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張詠察奸初中課文文言文

張詠察奸初中課文文言文

張詠察奸初中課文文言文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詠察奸初中課文文言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文:

  張詠尚書鎮蜀日,因出過委巷,聞人哭,懼而不哀,亟使訊之。雲:“夫暴卒。”乃付吏窮治。吏往熟視,略不見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頂發,當有驗。及往視之,果有大釘陷其腦中。吏喜,輒矜妻能悉以告詠。詠使撥出,厚加賞勞,問所知之由,令並鞠其事。

  蓋嘗害夫,亦用此謀。發棺視屍,其釘尚在,遂與哭婦 , 俱刑于市。

  問題:

  1 ,張詠在委巷遇到了什麼人? 2, 此人犯了什麼法? 3, 張詠怎麼知道此人有犯罪嫌疑? 4 ,張詠賞勞了什麼人? 5, 這個人後來又受到怎樣對待?

  推斷:吏之妻在張詠的盤問下說出了什麼話?

  詞語: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

  答案

  1、遇了一個女人

  2、犯了謀殺親夫罪

  3、哭聲“懼而不哀

  4、賞勞了吏的妻子

  5、此人後來又受到張詠的審訊

  推斷:她原來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害死親夫的。

  詞語: 1 ,鎮:鎮守 2 ,委巷:偏僻小巷 3 ,卒:死亡 4 ,窮治:徹底查究 5 ,熟:仔細

  譯文:

  張詠尚書鎮守四川的時候,因為外出路過偏僻小巷,聽到有人哭,哭聲恐懼而不悲哀,馬上派人去訊問。哭者說:“丈夫得暴病死了。”張詠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徹底查究這件事。官吏反覆而又仔細地檢查了死者,絲毫也沒發現有什麼他殺的痕跡。官員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頭髮,應當會有證據。官吏再去查驗,果然發現有一枚很長的鐵釘釘入大腦中。官吏很高興,就想誇耀妻子的能耐,把經過全部告訴了張詠。張詠叫來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獎賞她,然後問她是怎麼會知道這種殺人的方法的,命令與前殺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審問。

  因為官吏的妻子曾經謀害過前夫,也用的這種方法,開棺驗屍,死者頭上的那顆釘子還在。於是與那個哭婦一起在刑場斬首。

  拓展資料:文言文張詠閱讀練習題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郡舉進士,議以詠首薦。有夙儒張覃者未第,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為首,眾許其能讓。會李沆、宋浞、寇準連薦其才,以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奏罷歸、峽二州水遞夫。就轉太常博士。太宗聞其強幹,召還。張永德為並、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詔案其罪。詠封還詔書,且言:“陛下方委永德邊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帥,臣恐下有輕上之心。”太宗不從。未幾,果有營兵脅訴軍校者,詠引前事為言,太宗改容勞之。

  出知益州,時李順構亂,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討,頓師不進。詠以言激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高考試題庫

  初,蜀士知向學,而不樂仕宦。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皆有學行,為鄉里所稱;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勸。

  成平二年,夏,詠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屬歲歉,民多私鬻鹽以自給。捕獲犯者數百人,詠悉寬其罰而遣之。官屬請曰:“不痛繩之,恐無以禁。”詠曰:“錢塘十萬家,飢者八九,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俟秋成,當仍舊法。”五年,真宗以詠前在蜀治行優異,覆命知益州。會遣謝濤巡撫西蜀,上因令傳諭詠曰:“得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矣。”

  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白傅霖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

  參考答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有夙儒張覃者未第 第:科舉考中

  B.推辱主帥 推:追究

  C.不痛繩之 繩:捆綁

  D.覆命知益州 知:掌管

  參考答案:C約束 制裁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議以詠首薦 若以一部校故

  B.詠引前事為言 為鄉里所稱

  C.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 詠悉寬其罰而遣之

  D.飢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參考答案:C。A把;因為。B,的,賓語前置詞;被C,順承D……的人;停頓或判斷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B.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C.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D.正由是決行深入/大致克捷時/寇略之際/民多脅從詠/移文諭以朝廷恩信/使各歸田裡

