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精選5篇)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精選5篇)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時,我們務必要去調查清楚情況,最後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寫進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怎麼寫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1

  一、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到874萬人,2021屆大學畢業生預計將達到909萬人。由於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可抗力地將畢業生就業難度推向頂峰,據調查2020年應屆畢業生入職率位未達到20%,也意味著2021年將會有更多的2020年應屆畢業生加入到找工作的隊伍當中。屆時,2021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將會更加艱難。但從公佈的官方資料來看,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大體穩定、好於預期。

  資料分析表明,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矛盾突出,受疫情衝擊畢業生的期望行業、崗位、工作地點等發生改變;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而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職主要關注因素;實習經歷有助於畢業生成功就業,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求職的主流方式。

  1. 大學生的就業訴求、擇業期望和職業規劃

  (1)就業訴求

  根據2020年一季度資料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時最關注的因素是“薪酬福利”,佔比60.8%;其次是“能學習到東西”,佔比45.5%。除此之外,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行業前景看好也是他們看重的重要因素。其次還有專業對口,崗位匹配度、穩定度、大環境、興趣、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一致和落戶、補貼等人才政策。所以據推測大學生的就業訴求為工資收入水平、個人興趣與愛好、單位的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就業單位的發展前景、繼續深造的條件和發展機會。

  (2)擇業期望

  調研資料顯示,直接就業仍然是2021屆應屆生的主要選擇,但選擇深造/進修、暫緩就業的比例均較2020屆有所上升。從細分到不同學歷的應屆生就業意願看,超過六成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和專科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超過九成2021屆碩士及以上學歷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但值得注意的是,4.3%的2021屆大專應屆生和6.2%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選擇暫緩就業。

  在選擇暫緩就業群體中,相當一部分應屆生期望透過一段時間冷靜思考未來人生規劃,或者進行創業考察。

  而且2021屆應屆生願意異地求職的比例為61.8%,較2020屆呈現小幅下滑趨勢。一方面,一線城市雖然擁有更多工作機會和成長空間,但生活成本較高,使得部分應屆生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得益於地方引才政策以及產業升級,就近獲得合適工作機會的可能性增大,應屆生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在畢業院校所在城市就業比例提高。

  2.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1)就業方向

  當前疫情對於有就業需求的應屆大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分別為中介服務行業、教育、培訓、院校類行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行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類行業等。“其中,醫藥生物工程行業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從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來看大學生在網路遊戲、印刷、包裝、造紙類行業、交通、運輸、電氣類行業的就業難度較高,就業競爭激烈。其中,網路遊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9%,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0%。

  (2)就業競爭

  首先是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係失衡,有太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其次是就業區域。總體上我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流向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北和中部區域流向比較小,西部區域更少。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北京、天津;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東南沿海城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城鄉差距、地域差異非常明顯。大中型、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而偏遠的西部和農村經濟落後,發展機會很少。由此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區域流動通常是從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流出地)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入地)。當然,大學生區域流動也並非只是單向流動,特別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城鄉差距的縮小,大學畢業生同樣也會迴流,形成一種雙向的流動。

  最後是就業領域單一化。當下,我國金融類產業、服務類產業發展迅速,經濟結構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會更多的傾向於會計、貿易、計算機等就業崗位供需較大的行業,而像工科類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急需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心理學、汽車整形技術等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熱門專業人才過剩,也就導致了大學生在行業內的'競爭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對於專業的設定也較為單一,也是大學生就業領域擴充套件窄的因素。部分高校在專業課程方面給予大學生的選擇較少,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就業的發展方向。

  3.市場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只要全球化的趨勢還是好的,語言專業就永遠有就業前景。市場對懂英語的人才需求巨大,畢竟是世界各地最通用的語言,且太多業務都有涉外的性質 ;但是對於"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大,因為太多人都會英語能寫能說,所以招聘英語專業的公司很少了。

