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踐三下鄉新聞稿>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精選5篇)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精選5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新聞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新聞稿顧名思義就是具有新聞價值的訊息,最能體現出來的便是新聞稿是透過新聞媒體、廣播、電臺、雜誌、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那麼新聞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踐三下鄉新聞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1

  7月12日,xx學院經濟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來到麻溪鋪鎮考察金融改革陣地,瞭解該鎮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工作。

  據悉,麻溪鋪鎮高度重視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工作,透過精心組織成立了鎮金融服務中心,各村委會成立了信用建立小組,全面負責各村委會金融服務中心工作,並配合鎮金融服務中心開展工作。

  在麻溪鋪鎮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舒海的介紹下,實踐團參觀了金融服務中心、產業信用協會等。成員們認真聽取了舒書記有關於該鎮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改革工作情況。舒書記指出,“財政扶貧”、“金融服務”是關鍵,要想深入扶貧就必須先帶動農業大戶富起來,先富帶後富,最後實現全面富裕。目前鎮金融服務中心必須主動作為,從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開始,以開展“三級聯創”為抓手,將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隨後,他就鄉鎮金融服務中心的定義及意義、工作目標、工作職責及服務物件作出強調,並對如何全面開展好這項工作提出了五個方面的策略,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開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不間斷的宣傳,爭取做到家喻戶曉;二是以點帶面開展好“三級聯創”,做到有據可依;三是要調查農戶金融需求,幫助有需求的農戶獲得貸款;四是中心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服務本領;五是把農業保險等工作一併列入農村金融服務站工作內容,做出特色,創出經驗。

  麻溪鋪金融服務中心的調研使實踐團成員進一步明確了課題思路和重點,為後序的專業課題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2

  今時今日,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和發展,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職類大學生的數量迅速增加,高職畢業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現。在高手如雲的求職大軍中,如何脫穎而出,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是每一個畢業生都在思考的問題。為了能夠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更好的在基層就業,為社會服務,校學生會以“影響高職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主要因素及對策調研”為主題,在暑假期間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三下鄉”活動以採訪、走訪的活動形式,針對高職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如採訪學院招生辦老師和各分院輔導員老師,對我校學生在基層就業的情況獲得一個初步的瞭解;走訪人才市場,與各種各樣的單位面對面的進行接觸;採訪我校優秀畢業生,直觀的瞭解學長學姐們的工作歷程;走訪校企合作單位,進入工作單位,直觀的瞭解高職畢業生的工作現狀等。

  6月11日到6月22日,校學生會的成員透過上網瀏覽資料,在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為活動的正式開展做出充分的準備,只有足夠多的資料和資料,才能使調研結果更具有實際價值,而不僅僅是片面的。不僅如此,在正式的“三下鄉”出發前,校學生會對學院招生辦任老師進行了採訪,從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便將來為同學們更好的在基層就業,為學校更好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也對杭州本地的校友和人才市場進行了走訪,與校友、在杭單位面對面的交談,為正式的“三下鄉”獲得更多的資料,並積累經驗。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準備和前期工作,本次“三下鄉”活動在寧波為期三天,在6月27日正式開始。第一天,我們對我校優秀畢業生進行了採訪,瞭解她在實習和畢業後的工作歷程,及在基層工作的現狀。透過交談,我們交流了在基層工作崗位就業的心得和經驗,為即將畢業的我們和其他高職畢業生們分享了一些真實體驗心得,值得我們去更多的學習。接下來的兩天,我們走訪了我校校企合作單位,進入單位,直觀的瞭解單位對用人的要求和我校及其他高職畢業生在基層的就業現狀。同時也與在單位中工作就業的我校畢業生們進行了交流,關注他們的工作狀況,分享他們在工作中的經驗,使我們對高職畢業生在基層就業的現狀和影響高職畢業生進入基層就業,進入基層服務的因素有了更進一步和更貼切的瞭解。

  “三下鄉”的團隊活動在6月29日圓滿結束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校學生會後期活動的正式開始。在6月30日到7月15日後期活動中,我們的團隊成員對自己本地的高職畢業生和一些單位進行了走訪,更加豐富我們的調研成果,將“三下鄉”實踐做的更好。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是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也是大學生鍛鍊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實踐能力,更是展示我校風采的最好平臺。本次“三下鄉”活動即磨練了我們青年大學生的意志,也培養了大家理論運用與實際的能力和團隊的精神,實現了“實踐社會,鍛鍊自我”的目的,也為將來如何更好的引導我校的學生進入基層,服務基層做出貢獻。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3

