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細軟的自然口味。

  4、修齋設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鑲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為民眾解厄除困,民眾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那在這一天,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1、祈願神靈。從祭祀內容與物件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為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為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

  3、吃節令食品。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餈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後稱為“福餘”果品食品。

  4、修齋設醮。下元日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二節食齋,三心齋。

  1)“五穀主偶像”米果。下元節,也是五穀主的生日,俗稱“五穀主生”(也稱“五穀母生”)。潮汕地區祭祀五穀主,要蒸制“五穀主偶像”和一些象徵農具、五穀的“尖擔”、“粟穗”等食品。

  2)米果。客家的下元節,十月十五是相傳為三界公誕辰,雖有敬祀,但不如上元節(元宵)和中元節(鬼節)熱鬧。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村常做餈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3)麻腐包子。據說這是紀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貞氣節。麻腐包子象徵送寒衣的包袱。下元節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時間點麻腐。麻腐的製做方法是將麻籽碾細,用水攪拌成糊狀,以籮過濾去皮,摻上黃米煎熬成稠糊狀即成麻腐。以麻腐拌蘿蔔或洋芋、葫蘆為餡,蒸成麻腐包子或餃子,這種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細軟的自然口味。

  4)餈粑。客家農村有句俗話:“十月朝,餈粑粄子碌碌燒。”餈粑質地細膩柔韌、潔白晶美,筷子夾起來軟軟的,心裡升騰起一股征服的快感。此時可就別太心急,以免燙了口舌。嘗一口更是口感味鮮,細滑沁甜,米香而不膩,好吃好吃。

  5)芋仔包。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紡錘形,由芋子或馬鈴薯作為主料,餡料相當豐富。餡料是芋子包最關鍵的因素,把香菇、魷魚、蔥花等放入鍋裡油炸,待香味四溢時舀起來,倒入切碎的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