  但是市場對英語專業需求的典型職業有 教師、培訓師(教育)。教師是英語專業最基本的方向,教師也分很多種型別,比如高校英語老師、中學英語老師等。不同等級的老師對於學歷要求也不一樣,高校教師可能需要博士以上的學位,但中學教師需要碩士就可以。其次就是進入英語培訓機構做培訓師,可以教授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歷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如果能力夠,前景和薪資都還可觀。目前教育行業相關企業對於英語教師、培訓師的技能要求主要是聽說讀寫,語法知識的掌握,以及一些證書,比如: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英語四六級、雅思託福等英語通用考試證書,當然也是成績越高越好了,這些都是競爭優勢。熟練辦公軟體,以及有家教等工作經驗也是加分項。

  第二個是翻譯人員,其分口譯和筆譯。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共有16.2萬餘人次透過翻譯資格考試並獲得證書。當然最高階的會議口譯等職位還急需人才,並且薪資也是高價位居“金領”地位。因為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英語指定為官方交流語言,導致國內市場需求量較大,人才緊缺,尤其是: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文書翻譯,高階翻譯對能力和學歷要求都比較高。但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從事翻譯的競爭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較高的語言翻譯能力,初級翻譯人才往往薪資待遇比較一般。

  第三個是外貿工作。外貿工作是讀商務英語專業的同學比較多人從事的方向,外貿工作英語類的選擇空間也很廣泛,可以從事除了技術崗之外的所有崗位,包括策劃、銷售、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文化宣傳等。很多公司有外派的專案,會優先考慮英語專業的學生。

  第四個是雙語編輯(文職)。中文作為語言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經常會和英語結合,國內外有很多主流新媒體都是雙語形式,所以雙語編輯的崗位就形成了,比如新華網、紐約時報等,還有各大出版社,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英文書籍也是需要文職翻譯的。

  二、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

  1、全國就業形勢下滑嚴重

  疫情之下,網際網路企業、實體企業受到已經嚴重影響,就連國內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在裁員降薪。

  2、企業融資難,停招新員工

  目前國內的金融行業被國家大力整治,導致了國內的金融企業很難融資,銀行貸款放款變慢。為了節省公司的成本、減輕運營壓力,大部分公司都不敢招收新員工,甚至還會裁員。部分中小企業在無法以較低成本融資的情況下會首先採取縮減業務規模、暫停招聘、調崗調薪等措施以降低企業成本,謀求生存發展。

  3、疫情影響企業進行校招

  疫情反反覆覆,對於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來說,無法在全國大規模進行校園招聘,僅在當地進行招聘。而部分地區的畢業生,由於無法參加這類招聘,找工作會變得難上加難。而且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動和聚集,現場招聘會被大規模取消,多以線上招聘為主,且影片面試後,根據市場恢復情況再確定複試時間,導致跨區域畢業生求職困難重重。

  4、企業在職員工離職率下降,人員流動率降低。

  加上每年出國留學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選擇,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只能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就業畢業生有所增加。

  預計2021年企業為了儲存實力,一般不會擴招,因此工作機會變少。而且目前公司在職員工,明白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一般都會接受降薪不會主動離職。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應屆畢業生能夠選擇的工作崗位有限。

  三、如何應對目前形勢

  第一,要認清當前防疫形勢,在“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從能力提升方面入手,提高自己求職擇業的能力。也就是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和就業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前主要是解決大學生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即就業資訊蒐集能力,簡歷製作與求職技巧。獲得就業資訊應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便捷二是權威。首先要明確蒐集就業資訊的途徑,由於疫情原因可篩選個別途徑:透過網路;透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透過媒體廣告。所蒐集就業資訊的內容應包括:用人單位的資訊;職業情況;相近及相關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二,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先就業,再擇業。由於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減少招聘崗位,就業形勢很不樂觀。其次,先就業,再擇業,可以緩解畢業後流離失所的經濟和身心壓力。再次,先就業,再擇業,也是讓自己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工作的辦法。