  8月19日至22日,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電氣工程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在自貢市貢井區龍潭鎮開展了為期4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是該校電氣工程系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以“參觀新農村建設下新農村變化,走進農民日常生活”為活動主題。

  8月19日上午8點,“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從學校出發,前往目的地自貢市貢井區龍潭鎮。在簡短的出征儀式上,隊員們舉起了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隊旗,活動拉開序幕。帶隊的鄭敏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了幾點要求,她勉勵大家把握好這教育實踐活動的契機,感受新農村的發展和變化,在活動中不怕吃苦,樂於奉獻,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隊伍到達自貢市貢井區。在簡單的休整之後,隊員們分頭前往批發市場為老黨員、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購買慰問品。他們頂著烈日,冒著酷暑,用有限的活動經費採購了一些生活和文具用品。

  8月20日一大早,隊員們乘坐郊外班車到達龍潭鎮。在參觀龍潭鎮場鎮建設情況之後,他們來到相對偏遠的龍潭鎮白鶴村,拜訪這裡的基層老黨員,慰問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村支書親切地接待了“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成員一行,帶領大家參觀了農家書屋和村民活動室。看到農家書屋裡擺放的各類書籍和村民活動室裡的娛樂設施,隊員們感受到了日益豐富的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村民活動室,隊員們同該村的老黨員、孤寡老人在一起拉家常,和留守兒童一起做遊戲。老鄉們對這群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成員也非常熱情,交流活動至始至終傳遞著一股正能量。隊員們把準備好的書包、筆記本、文具親手送到留守兒童的手中,孩子們的臉上洋溢位了幸福的笑容。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祖輩們生活在一起。雖然父母平常不在身邊,但是孩子們十分樂觀。隊員們和孩子們一起玩拼圖繪畫遊戲,歡快的笑聲瀰漫整個活動室。遊戲之餘,這群大學生還向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大學生活。小朋友們紛紛瞪大了眼睛,好奇得聆聽這些“新鮮事”。隊員們鼓勵這些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在白鶴村,隊員們慰問了老黨員和孤寡老人,向他們贈送了糧油和大米等生活物資,老人們紛紛表示感謝,並向隊員們談到,現在國家對他們的照顧和社會各界的愛心,已經使他們的生活狀況大為改善,隊員們對此也倍感欣慰。

  8月21日,“三下鄉”實踐隊員們參觀了龍潭鎮千畝綠色蔬菜示範園。該示範園是龍潭鎮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典型範例。龍潭鎮近年來由於大量人員外出務工,土地閒置問題日益突出。千畝蔬菜示範園的建立,很好地化解了土地和勞動力的矛盾,推動了農業產業現代化。在這裡,農民們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散戶為現代農業產業化工人,在蔬菜基地裡勞動和拿工資。隊員們走進蔬菜生產基地,參觀了即將採摘的茄子、鐵架上生長的冬瓜,還有大棚裡的辣椒苗。這些蔬菜的生長狀況很好,加上採用“套種”的科學種植模式,農業生產效率很高。隊員們和正在幹活的農民們一起除草,共同感受勞動的辛苦和快樂。在這個蔬菜基地裡,各種農機的使用已大大減少了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不過,由於地形等條件制約,許多農機的效能和適用範圍還需改進,這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援,隊員們感到這也是電氣系同學今後可以努力的方向。結合自身所學專業,“三下鄉”社會實踐隊成員們向村民們發放了安全用電知識宣傳單,普及安全用電常識。隨後,隊員們前往了龍潭鎮中壩村居民新村,環境優美的園林式小區給隊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龍潭場鎮上,隊員們開展了有關“新農村建設下村民幸福指數感受”的問卷調查活動。從調查結果中,隊員們發現村民們對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新變化產生普遍的認同,覺得自己“很幸福”的村民佔參與調查村民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8月22日,“三下鄉”社會實踐隊來到位於自貢市大安區的江姐故居。在江姐故居,隊員們參觀了江姐故居、“渣滓洞”影視拍攝基地等紅色景點。他們緬懷革命先輩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在這裡開展了一堂愛國主義革命教育實踐課和黨性修養教育課,對如何成為一名新時期合格的大學生黨員,有了更為深入的思考。

