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言文> 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

  對有關問題所作的解答的結果;對提出的問題所做的解答,練習的答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1

  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初,母韓有娠,夢旌旗鶴雁降其庭,雲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複製科,仲淹謂弼:“子當以是進。”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丞、籤書河陽判官。通判絳州,遷直集賢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請罷宴徹樂,就館賜北使酒食。執政不可,弼曰:“萬一契丹行之,為朝廷羞。”後聞契丹果罷宴,帝深悔之。

  時禁臣僚越職言事,弼因論日食,極言應天變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慶曆二年,為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會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蕭英、劉六符來求關南地。朝廷擇報聘者,皆以其情叵測,莫敢行,夷簡①因是薦弼。歐陽修引顏真卿使李希烈事,請留之,不報。弼即入對,叩頭曰:“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帝為動色,先以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勞之,英託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臥車中,聞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餘萬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資、待缺、寄居者,皆賦以祿,使即民所聚,選老弱病瘠者廩之,仍書其勞,約他日為奏請受賞。率五日,輒遣人持酒肉飯糗慰藉,出於至誠,人人為盡力。山林陂澤之利可資以生者,聽流民擅取。死者為大冢葬之,目曰“叢冢”。明年,麥大熟,民各以遠近受糧歸,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萬計。帝聞之,遣使褒勞,拜禮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職也。”辭不受。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蒸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自弼立法簡便周盡,天下傳以為式。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於其間。當是時,百官任職,天下無事。

  六年三月,以母憂去位,詔為罷春宴。故事,執政遭喪皆起復。帝虛位五起之,弼謂此金革變禮,不可施於平世,卒不從命。英宗立,召為樞密使。後請老,加拜司空,進封韓國公致仕。元豐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節選自《宋史·富弼傳》)

  注:①夷簡:呂夷簡,時任宰相。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聽流民擅取 聽:聽任

  B.天下傳以為式 式:格式

  C.弼為相,守典故 典故:先例

  D.帝虛位五起之 虛位:空著職位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能表現富弼“王佐”之才的一組是(3分)

  ①少篤學,有大度 ②極言應天變莫若通下情

  ③主憂臣辱,臣不敢愛其死 ④凡活五十餘萬人,募為兵者萬計

  ⑤遣使褒勞,拜禮部侍郎 ⑥自弼立法簡便周盡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富弼自幼好學,才華出眾。范仲淹非常賞識他,認為他是“王佐才”;晏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後把女兒嫁給了他;他在制科考試中獲得了優異成績。

  B.富弼見識卓越,慮事周詳。康定元年發生日食之後,他建議撤除宴會舞樂,在驛館中招待使者,執政者未採納此建議,而契丹卻撤除宴樂,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於朝廷,勇於擔當。契丹屯兵邊境,派遣使者謀取隔佔宋朝國土,富弼不顧朝臣的一致攔阻,挺身而出,為主分憂,接待應對契丹使者,據理力爭。

  D.富弼變革創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災民流離,食宿無著,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陳舊方式,調動官、民之資,養生喪死,成效顯著。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朝廷擇報聘者,皆以其情叵測,莫敢行,夷簡因是薦弼。

  (2) 弼勸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廩,得公私廬舍十餘萬區,散處其人,以便薪水。

  答案

  4 .B

  5 .C

  6 .C

  7 .(1)朝廷選擇回訪(復)的使臣,大家都認為契丹人的'想法不可預測,沒有人敢前去,夷簡因此推薦富弼。

  (2)富弼規勸所管轄地區的百姓拿出糧食,加上政府的糧食,獲得公私房舍十餘萬處,讓流民分散居住,以方便他們用 柴用水(燒水做飯)。

  文言文《宋史·富弼傳》閱讀練習題目及答案2

  富弼,字彥國,河南人。少篤學,有大度,范仲淹見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複製科,仲淹謂弼:“子當以是進。”舉茂材異等,授將作監丞、籤書河陽判官。時西夏首領二人來降,位補借奉職。弼言當厚賞以勸來者。事下中書,宰相初不知也。弼嘆曰:“此豈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極論之,於是從弼言。帝銳以太平責成宰輔,數下詔督與范仲淹等,又開天章閣,給筆札,使書其所欲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當世之務十餘條,大略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倖、去宿弊為本。弼欲漸易監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於是小人始不悅矣。

  (節選自《宋史富弼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為救之/而實殺之/

  B.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為救之/而實殺之/

  C.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為救之/而實殺之/

  D.前此/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為粥食之/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名為救之/而實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制科,古代由皇帝親自下詔臨時設定的科舉考試科目。

  B.粟,五穀之一,即高粱,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

  C.公,古代貴族五等爵位中的頭等,爵位一般由嫡長子孫世襲。

  D.薨,死的一種說法,例如周代諸侯、唐代二品以上官員之死。

  12.下列對原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富弼目光敏銳,見識卓越。他認為給與歸降之人的賞賜過於微薄,不利於規勸其他人降服,並對宰相反應的遲鈍表示不滿。

  B.富弼盡職盡責,勇於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詔書進行督促,富弼順勢進言,力圖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C.富弼敢於擔當,解民危困。河朔發生水災,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災方案,合理安置災民,其方法簡便周到,天下以之為樣板。

  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士大夫互相慶賀。富弼人氣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2)弼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議,無容心於其間。

  14.在今天看來,富弼的救災方案仍有頗多啟示意義,請分條概括其救災之法。

  答案:

  10.B11.B12.D

  13.

  (1)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講話,樹下卻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條小路。”這話雖然說的是小事,但可以用來比喻大道理呀。(2)富弼當宰相,遵守典章制度,按照舊例行事,並參考公眾議論,其中不摻雜私心。14.一是保障民眾基本生存需要。二是有效動員官員。三是鼓勵民眾自救。四是採取措施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