  最後,心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精神面貌,遇到問題不要逃避,分解問題逐一突破才是關鍵。

  1、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

  2、審清情勢,確定就業範圍,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

  3、我們要增強自身素質,變壓力為動力,降低期望值,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只有正視就業壓力我們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產生求勝的心理和行動。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2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業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而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疊加影響,就業形勢會更加複雜和嚴峻。

  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第一,市場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企業效益下滑,特別是旅遊服務、餐飲娛樂、銷售貿易等行業,而這些中小企業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戶”。由於中小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佔比較高,導致很多企業不得不減少招聘。

  第二,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正常運作。許多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運作狀態,許多人力資源市場尚未開放,線下招聘會也沒有如期召開。高校畢業生求職渠道多以線上招聘為主,求職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國留學暫緩學生和留學回國畢業生加重就業總量壓力。上半年,一些國家的領事館暫停普通簽證業務的受理,同時一些國家相繼開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這就使得一些原本準備出國深造的高校畢業生,有可能不能順利拿到簽證,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增加。

  國家及地方出臺政策措施的特點

  第一,提高思想意識水平,明確重點定位。高校畢業生歷來是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之一,疫情發生之後,作為受影響較大的群體之一,政府及時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位置,進行精準幫扶。

  第二,內容涉及面廣,服務方式精準。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其中第三章是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而言,在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方面指明瞭方向。另外,政策在優先投資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產業,最佳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援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政策內容涉及面廣且精細、精準。

  第三,多部門統籌協調,開展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發起多項行動。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百日衝刺”行動,從5月份到xx中旬,重點組織開展十大專項行動。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高校畢業生離校日期的到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迎來新的挑戰。對於下一步的工作,筆者有如下思考與建議:

  第一,壓實就業工作責任,加強政策督促落實。時至年中,抗疫已經半年,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已出臺不少。後疫情時代,加強政策的督促落實是關鍵。要強化組織領導,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實抓細,對政策檔案中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另外,優惠政策的落地離不開資金保障,要加大就業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業工作表揚激勵機制,對落實政策到位的地方給予表揚激勵。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效率。

  第二,切實加強困難幫扶,提高就業幫扶率。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中有需要高度關注的重點群體,如貧困家庭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對此,要重點落實“一對一”幫扶舉措。另外,針對部分就業壓力大的普通本專科院校,以及“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高校,建議建立服務聯絡對接機制,定向投放崗位資訊、職業指導等服務資源。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要做好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資訊對接工作,開展實名服務,組織參加見習培訓,提高就業幫扶率。

  第三,嚴格稽核線上資訊,確保資訊真實可靠。拓寬就業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間及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而線上招聘則成為主要渠道之一。在資訊爆炸的當下,對用人單位以及招聘崗位可信度的鑑別,成為線上求職畢業生的關切。建議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合,嚴格稽核線上用人單位及招聘崗位的資訊,確保資訊真實可信有效,堅決防止虛假招聘、傳銷團伙對畢業生的欺騙與危害,避免高校畢業生掉入求職陷阱。

  第四,據實情提早謀劃,線上線下共發力。雖然疫情期間鼓勵透過網路及其他通訊方式進行招聘和應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是線上招聘的週期較長,招聘效果還有待觀察。近期,全國多個地區疫情防控趨勢持續向好,各部門要提早謀劃,根據各地疫情風險程度,分割槽域分步驟推動人力資源市場線下招聘活動的恢復。一旦疫情解除,要迅速組織動員全國各級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服務機構,密集推出行業化、特色化的現場招聘活動,線上線下齊動員,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充分更有質量的就業。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3

  核心觀點:

  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表現為就業季按下暫停鍵、畢業生就業需求難滿足、線上應聘模式待完善、用人單位面臨人才流失風險。為解決上述問題,應做到:精準幫扶,減負穩企擴就業;多管齊下,拓寬畢業生出路;依託網際網路平臺,提升線上就業服務能力;強化政策力度,鼓勵畢業生留鄂就業創業。

