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6篇)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1

  堅決抗擊疫情 果敢堅毅逆行 在防控疫情鬥爭一線彰顯時代擔當

  ——抗疫先進事蹟材料醫護人員

  一場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考驗著黨委政府應對風險挑戰的決斷力和行動力。面對異常嚴峻的疫情形勢,她扛責在肩、以身作則、勇挑重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和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雖然身為醫護工作人員,但她也是父母最牽掛的女兒,是孩子最親愛的母親。可是,面對疫情,她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從xx月xx日開始,她就與單位同事在高速出口設崗值班,對來武人員進行疫情監測。白班從上午八點至晚上八點,晚班從晚上八點到次日上午八點。十二個小時的值班,全程不得離崗,有時車輛人員過多,忙的連簡單的工作餐都不能按時吃上,但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她毅然決然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同時更加感到身上的責任重大。

  疫情面前,她是認真細緻的“檢查員”。疫情監測,需要做到不漏一人、科學嚴謹,決不允許抱有敷衍應付、交差了事的態度。在具體工作中,她主要負責對外來人員體溫測量,健康狀況詢問,並進行登記,需要直接接觸過往人員,這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感染風險,值班當中工作重複枯燥,有時遇到車輛聚集情況,她必須在車流中進行工作,加之車輛處於高速出口,工作十分危險,一輪值班下來,卸下防護口罩後臉上是深深的印痕,脫下防護服渾身上下已經溼透。經她檢測的車輛達xx餘次,接觸人員xx餘人,為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她也知道,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存在被感染的風險,但是她更清醒的明白,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必須時刻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為了疫情防控工作,她已經將個人的生死和安危置之度外。

  疫情面前,她是銳意進取的“實幹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苦的,為了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她真正做到顧大家、舍小家。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但由於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更多顧及家庭,經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總感覺虧欠孩子。工作的特殊性,她不能時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及時地照顧和關心,她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這種以大局為重、勤勉努力、認真嚴謹、踏實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們的一直好評。

  生命重於泰山,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就是命令!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層醫護人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她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她將與同事們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堅決打贏打勝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防控疫情鬥爭一線彰顯白衣天使的責任與擔當!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2

  曾永,辛寨街道張家莊子村支部副書記、朱家峪村首席代表,臨朐縣第十屆政協委員,先後被評為“濰坊市鄉村振興先進個人”、“臨朐縣勞動模範”、“臨朐好人”等榮譽稱號。2021年2月,經曾永組織號召,成立了辛寨街道朱家峪村志願服務隊。

  立足崗位謀發展,幹事創業譜新篇

  2015年3月,曾永帶領村民流轉土地300畝,成立了臨朐縣魯農家庭農場,與山東省農科院雜糧體系合作種植綠色生態雜糧(小米,薏米,高粱等),每年帶動10戶貧困戶就業,幫助50名留守婦女人均年增收10000元以上。2014年,曾永就任朱家峪村首席代表後,重修河壩900米,硬化水泥路25000平方米,全村270戶,全部實現戶戶通,旱廁改造60戶全部達標使用。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墊土方20000多立方把村東30多年的臭水溝填平,綠化村莊15000平方米,栽植苗木10000多株,打造綠化節點6個,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極大提高了村民滿意度。新建文化廣場1200平方米,為村民開展文娛活動提供了便捷場地;改造村級辦公場所260平方米,提升了村級辦公條件。村民都說現在的村莊和縣城沒有什麼區別,真正的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切實感受到了“綠滿城鄉,秀美臨朐”。

  熱情服務暖人心,群眾利益放心頭

  疫情期間,曾永帶領網格員和志願者每天24小時對進出村人員登記測溫,每兩天對村內大街小巷進行徹底消毒,每天都透過村廣播和微信群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正月初六清晨,在執勤網格員和志願者協助下,本村村民呂學勇之妻劉曰葉被抬上救護車送往醫院,經醫生確診劉曰葉為腦出血急需住院治療,突如其來的疾病讓這個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當晚,村兩委召開碰頭會,曾永提議並帶頭捐款1200元,黨員群眾以實際行動表示支援,短短3天時間就募集到了3萬元,並透過村銀行代辦站把捐款打到呂學勇的賬戶,解其燃眉之急。

  由於村集體收入非常薄弱,曾永提議村委會和志願者服務隊開展公益林專案,並帶頭捐款3000元購買優質板栗苗9000棵,建設志願者服務隊板栗種植基地,組織志願者定期進行維護管理,將板栗收益作為村集體收入用於村內公益事業。透過成立志願者公益林板栗基地,調動了村民種植板栗的積極性,帶動村民種植板栗500多畝,村集體增收的同時也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深入群眾解民憂,立竿見影現實效

