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原谷諫父文言文的道理

原谷諫父文言文的道理

原谷諫父文言文的道理

  《原谷諫父》出自【元】郭居敬《二十四孝》,講了原谷用智慧勸告父母,使他們改正錯誤的故事。以下是原谷諫父文言文的道理,歡迎閱讀。

  原谷諫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厭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諫③父曰:“祖育兒生女,勤儉終身,豈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負義也。”父不從,作輿④,捐祖於野。谷隨,收輿歸。父曰:“汝何以收此兇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無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慚,悔之,乃載祖歸養。

  【註釋】

  1、祖:祖父,祖輩。

  2、捐:拋棄,丟棄。

  3、諫:好言相勸,相告。

  4、原谷:人名。

  5、厭憎:厭棄憎恨。

  6、欲棄之:想要丟棄他。之代詞代指"祖父",文中的祖爺可譯為他。欲:想要。

  7、年十有五:十五歲;有通“又”,表示十歲後再過五歲。

  8、豈有:怎麼可以。

  9、是:這,這(是)。

  10、負義:違背道義。負: 違背。

  11、從:聽從,順從。

  12、作:做,製作。

  13、輿(yú):手推的小車,即手推車。

  14、於:在。

  15、谷隨:省略句,谷隨(之)。原古跟隨著他。隨:跟隨。之:他,指父親。

  16、歸:回來。

  17、汝:你,指示代詞。

  18、何以:為什麼。

  19、兇具:不吉利的用具。兇:不吉利。

  20、他日:以後,將來,往後。

  21、老:年老。

  22、更:再。

  23、是以:即“以是”,因為這樣,即因此。

  24、慚:意動用法,為...感到慚愧。

  25、悔之:對自己做的這件事感到很後悔,之,代詞,代指因為父親年老就要丟棄他的這件事。

  26、乃:於是,就。

  27、載:帶。

  【翻譯】

  原谷的爺爺奶奶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討厭他們,就想拋棄他們。原谷此時十五歲,他勸父親說:"爺爺奶奶生兒育女,一輩子勤儉度日,怎麼能因為老了就拋棄他(們)呢?這是違背道義的啊。"父親不聽他的勸戒,做了一輛小推車,載著爺爺奶奶,將他們扔在野外。原谷在後邊跟著,就把小推車單獨帶了回來。父親問說:"你帶這個不吉利的東西回來作什麼?"原谷說:"等將來你們老了,我就不必另外再做一輛,所以現在先收起來。"父親很是慚愧,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於是去把爺爺奶奶接回來贍養了。

  道理

  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的'原谷先曉之以理,後動之以情,最終運用自身的聰慧使父親幡然悔悟。我們要尊敬孝順自己的父母,不要嫌棄他們老了,就拋棄他們。 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教育子女天經地義,而文中的原谷卻運用自己的智慧,動之以理,曉之以情,使父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父母是為孩子做榜樣的人,應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不要讓孩子做你沒做到的事。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