  保就業作為“六保”之首,是各級政府工作重點,大學生就業一直是我省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給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帶來了較大影響:現場招聘活動被暫停,就業節奏被打亂;各類用人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用工需求明顯下降。為促進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央和我省分別出臺《教育部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若干措施》。省內高校和企業正常執行秩序短期內難以完全恢復,在當前就業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趨勢下,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一)就業季按下暫停鍵

  春招素有“金三銀四”說法,每年三月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期。按照目前形勢,我省2020年春招工作無法如期順利開展已成定局。近日省內高校均釋出通知,疫情結束前不接受任何單位線下招聘申請,不舉辦任何型別現場雙選會和宣講會,2020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疫情期間,線下實習活動暫停,用人單位將部分畢業生實習安排在線上,畢業生從實習到正式簽約的週期被延長。雖然部分高校第一時間推出網上籤約等最佳化措施,但因簽約、鑑證等涉及各方流轉,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就業簽約程序。

  (二)畢業生就業需求難滿足

  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主力軍,在此次疫情中受影響更大。一是企業不得不透過減少外部招聘、裁員、降薪等方式減輕自身壓力,面向應屆大學生的新增崗位大幅縮水。二是面向高校畢業生的部分崗位工資降低,未能達到畢業生預期薪酬。

  (三)線上應聘模式待完善

  人社部和教育部2月5日聯合發文,要求暫停各類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線下招聘受限,促使企業將面試改為電話或影片面試等方式。由於線上面試經驗少,部分畢業生短期內難以應對。此外,相比線下招聘,線上招聘增加了企業“篩選成本”和畢業生“判別成本”,也加大了各高校“精準就業”難度,無法快速實現“精準推送、精準對接、精準匹配”。

  (四)用人單位面臨人才流失風險

  近年來,我省透過實施“三大計劃”、“我選湖北”計劃等人才戰略,省內高校畢業生留鄂就業創業比例不斷提高,xx年省內高校畢業生留鄂比例已超60%。目前,受疫情影響,省內用人單位仍未完全復工復產,招聘工作短期內難以開展,面對外省“搶人大戰”,如何留住高校畢業生成為重要問題。

  二、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建議

  在現階段如此嚴峻就業形勢下,為引導省內高校畢業生按時畢業、順利就業,建議從如下方面精準施策:

  (一)精準幫扶,減負穩企擴就業

  從源頭上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首先需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穩企業才能保就業。一是降低企業稅收、用能、融資、用工等成本負擔,支援中小微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鼓勵核心企業透過信貸、債券等方式融資,以預付款形式向上下游企業支付現金,降低上下游企業現金流壓力和融資成本,支援企業以應收賬款、倉單和存貨質押等進行融資。二是出臺配套財政政策,從社保費用階段性減免、就業補貼等方面進一步擴大企業對大學畢業生吸納規模。將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生補貼、小微企業社保補貼範圍擴大至我省畢業2年內高校畢業生,取消初次就業要求。

  (二)多管齊下,拓寬畢業生出路

  1.促進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繼續推進實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新農村義務教師等基層服務專案。擴大相應崗位招聘規模,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我省高校畢業生,在原有補貼基礎提供額外補助,鼓勵引導更多人才到基層立業。加大公務員、選調生、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錄(聘)力度,將事業單位空缺崗位用於專項招聘我省高校畢業生,努力創造更多面先應屆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策劃定期開展面向我省高校畢業生專項招聘活動。

  2.引導畢業生自主創業

  加強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宣傳,鼓勵和支援畢業生自主創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借力“資智回漢”專案,一是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設立省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引導基金,扶持範圍擴大到帶動大學生創業的青年創業者;二是簡化政策經辦手續、最佳化申領工作流程,推進享受政策便利化;三是提高貸款扶持精準性和有效性,開闢貸款“綠色通道”,根據創業規模提供不同貸款額度,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困難問題;四是全面推進稅費減免,在原有補貼標準基礎上,給予創業大學生更多房租、水電費等補貼。

