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家長應該具有哪些家教觀念

家長應該具有哪些家教觀念

家長應該具有哪些家教觀念

  過去的認識裡,家庭教育通常認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長應該具有哪些家教觀念,希望有所幫助!

  一、家長應該具有哪些適應時代的家教觀念?

  家庭教育的質量不僅與家長的知識經驗有關,而且與家長的家庭教育的觀念有關。觀念是客觀環境的主觀反映,是對某個事物的觀點和信念。人的每個行為的背後或多或少都有其觀念在起作用。家庭教育的行為同樣與家長家庭教育的觀念緊密相連。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若想獲得家庭教育的成功,首當其衝的是更新家庭教育思想和觀念。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21世紀的家長為什麼會在家庭教育中產生困惑?主要是現在社會變化太快了。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我們的家長要在一代人的時間中走完人家現代化國家人們幾代人的路程,顯然是十分困難的。我們應該既把子女當作子女,也把他們當作朋友,當作一個與家長有平等關係的公民。我們必須拋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陳腐的觀念。

  當前某些家長還存在片面的家庭教育觀念。例如:重養育輕教育;重生理輕心理;重智育輕德育;重做事輕做人。共同的特點是功利性太強。這些錯誤觀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會產生不利影響。

  與時俱進的家庭教育的觀念可以推動家長去改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觀念的現代化不能一勞永逸,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髮展更新的過程。

  科學、民主和開放是三大適應時代的家庭教育觀念。

  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要用科學的心理學、教育學、生理學等理論指導自己的家庭教育。對別人的經驗和常識要進行分析。

  父母應注意在家庭中不能包辦代替,減少孩子的依賴性。當孩子斷然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所能產生的後果負責。這樣可以避免事後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騷。例如,如果在星期天孩子執意要9點以後起床,那麼在午飯前不能給他吃任何東西。因為吃早點的時間已經過了,如果想吃早點,就必須在8點鐘以前起床。

  民主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應該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長要弄清孩子為什麼不同意某個行為準則,然後耐心疏導,以理服人。如有必要,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一起討論這些準則。

  當您的孩子抱怨您處理某件事情不當或有誤時,您應該放下架子認真反思和敢於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不但不會失去尊嚴,反而會增加您同孩子的感情。

  家長要注意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不羞辱孩子,不求全責備,多鼓勵孩子。

  家長還應注意不偷聽孩子電話,不拆孩子的信,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開放的家庭教育觀念。

  父母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吸取先進的經驗。父母和孩子要互相學習,爭取為社會作出貢獻。

  二、家庭教育的關鍵----陪伴

  父母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說話,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西方心理學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詞彙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和在餐桌上交流的詞彙直接相關。

  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會決定整個家庭是否擁有共同的命運。新教育改革提出一個主張:共讀,共寫,共同生活。基調就是陪伴。

  一個父親是當地很著名的企業家,很忙,不是請人家吃飯,就是人家請他吃飯,跟自己的女兒沒有很多接觸。孩子上了小學後,因為參加新教育實驗,新教育實驗的老師會定期給孩子父母親寫信,每週一封信。其中一項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讀書,不僅是母親讀,父親也要讀。

  這個父親5年裡和孩子一起讀了184本書。他說一開始沒感覺,讀了一個月之後,發現閱讀比喝酒有意思得多,就開始主動拒絕應酬,跟孩子一起讀書。他說:“這5年裡,孩子上了小學,我上了大學。”後來他跟孩子在一起無話不談,而媒介就是書。

  父母再忙也應該想辦法陪孩子,哪怕時間很緊張,哪怕做做樣子。回到家,很多父母打遊戲,看電視,這很正常,但是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就必須剋制自己的行為。

  三、教育是否成功在於有沒有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體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如果體育成績優秀,但大吃大喝不鍛鍊,身體也很糟糕,這不叫體育成功。教育就是要養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不斷地自主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的習慣,而不是讀書時拿100分,到了社會上連書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個行動叫每月一事,每個月讓孩子做一件事,培養好習慣。比如,這個月學會吃飯。吃飯裡面有很多習慣要培養,不僅僅是禮儀還有很多和習慣相關的東西。比如學會走路,走路也有習慣,當然在習慣的背後還有很多準則性的東西,我們說不闖紅燈,意味著要遵守規則,遵守規則就是一個習慣。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好習慣養成需要連續21天不斷的訓練,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拓展內容】