  當天下午,“三下鄉”隊員們返回龍潭鎮,在龍潭鎮副鎮長的帶領下,參觀了龍潭鎮敬老院。該敬老院最近評為國家三星級敬老院,硬體設施和服務水平一流。漂亮的公寓,整潔的居住環境,還有川劇活動室,隊員們見證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黨和政府對老人特別是“五保老人”的優撫,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結束了為期四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代表隊成員們一起返回學校。在返校的路上,大家一起交流了在本次活動中所獲得的收穫與體會。隊員們紛紛表示,透過參加這次活動,自己瞭解了農村的很多實際情況,學到了很多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村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4

  7月13日—7月17日,為期五天的暑期實踐即將結束,我們一直都在忙碌著,身心俱疲,卻久久難以平靜。不論是孩子們天真的目光,還是抗戰老人堅定的眼神,都讓我們感受頗深。身著印有“河北農業大學”字樣衣服的我們,在每個地方都倍受矚目。

  7月13日,懷揣著對綠色生活的憧憬,師生一行10人,前往祖山風景區進行景區環保宣傳以及開展相關調研,透過環保宣傳、條幅簽名、懸掛環保標牌等方式向景區遊客普及環保知識,得到了遊客及景區工作人員的一致認可。調研過程中,師生與遊客親切攀談,透過做問卷調查,瞭解了作為遊客對景區環保的一些看法,並將調研結果整理清晰後轉交景區相關部門。景區主管領導表示此舉對景區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7月14日,在院黨委書記及團委老師的帶領下,“築夢青春”小分隊前往秦皇島市青龍縣花廠峪革命根據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硃紅的大門,“浩氣長存”的'燙金大字,當看到這些,彷彿空氣都凝固了,周館長給我們講解了花廠裕的地形和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們慢慢的被這樣一種沉靜的氣氛感染,讓我們這些大學生黨員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一切為了人民”這句話。

  7月15、16日,農大“築夢青春”小分隊來到我縣肖營子鎮高麗鋪村高麗鋪小學,實現了高麗鋪村小學與河北農大的教學對接,建立了教育基地;針對農民工留守兒童、農村學生家長關於教育現狀、農村教師素質三方面展開全面調研;透過趣味教學、留守兒童暑期安全教育及講勵志故事,同時進行留守兒童監護人問卷。為當地的留守兒童送去了圖書、豐富多彩的學習用品和體育用品等小禮物,同時採訪學生代表,協助兒童完成問卷查等方式深入開展愛心支教等。在活動現場,河北農業大學已於高麗鋪村小學達成協議,將我縣肖營子鎮高麗鋪村高麗鋪小學定為河北農業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基地”。

  7月17日,小分隊一行10人,院旗飛揚抒寫激情青春。現科院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小組赴肖營子鎮肖營子村開展以“心繫農村,共建生態村莊“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透過參觀生態文明村,欣賞滿漢苗回等11民族的民族團結,生態風俗,特色文化的同時,瞭解村委會的基本運作流程,積累實踐經驗。走進當地百姓家庭,瞭解當地村民的經濟生活;走訪當地五保戶家庭,瞭解貧困村民的生活,從根本上體會農村生活,進而提出“生態文明村”建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透過開展形式新穎的宣傳活動,將科技興農,將科學技術送下鄉,為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實踐三下鄉新聞稿5

  7月12日,xx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高揚科普旗幟,踐行八字真經”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在明中村開展了關於科普知識普及的調查問卷。此次調研主要以明中村村民對於環境保護、環保問題和災難避難的瞭解狀況為主,同時倡導村民學習科普知識,健康生活。

  實踐團全部成員分成兩隊,分別瞭解訪問村中各家的飲食情況、生活狀況等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每家每戶進行科普知識的問卷調查。此次的問卷調查中,遇到了一個73歲的爺爺,他以前是一名老師。志願者從他的口中瞭解到,明中村生活中的各類食品都是自給自足,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鄉的環境越來越差,河水裡有著各類生活垃圾。他還說道,以前的垃圾都是放入種植地可以做肥料,但是現在的垃圾種類越來越多,倒入地裡只會毀了那塊地,只有焚燒才可以減少,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將垃圾直接倒入土地裡,垃圾處理一直也沒有人重視。他希望將環保、食品安全等科普知識讓更多人瞭解並且重視。

  透過此次的科普知識調研,志願者不僅瞭解了當地的科普知識的瞭解情況,同時也使村民意識到了科普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對於農村的老人與孩子來說,環境保護、環保衛生等意識不夠,存在很多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實踐團之後的活動開展將針對日常科普知識、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方面進行開展提高村民的環境環保意識。