  曾永作為志願者服務隊的隊長,更是村情民情的“明白人”,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熟知村內人口、房屋、個體商鋪、殘疾人、空巢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基本情況。志願者服務隊建立以來,曾永堅持進行常態化走訪村民,特別是困難群眾,走訪中發現問題立即記錄,建立臺賬,及時化解糾紛、制止矛盾。由於村內老年人居多,大多數行動不便,在辦理高齡補貼、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業務時,只要聯絡曾永,他都願意提供全程幫助。高齡老人呂傳孝想辦理高齡補貼,瞭解到老人腿腳不便,子女都在濰坊且工作繁忙,為了能讓老人及時享受到惠民政策,一大早,曾永就帶領工作人員前往老人家中,當面與老人核實資訊,幫助老人辦理高齡補貼。

  疫苗接種期間,曾永更是起早貪黑,吃住都在村委,每日透過電話、微信、下戶走訪等方式叮囑村民按時接種,日均撥打電話超過300通。對有接種需求的'老年人、殘疾人車接車送,主動帶領醫生下戶接種特殊群體,根據村情制定合理有效的接種方案,在最短的時間內圓滿完成疫苗接種工作。暑假期間,曾永更是帶領志願者服務隊積極作為,構建“志願服務”防溺水管控體系,同時將工作嵌於網格中,嚴格按照管好人、看住人的要求,將監管職責分解到每一個志願者、網格員,把監管任務落實到個人,構建全員參與,共同治理的防溺水管控網。“讓村民放心,對得起自己良心”,這是曾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本村第二網格的網格長,他負責聯絡網格內的5戶黨員和29戶群眾,負責監控果園170畝、田園75畝、衛生室1個、小生產加工廠1個、重點水域1個,負責聯絡貧困戶3戶、老幹部1名。

  曾永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幹部紮根基層,服務百姓的初心和使命。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3

  這個冬季不同尋常,天氣異常寒冷,有那麼一群人每天身穿橙色馬甲,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心為居民所思,用情為居民所做”,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絲的溫暖。他們就是老百姓的知心人——網格員。“一個人,一方格,一個包,一支筆,一個本,記錄著社情民意;一張嘴,一雙眼,提供著全科服務。”

  她叫張月林是萊山經濟開發區錦繡家園第六網格一名普通網格員。進入社群從事網格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道從何做起,從哪做起,到現在的遊刃有餘,信手拈來。從不被轄區的居民配合理解,到現在的連聲感謝、積極配合。下網格、進家庭,無論去哪裡,她都隨身攜帶著網格日誌,把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記錄下來,每一戶家庭資訊我都詳細記錄好。如今,她能將網格內每家每戶的基本家庭資訊銘記於心,不需要翻閱底冊就能脫口而出,真正做到底子清、情況明。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接到防控疫情的通知後,張月林迅速到崗,和同事們一起投入到工作中。每天一早對她所負責的家庭住戶進行逐一摸排走訪,來不及休息片刻,就開始整理上午的摸排資料,並及時發回社群平臺,午飯經常是用一碗泡麵解決,隨後繼續下午的摸排工作。全面核酸她又化身醫護人員的“賢內助”掃碼、詢問、封管配合默契。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小區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雖然大多數群眾都能理解和支援,但偶有小衝突也在所難免。婆婆到醫院檢查甚至住院手術她都沒有到醫院一步,自己經常歉意的說等忙完了這陣給老人買點好吃的補償一下。家裡二寶還小隻能求助自己的母親。母親不但要照顧自己年幼的孩子還需要照顧腦淤血後遺症的爸爸。每每說到這裡她就感覺挺愧對家人的。

  網格員如同城市的“織網者”,紮根在最基層,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可以說網格員是離老百姓最近的服務生力軍,收集社群民意的“順風耳”。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作為一名基層網格員,她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嚴謹務實、勤奮進取、兢兢業業,以堅持詮釋一名社群網格員的責任與擔當。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4

  網格不大,但需要步步丈量;網格雖小,卻事關家家戶戶。何洋洋,沙市區中山街道江漢社群一名普通的網格員,自2016年入職以來,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務實的工作態度為居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成為居民心中的貼心人。以“第一時間發現居民需求,第一時間解決居民訴求”為目標,切實解決群眾遇到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真正實現”零距離”為群眾服務