  (三)依託網際網路平臺,提升線上就業服務能力

  一是搭建我省高校畢業生“網際網路+就業”特色智慧平臺:開通錄用、入職、在職、離職、外延五大板塊;聯合企業和高校,透過網上登記建立用人單位招聘崗位資訊庫和畢業生職業能力資訊庫,將企業招聘和畢業生求職資訊進行有效匹配、精準推送;推廣電子合同應用,最佳化線上簽約流程;建立崗位評價體系,為畢業生提供崗位資訊反饋。

  二是開放、共享線上就業精品課程和就業講座影片,開展網路面試技巧培訓活動,如網上模擬面試、線上就業指導講座等,提升畢業生求職能力。打通部、省、校三級就業網路體系,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教育部24365校園招聘、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有關部門組織的網路招聘活動。

  (四)強化政策力度,鼓勵畢業生留鄂就業創業

  一是推遲畢業生應屆生身份,鼓勵我省企業將2020屆畢業生納入下半年秋招範圍。二是提供人才安居保障,在落戶、租房補貼等方面加大力度。降低高校畢業生落戶門檻,解決畢業生住房困難,為在我省就業的省內高校畢業生提供住房補貼,多渠道、大力度推進人才公寓建設。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4

  就業乃民生之本,要打好政策的“組合拳”,穩定就業保障民生。疫情發生以來,我中心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突發情況,多渠道促進就業,保障在疫情期間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穩定。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20年3月26日,xx高校畢業生系統資料庫中我區畢業生590名,其中192人在“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資訊系統進行了實名登記,對已登記的高校畢業生,定期跟蹤回訪,掌握其實際就業狀況。對有求職意願的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崗位資訊、檔案託管以及調檔諮詢;對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扶持政策;對有培訓意願的畢業生,組織參加職業培訓,提供技能鑑定服務;對有見習需求的畢業生,組織參加就業見習,幫助其累積經驗等。截至2020年3月26日,我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基本完成報到,目前我區高校畢業生590名就業率99.4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力度跟蹤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做好就業實名登記工作。

  主要是採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就業指導回訪,即QQ+電話+村(社群)。網路為主,電話為輔,走訪入戶兜底。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Q群共590人,其中192人在“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資訊系統進行了實名登記,對已登記的高校畢業生,定期跟蹤回訪,掌握其實際就業狀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基本完成報到,就業率99.47%及時收集併發布就業創業資訊和相關政策,讓所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能第一時間瞭解到國家和各級政府關於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相關政策檔案。同時及時釋出公務員、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農村特崗教師、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等與高校畢業生相關的招考(聘)資訊,幫助、指導畢業生報名參加公開招考(聘),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穩定和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對於微信及Q群上諮詢的問題,一一耐心作答,並根據畢業生就業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做到精準幫扶。

  (二)最佳化服務平臺,提高對接實效。為進一步最佳化大學生就業服務環境,我區專門為高校畢業生建立了網上諮詢方式,方便、高效、及時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資訊釋出、就業創業指導、就業狀態跟進、就業崗位推薦、人事檔案託管等就業基礎服務。同時透過網路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招聘會”“就業援助月”和“春風行動”等招聘會,做好宣傳與諮詢工作,發放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材料,為群眾及高校畢業生及時就業搭建橋樑、提供貼心服務。

  (三)突出政策宣傳,鼓勵就業。充分發揮網路等新興媒體優勢,全方位宣傳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招聘資訊,不斷提高大學生政策知曉率,積極鼓勵和引導他們返鄉就業創業、為家鄉“代言”。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就業掌握相關技能,我區積極宣傳就業技能培訓政策。