  提高家長家教觀念工作總結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個人成長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裡面,人初次向社會生活邁進的。”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們都抱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農村的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也普遍重視起來了,但是在教育方面還是存在一些誤解,有的家長認為對幼兒進行教育主要是幼兒園的責任,家庭教育無關緊要的;有的家長認為要注重對幼兒的智力培養,而忽視對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的家長在幼兒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的品質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等等。那作為農村的幼兒園教師如何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促進家長家教觀念的轉變,提高科學育兒的水平,實現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融合。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充分利用好家園小報的作用。

  在我們幼兒園每個班級的門口都有一塊家園聯絡欄,上面有一塊內容就是《家園小報》,要求這班的兩位教師出好本班的育兒內容,我們從不同的方面,資訊與動態、、營養衛生保健、幼兒園管理、教育共育,上網查詢,出謀劃策,提高小報的質量,從而提高家長家教的實效性。我們還請家長在閱讀小報後,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穫。並按時徵求家長建議,隨時更換、增減相應的欄目,內容,真正的讓家園小報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課本。我們還廣泛徵集家長在育兒方面的經驗,使其在其他家長中推廣、分享,把幼兒園的單項宣傳作為家園雙向溝通。透過豐富的內容,家長感興趣的話題,吸引家長閱讀,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充分發揮《小報》應有的價值及作用。

  二、建立班級QQ群,加強家長之間的交流。

  我們班創設一個平臺,讓教師與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便於交流與溝通。我們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確定一個熱點話題,鼓勵家長髮表自己的看法,併發布在QQ群裡,引導家長在交流過程中思考,調動家長改進家庭教育觀念、態度、行為的積極性。如“孩子遇到挫折怎麼辦”,“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發脾氣時怎麼辦”等等。在“孩子遇到挫折怎麼辦”這個話題中,很多家長髮表了自己的觀點,如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有時會痛哭,這時,最好的做法是給孩子紙巾,或為孩子擦淚,但不要阻止。因為哭是一種宣洩,有利於身心健康。遞上紙巾是對孩子哭的行為的一種支援,又或者將孩子抱在懷裡,撫摸她的頭髮、臉頰、肩膀、親親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時,你一定要及時發現。解答孩子的困惑與疑難,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喜怒哀樂,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參與分享他們的快樂。對於歡快中的孩子,父母儘量避免干預,對於傷心的孩子,你絕不可掉以輕心,即使他一時不願傾聽,等他平靜下來,仍要與他交談。傷心的孩子最渴望愛。家長可以在上面發表一下自己碰到的困惑,急需解決的育兒問題,可以聽聽其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就會有一個參考。

  三、成立班級友好小組,鼓勵孩子、家庭之間多交流。

  友好小組活動是由三到五名幼兒組成的家庭活動小組。活動時,家長輪流做東歡迎小組成員到家裡後外出郊遊,家長們為孩子提供活動的材料,並在旁進行指導。我們也在嘗試這個方法,在取得家長同意的前提下,在本學期成立了3個家庭友好小組,他們開展了比較豐富的活動,如:到稻田拾稻穗,相聚肯德基,戶外燒烤,齊聚生態農莊等等。友好小組的成立,增加了孩子、家長間的交流,不僅鍛鍊了孩子的身體,增長了孩子的知識,還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品德。在下學期我們要組織多一點的家長參與到這個小組中來。

  四、運用多種方法,加強家園聯絡

  我們還注意常規性的家教指導,加強家園聯絡。如:

  (1)開展“家長半日活動觀摩”,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看一看,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

  (2)充分利用好家園聯絡本,我們可以採用書面通訊的方式與不易見面的,家長進行聯絡,向他們報告幼兒的情況,徵求他們的意見,這就是家園聯絡本的特殊作用。我們班有許多家長是爺爺奶奶來接或者坐校車的,透過這一形式,可以讓家長更好的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

  (3)採用電話交流、家訪等方法,做好個別幼兒的教育工作;

  (4)充分挖掘家長的教育資源,使他們都能有機會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今年我們也嘗試的開展了一次活動,取得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肯定,希望在下學期能讓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

  透過一學期的調查、研究及實踐,以上幾點就是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得到的一點啟示,可能有些不太成熟及完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及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