  疫情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嚴防嚴控當好“偵查員”。何洋洋深入每家每戶,宣傳解釋、登記排查。對網格展開地毯式摸排,建立完善返鄉人員清單,落實管控要求,確保排查工作不漏一戶、不掉一人。每天回家時,雙腿都是又酸又軟,“但這不是最令人難受的”,她說,“最讓我們難受的是有些住戶不理解我們的工作,對我們上門不僅沒有好臉色,甚至還抱怨喝斥”。面對這種情況,她總是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最終得到住戶的理解和配合。社群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主戰場,預防是根本,宣傳是重點。當好疫情防控宣傳員,“你好,這個宣傳單給你,近期疫情形勢嚴峻,請做好個人防護”。她積極利用傳統的喊喇叭、貼標語、發傳單等手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凝聚起同心協力防控疫情的共識和力量。營造了濃厚的疫情防控工作氛圍,增強了社群群眾的健康意識、防範意識,提高了疫情防控能力。

  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難免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口角,產生矛盾,為了守護網格和諧,讓問題在網格解決,何洋洋如春風化解干戈,如絲線繫緊鄰里,用真誠的態度,長足的耐心,幫助居民群眾跨過心裡的坎兒,邁過彼此間的隔閡,共建和諧美滿網格。

  在平時的工作中,何洋洋堅持定期入戶走訪,關心轄區獨居老人的生活和居住情況。每到一處都與老人親切交談、噓寒問暖,瞭解他們近期的生活狀況,並叮囑老人們要注意保重身體,注意飲食衛生和個人安全,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成為他們親近信賴的人。家住梅臺巷2棟的劉奶奶行動不便,無兒無女,一直由保姆照顧,現無法負擔保姆的費用,何洋洋瞭解情況後幫助劉奶奶聯絡在外地的哥哥,協助劉奶奶與其哥哥協商,最終用以房養老的方式解決劉奶奶養老問題。何洋洋說,我們做的都微不足道,更希望所有的老人們在晚年生活中都有“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的積極樂觀態度。

  “網格員的工作多而繁雜,但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足夠的耐心,博大的愛心,才能盡到網格員的職責。”江漢社群的網格員何洋洋如是說,我們網格員要用耐心換來理解,用暖心獲取信任,真誠服務換來群眾滿意的笑臉,為了這個目標,腳踏實地,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在平凡崗位上來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5

  “一個人,一網格,一雙腿,穿梭在村戶之中;一支筆,一個本,一部手機,收集著社情民意;一張嘴,一雙眼,一身本領,投身網格管理與服務。”這是安丘市新安街道範家莊村網格員焦方財工作的縮影。自安丘市開展全科網格建設以來,他堅守網格這一工作陣地,化身“服務員”“宣傳員”“檢查員”,傾情傾力服務群眾,做好本職工作,為促進村居的和諧穩定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甘做“服務員”,用真情解決群眾難題

  群眾無小事,事事皆用心。擔任網格員以來,焦方財一直堅持逐戶走訪,深入瞭解群眾需求,有時會遇到部分村民工作時間不在家,進不了門的情況,他不惜犧牲個人的吃飯和休息時間,走東家串西戶,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確保把需求摸透理透,當成目前最緊要的事情來幹。今年6月,在瞭解到群眾反映村莊小橋南側一條土路坑窪不平的問題後,他立即實地檢視,並與范家莊村委對接上報。在他的提議下,該路段鋪墊了石粉,路面進行了平整,極大方便了群眾的出行。同時,他廣泛動員村裡的義務工、志願者等隊伍,深入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主動為他們打掃家庭衛生,切實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樂為“宣傳員”,用責任營造社會氛圍

  焦方財積極響應街道、社群及村(居),主動與上級對接,加強入戶宣傳,確保每一項利民政策、每一條安全常識、每一件為民小事深入群眾內心,引領群眾自發地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來。學生暑假期間,他每天下戶提醒防溺水資訊不少於三次,確保每一位家長、學生對防溺水安全知識都牢記在心。積極配合開展國家反詐APP的推廣宣傳活動,網格內群眾安裝率達90%以上,切實提高了群眾的電信防詐意識,未發生任何電詐受害案件。在文明城市建立、食安城市複審以及禁種鏟毒等宣傳工作中,他時刻堅守在基層宣傳的最後一米,透過不懈努力,提高群眾思想認識,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當好“排查員”,用堅守促進安全穩定