  (四)強化資金扶持,夯實創業支撐。為了提高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我區以“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後續跟蹤服務”模式為標準,把創業培訓及貸款打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加油站”,對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首次在北海市創辦小微企業並正常經營12個月以上的,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為高校畢業生掃除資金不足這個“攔路虎”,目前我區已對1名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就業補貼5000元;同時,根據創業實際,定時進行後續創業指導跟蹤服務,推動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再邁新臺階。

  (五)落實見習基地,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創造條

  目前根據企業申報、區人社局認定並掛牌成立北海市金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為我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目前已吸納4人在見習基地見習就業。引導和鼓勵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參加就業見習,拓展大學生就業的渠道,努力推動我區高校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三、主要存在問題

  (一)疫情期間,雖然我區高校畢業生共590名就業率達到99.47%。但是我們去年以來認定的就業見習基地對吸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高,高校畢業生到見習基地見習就業積極性不高。

  (一)受疫情影響政策宣傳力度不夠廣泛,高校畢業生對職業技能培訓意識不強。

  四、工作建議

  多方合作開拓創新就業渠道,引導企業及時加強組織網上就業招聘活動。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已被暫停。在此情況下,應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活動的開展,要有計劃地引導更多企業單位組織更多的網上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應聘機會,獲取崗位資訊,享受網上就業服務。

  疫情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調查報告5

  一、全面提升網上就業服務能力

  (一)組織網上就業招聘會。全市教育系統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之前,暫停舉辦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市教委將聯合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工業和資訊化局以及部分割槽政府開展網上招聘,高校要組織畢業生積極參與。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部“2020屆高校畢業生全國網路聯合招聘——24365校園招聘服務”活動(24小時365天招聘活動)作用,不斷拓展網上就業崗位。

  (二)凝聚就業資訊服務合力。高校要及時釋出畢業生學科專業及生源資訊,鼓勵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透過網路進行供需對接,多渠道主動聯絡用人單位,充分發揮學術資源、校友資源作用,調動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研究生導師等,舉全校之力為畢業生提供就業資訊和服務。要建立嚴格的資訊稽核機制,確保招聘單位及崗位資訊真實準確。

  (三)最佳化網上就業服務。強化“網際網路+就業”理念,加快建設天津市高校就業資訊化服務平臺2.0版,實現人崗資訊智慧匹配、精準推送,推動實行網上面試、網上籤約。各高校要積極使用天津市高校就業資訊化服務平臺開展就業服務,已有就業平臺的學校要逐步實現與天津市高校就業資訊化服務平臺2.0版的互聯對接。加強網上就業資訊歸集,各學校釋出的就業招聘資訊,要積極釋出在天津市高校就業資訊化服務平臺上。要探索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招聘網站的連結與資訊共享,研究利用網路為留學回國畢業生提供便捷的學歷學位認證服務,做好相關就業資訊服務。

  (四)強化線上就業創業指導。高校要充分利用各類國家、省(市)和高校教育資源,開發、共享一批線上就業創業精品課程和就業創業講座影片,方便畢業生點播觀看。市教委將集中擇優推薦一批優秀就業指導課程,教育部將彙總釋出各地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彙編及就業創業網站資訊,方便畢業生查閱使用。

  二、拓寬畢業生就業深造渠道

  (五)促進畢業生基層就業。高校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專案,以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有關筆試面試時間調整等資訊要及時通知學生。高校要聚力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到現代農業、社會公共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要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補償貸款代償、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

  (六)支援畢業生多渠道就業。高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專案、重要領域中加強人才供需對接。要深入挖掘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充分利用平臺經濟、眾包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平臺,支援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方式實現多元化就業。市教委要會同人社局等部門研究支援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加強高校眾創空間建設,舉辦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鼓勵和支援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

  (七)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高校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新入伍大學生回信精神,配合兵役機關落實好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今年徵兵工作部署,針對畢業生群體開展精準宣傳動員和重點徵集。