  為響應“踐行‘八字真經’ 投身‘四個全面’”的號召,開展志願服務建功美麗xx,xx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南水北調”工程考察美麗xx實踐團,先後透過走進平頂山南水北調辦、參觀XX市寶豐河段輸水明渠及周圍配套設施建設以及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實地瞭解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xx平頂山段的工作進度和對水源的保護現狀

  綠色環保 健康生活

  “引千里水源 鑄綠色長廊”,這是印在宣傳條幅上的話,同樣也是隊員們心中的美好期許。7月5日,實踐團隊前往XX市五嶽生態保護區南水北調幹渠的沿線區域,向當地居民和路人們發放調查問卷,對此段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工作進度及水源保護現狀展開調研。隨後,隊員們在寶豐河段輸水渠沿岸道路舉行了綠色騎行活動,號召更多的民眾提高愛護南來之水的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環保意識。

  南水北調 躬身細察

  7月6日,隊員們前往位於XX縣西郊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玉帶河段繼續展開調研。沿著玉帶河橋下的河岸觀察,隊員們發現輸水乾渠兩側被柵欄嚴密地圍著,柵欄上懸掛著“警示公告”的標牌,阻止外人進入河道區,防止群眾意外溺水。柵欄內外露天的黃土地則鋪滿了嫩草和野花,政府在施工建壩的同時保證了乾渠周圍土地綠化程度的最大化。隨後,隊員們對路人進行了調查問卷和麵對面訪談,彼此交流對南水北調的看法,並從當地人口中瞭解到了移民安置、生態保護規劃等現狀。

  付諸實踐 美化景區

  7月7日,團隊來到了XX市XX縣五嶽山公園參觀調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工程複雜,為處理工程用土產生的毒瘤“膨脹土”及廢棄的“土石方”,平頂山XX縣就地取材、就地建設,把縣城西北角的堆場,用開挖出來土石方建造公園,堆出中國“五嶽山”,來眺望南水北調浩瀚工程。據公園管理員介紹,五嶽山公園整體形態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與淨腸河為架構,目的是重點打造濱水空間的生態功能,同時透過水系的延伸聯絡七大功能區,實現人與生態的自然共享,塑造“銀xx北聯寶豐,淨腸河畔描北斗”的美好願景。

  隊員們藉機在XX市五嶽生態區進行了水質保護、溼地科普等宣傳,並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保護環境,文明出遊的良好理念。隊員們將環保宣傳和各種自然知識科普相結合,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和群眾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在路人和當地居民中傳播擴散開來,讓人們自覺保護環境,共建綠色家園。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僅是民生工程、經濟工程,而且還在不斷改變著流經區域的文化生態,它確實是當之無愧的世紀工程,永遠值得人們去熱愛、敬仰。隊員們深深感受到政府對於民生工程的重視,也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了更深的認識,從工程實踐的角度開闊了視野,激發了當代大學生了解國情、關注民生的熱情。此次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隊員們的社會責任感,鍛鍊了隊員們融入社會的能力,同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奉獻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一詞已家喻戶曉。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xx學院經濟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於7月11日來到扶貧點明中村針對部分農戶住處進行隨機走訪。

  據調查,實踐團成員發現大部分農戶家庭只有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獨自在家。他們因子女工作忙碌無暇陪伴或者是無子女而孤獨地生活,他們渴望得到關愛與溝通,卻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有些無所適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空巢老人”。

  家住在明中村村尾的老人吳婆婆,由於自己的兒女平時工作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老人,所以平常都是老人一個人居住。實踐團與老人交流的時候,儘管老奶奶的聽力已經不是很好,但對成員們提出的問題依然十分耐心地解答。談及當地老人享受的優撫政策與生活情況時,吳婆婆認為現在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衣食住行都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最需要的還是有親人的陪伴,平時有人在身邊說說話,心裡也會得到很大的滿足。隨後,實踐團成員們又分別走訪了幾家農戶的住處,發現由於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空巢老人”的現象十分嚴重。

  針對這個現象,實踐團成員羅列出九個建議:在加強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同時,做好精準防貧工作,避免產生新的貧困;細化完善精準扶貧具體措施;加大對貧困地區改善民生的考核力度;大力提升貧困地區教育水平;加強對已脫貧家庭和人員的後續跟蹤,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夯實產業支撐,著力解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空心化”問題;加強扶貧資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建立由財政資金、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共同組成的專項扶貧基金;加強對扶貧物件特別是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人文關懷。

  透過這次調研,成員們瞭解到了空巢老人真正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物質上的幫助,他們也需要有人經常陪他們交流。實踐團呼籲子女們能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千萬別讓“空巢老人”空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