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郭沫若> 郭沫若的詩賞析《夜泊嘉州》

郭沫若的詩賞析《夜泊嘉州》

郭沫若的詩賞析《夜泊嘉州》

  《夜泊嘉州》郭沫若的詩賞

  夜泊嘉州

  乘風剪浪下嘉州,暮鼓聲聲出雄樓。

  隱約雲痕峨嶺暗,浮沉天影沫江流。

  兩三漁火疑星落,千百帆椅戴月收。

  藉此扁舟宜載酒,明朝當作凌雲遊。

  1907年秋,郭沫若以“優等”成績升入嘉定府中學。在家度完署假,乘船赴校,夜泊嘉州,在船中吟成此詩。詩人情致滿懷,沿途觀賞風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海棠香國”之夜的壯麗景觀。

  首聯“乘風剪浪下嘉州,暮鼓聲聲出雄樓”,氣壯勢豪,點出“夜泊”。嘉州,即今樂山市。雄樓,指嘉州的城樓。由沙灣至嘉州,約七十華里,乘船順江而下只需半日光景,即可抵達嘉州。“鼓聲聲”從城樓上傳出,說明詩人是在吃過午飯後上船夜裡到達嘉州的。大渡河中上游都是在千山萬壑中橫衝直闖,到了沙灣豁然開朗,形成壯闊的波潤,一瀉千里之勢,直奔凌雲山下,大佛腳底,與峨江匯合。夏秋之季,正洪汛期間,水急浪湧,故有乘風破浪之勢。一個“剪”字用得妙極,氣勢、神韻均出。

  既寫出波浪之激,又寫出船速之快。船到嘉州,只聽到從城樓上傳出一陣陣的暮鼓之聲,說明已到夜暮降臨,更鼓四起了。這兩句點明時間、地點和環境。

  緊接額聯、頸聯四句全力寫景。景是船中所見之景。船離沙灣臨近嘉州時,對家鄉必有一番依戀之情。這時詩人情不自禁,回首西望故鄉,只見朦朧暮色中的眉山影,隱隱約約,沉浮天際的大渡河,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是天還是水,難以分明。回眸近視,又見氓江河上三三兩兩漁家燈火,閃閃灼灼,時隱時現,詩人賦予它浪沒主義的想象,那兩三:漁家燈火,好象天上的星星落入江面上一般,那千百的船帆在那像朧的月光下徐徐降落下來。在詩人的筆下出現了一幅嘉州夜幕將臨的詩情畫意般的景象,山朦朦,水朦朦,星星、漁火、明月、白帆,美不勝收,美不堪言。

  在這安謐、寧靜、令人陶醉的夜景下,又見到朦朦的凌雲、烏尤山影,那裡有聞名於世的大佛,有當年蘇東坡讀書的蘇子樓,還有鐫刻著“蘇東坡載酒時遊處”字樣的石碑,激發了詩人迫慕蘇東坡載酒斌詩的情懷,勾引起詩人的遐想,何不象蘇東坡樣,駕起一葉小舟,攜帶著酒到凌雲去遊覽呢?蘇東坡《送張熹州》詩云.“少年不願萬戶侯,亦不願識韓荊州。傾願身為漢嘉守,載酒時作凌雲遊”。“藉此扁舟宜載酒,明朝當作凌雲遊”句,即由此脫化而來,抒情寫懷,展示了風華正茂的青年的理想和層望。詩人在自傳《學生時代》裡說:,“嘉定是適宜於讀書的地方,環境很好,山水十分秀麗。星期日在平坦如路的府河上划船,向青衣江北岸的凌雲山和烏尤山遊覽,遠望連綿的峨眉山,接連波濤洶湧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氣中令人有追步蘇東坡之感。’蘇東坡的影響,祖國大好河山的薰陶,孕育了一位偉大詩人的詩心和詩格。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青年詩人對現實和環境的不滿,隱隱透露出寄酒消愁的惆悵和娛情聊勝的無聊之感的心境。

  寫詩如作畫,要有主體,有旁襯,有烘托。這首詩山、水、城、舟渾然一體,情景交融,詩風清新,積極向上。前六句重在寫景,是詩的主休,詩人不惜濃墨重彩去刻畫故鄉美麗景色,以強化詩的藝術誘惑力。最後兩句,乍看似乎離開了詩的主體,細細品味,實際上是從另一角度、另一側面寫景,有秀麗的景色才有載酒遊的興致。乍看“若離”,實則“不離”,這種若即若離的結尾,留給讀者想象的塗地,最得詠物之妙。這首詩構思奇巧,開篇景象壯闊,結尾含蓄引人深思,以一幅想象中的.扁舟載酒遊蹤圖結束全篇,給人以新鮮之感。

  小拓展:

  文學特色

  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不凡,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 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重的國事之餘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蹟、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為紀念建國15週年而創作的巨幅書法作品是郭沫若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