  (八)加大高校畢業生補充教師隊伍力度。區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區實際需求,積極爭取本區編制、財政部門的支援,在xx年公開招聘計劃數量的基礎上,努力增加招聘的編制和崗位,廣泛招聘2020屆高校大學畢業生。要做好我市公費師範生就業工作,保證應屆畢業生有編有崗。

  (九)持續推送大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任職。高校要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及時收集釋出國際組織招聘資訊,組織開展專家講座、訓練營、國際交流等活動,進一步拓寬實習任職渠道。

  (十)增加畢業生升學深造機會。高校要努力挖掘資源潛力,綜合考慮學校學科、專業、師資、住宿等辦學條件,積極申報增加碩士研究生和普通專升本招生計劃,為更多學生提供升學深造機會,並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做好分專業招生計劃安排工作。

  三、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

  (十一)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和疫情影響,高校要及時瞭解掌握畢業生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市教委已開通市級心理諮詢熱線,高校也要開通校級就業心理諮詢和就業幫扶熱線,疏導畢業生就業焦慮情緒,緩解就業心理壓力。

  (十二)強化湖北等重點地區和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高校要重視湖北特別是湖北生源學生就業工作,研究針對性幫扶政策,以“一對一”方式為每位湖北籍畢業生提供專門就業指導,推薦工作崗位,並協呼叫人單位適當延長招聘時間、推遲體檢時間、推遲簽約錄取。同時,高校要全面掌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身體殘疾等畢業生情況,實行分類幫扶,逐一安排就業指導教師,以“一對一”方式推薦就業崗位,實行“一人一策”動態管理,幫助學生儘快就業。

  四、提升就業工作服務水平

  (十三)維護畢業生就業權益。高校要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在教育系統招聘活動中,不得釋出拒絕招錄疫情嚴重地區高校畢業生的招聘資訊,嚴禁設定性別、民族等歧視性條件和院校、培養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條件。要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非全日制研究生關心關懷,為他們提供平等就業機會,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質量。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安全教育,嚴密防範招聘陷阱、就業欺詐、“培訓貸”等不法行為,並配合有關部門予以打擊。

  (十四)改革完善就業統計制度。高校要按照教育部最新的就業統計要求,做好就業統計和報送工作。高校要嚴格遵守就業簽約工作“四不準”要求(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託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確保資料真實準確。教育部將委託第三方對就業資訊進行核查,市教委將研究建立市級就業狀況核查機制,對發現的弄虛作假情況,依法依規對相關責任人員嚴肅問責。

  (十五)健全就業狀況反饋機制。高校要廣泛開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線上跟蹤調查,並及時將調查結果反饋高校招生、學科專業設定和人才培養管理部門,結合就業實際推進專業結構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十六)適當延長畢業生擇業時間。高校可視情況適當延長就業簽約時間,及時為已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辦理就業手續,全市延長畢業生報到證手續辦理時間至2020年9月1日。要配合有關部門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和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應屆畢業生推遲報到、落戶等時限。高校要根據市教委工作部署,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資訊銜接和服務接續工作,併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持續提供就業服務。對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可按規定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兩年,併為落實單位的畢業生按應屆畢業生身份及時辦理就業手續。

  五、加強高校就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十七)強化統籌部署。市教委在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設立大中專就業資訊服務中心,加強大資料分析研判和就業工作推動。各級教育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把促進畢業生就業擺上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研究推進就業創業的重大舉措。要加強與人力社保、發展改革、衛生健康、公安、財政等部門的工作協調和資訊溝通,共同研究制定穩定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合力促進畢業生就業創業。

  (十八)強化高校責任。高校要把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當前一項緊迫的政治任務,認真落實“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部署,分管領導要靠前指揮,院系領導要落實責任,進一步健全校內相關機構分工負責、協同推進、院系聯動、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要主動作為,制定促進本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方案,細化本校就業工作安排,精心組織就業活動,加強工作部署和推動。要及時掌握畢業生求職心態和就業進展,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體現對畢業生的關心關愛,確保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