  參考答案:A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張永德被懲辦後不久,太宗就意識到張詠的`意見是對的。

  B.當李順叛亂的時候,張詠敦促上官正出兵討伐,併為之隆重餞行。

  C.在歉收時,張詠主張對販私鹽的人從輕處分,並建議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D.真宗對張詠在四川的表現很滿意,透過謝濤傳達了對張詠的讚賞。

  參考答案:C “從此後都減輕刑罰。”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苟不以鹽自活,一旦蜂聚為盜,則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參考答案:①這些人如果不能用販賣私鹽來養活自己,將來一旦像蜂群一樣聚集起來成為盜寇,那麼就會成為很大的禍患。②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沒有機會和他成為朋友,你是什麼樣的人,怎麼敢直呼他的名。

  (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張詠“惜才”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高考

  參考答案:詠與寇準致書郡將,薦覃為官;詠以言激上官正,勉其親行,仍盛為供帳餞之。(一般);詠察郡人張及、李畋、張逵者,遂敦勉就舉;求傅霖。題庫

  附譯文:

  張詠,字復之,濮州鄄城人。太平興國五年(980),濮州推舉進士,輿論以張詠為首位被推薦人。當地有個叫張覃的老儒生還沒考中進士,張詠便與寇準寫信給本州守將,推薦張覃做首選,眾人讚許張詠能夠謙讓。正好遇上李沆、宋..、寇準連續推薦他的才幹,張詠因此做了荊湖北路轉運使,上奏建議撤去歸、峽二州的送水夫,被就地轉為太常博士。

  宋太宗聽說他的強幹,召他回朝。張永德任並代二州部署,有個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至死。皇帝下詔審治他的罪。張詠將詔書封起退還,並說:“陛下正委派張永德擔任邊疆守護大職,若因為一個小校官,使主帥受辱,臣恐怕下級會有輕視上級心理。”太宗不聽從。不久,果然有士兵聯合控告軍校的事發生,張詠引用前次的事來議論,太宗改變態度慰撫他。

  出任益州刺史,當時李順叛亂,王繼恩、上官正統兵攻討,但停兵不進。張詠用話激勵上官正,勸勉他親自出擊,然後盛情地陳設帷帳為他餞行。上官正從此決意出兵深入,終於大獲全勝。當叛軍攻城略地之際,民眾有很多被脅迫跟隨參加叛軍,張詠下達公文將朝廷的恩德和信義告諭民眾,使他們各自回到田裡。

  當初,蜀地士子知道讀書向學,但不喜歡做官入仕。張詠考察益州人張及、李畋、張逵等人都有學問品行,受當地人稱讚;於是敦促鼓勵他們參加科舉考試,這三個人果然全都考取了進士,士子們從此懂得了進取。

  鹹平二年(999),這年夏天,以工部侍郎身份出任杭州知州。因當年歉收,民眾有很多人私自賣鹽來自給,捕獲犯法的人數百個,張詠全都減輕刑罰然後遣散他們。部下屬官請求說:“不嚴厲用法律制裁他們,恐怕無法禁止此事。”張詠說“:錢塘一帶十萬家民眾,受飢餓的人九萬,如果不靠鹽來救活,一旦蜂擁而起做強盜,那就會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穫了,當會依舊按原來的法律辦事。”

  鹹平五年,真宗因張詠以前在蜀郡政績優異,又命他再次出任益州知州,恰好朝廷派遣謝濤巡視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轉告張詠說:“有卿在蜀,朕無西顧之憂了。”

  張詠與青州人傅霖少年同學。傅霖不做官。張詠顯貴之後,請傅霖出來做官,請了三十次也沒請動,到這時他卻來謁見。守門人來報告說傅霖求見。張詠責罵說:“傅先生是天下賢士,我尚還不能跟他做朋友,你是何人,竟敢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