  日行萬步,每一步踏出的都是對工作的堅守。立足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未成年人防溺水、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事項,焦方財對轄區內開展常態化、不間斷巡迴檢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將所有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今年6月份以來,他遍查網格300餘次,上報各類事件資訊650多條,其中為街道提供“散亂汙”企業的問題線索2條,為街道對“散亂汙”企業的“兩斷三清”提供了有力證據支撐。

  網格先進個人事蹟材料6

  暴風雪來臨之前,無數工蟻會交替有序的傳遞天氣情報,儲存過冬食糧,為保衛自己的家園任勞任怨的工作。在這個陰霾蔽日的特殊冬季,為了轄區內新冠肺炎疫情“0報告”的戰鬥目標,社群網格員王永強就像工蟻一般,默默無聞的遵從指揮忙碌奔走著,他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以小我助力國家,以平凡踐行偉大。

  在今年春節的當天,王永強接到了縣城關鎮鎮長任貴的緊急電話,鎮裡獲悉在他的轄區內有一個剛從武漢返鄉的大學生,領導示意他與縣小廟子衛生院的醫護工作人員一同前去確認排查。當時正值中午時分,家人早把飯菜擺上桌準備其樂融融過新年,他也顧不得許多,就連忙奔赴這名重點監控人員家中,為其測量體溫,詳細查問並登記返鄉時間、途經路線、接觸人群以及回鄉後的行動路線,為其發放疫情期間告知書,再三叮囑其不要出門。

  因事出緊急,他並未帶任何防護用具,只有臨出門時妻子匆忙遞過來的一層薄薄的一次性口罩。在與這名從武漢回來的人共處一室的過程中,即便他知道自己面對的,也許是高傳染率的新冠病毒,他仍然默默地撇下家人們對他的擔憂,一聲不吭地去執行上級交付的任務。

  其實在這之前,王永強所在的聖泉社群已經進入疫情防控應戰階段,1月22日,在社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議之後,他立刻在自己負責的容海網格內排查登記外地尤其是武漢的返鄉人員,並在所轄區域內發放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張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溫馨提示”等相關公告。同時,在各類居民微信群裡傳送疫情防控重點知識,提醒居民朋友們提高防範意識,保護自身健康安全。

  此次疫情來勢洶洶,隨著武漢封城的急告,王永強開始全面細緻的逐戶走訪、排查外地返鄉人員。這期間,發放疫情防控告知書600多份,排查出外地返鄉人員120人,其中武漢4人,安排隔離期人員簽訂承諾書,每日監測其體溫,對重點防控物件的家裡進行全面的消毒殺菌;根據社群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指示,安排駐區單位前來報到的小區設卡工作人員36人,為其搭建臨時帳篷併發放配備的床、被子、棉大衣等用具;溝通確定小區單元長、樓棟長名單,統計完善常住人口資訊,分配包片黨員,製作網格轄區住戶索引表,上報鎮政府要求的各項材料、具體數字以及表格;為居民辦理出入通行證、開具居住證明等等。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網格員是沒有頭銜的指揮家,但他們並非穩坐釣魚臺般調兵遣將,而是一邊安排人手,一邊忘我投身。上情下達少不了他們的中間傳遞,事件的細枝微末更需要他們去溝通斡旋。如果說基層社群是服務基層人民的部隊,那麼,網格員就是衝鋒在前的先頭兵!王永強,這個寡言少語的男人,更是身體力行的昭示著,疫情就是命令,作為網格員就是要責無旁貸執行命令!

  不知道社群的大廳裡有過多少回燈火通明,那一定有他熬夜統計資料的身影;不知道在單位泡過多少次泡麵,直吃到麵條在嘴裡味同嚼蠟;不知道接打過多少不分晝夜的疫情工作電話,面對過多少形形色色、情況各異、亟待解決問題的居民……王永強家中尚有一位因腦梗癱瘓在床的老父親,飲食翻身等都需要人24小時的照顧;大兒子今年即將參加中考,學業功課竟也無法督促;還在蹣跚學步的2歲小兒子,身邊也沒有爸爸的陪伴,家中只得依靠年近70歲的老母親在疫情期間操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起居。因為他的妻子也駐紮在這次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夫妻倆同為戰友,可以以一當百的工作,卻也分身乏術,無暇顧及家人……

  王永強已經2個月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但沒喊苦,不怕累的他表示,不管疫情如何發展,他可以隨時待命。這句應答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網格員忠實懇切的承諾,它像一簇微光的火焰,雖小卻亮,必定會驅散籠罩在人們頭頂的塵霧陰霾。向為疫情而戰,“衛”我們而戰的網格員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