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朱自清> 朱自清的事蹟

朱自清的事蹟

朱自清的事蹟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生於光緒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於1948年8月12日,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戰士。原籍浙江紹興。因三代人定居揚州,自己又畢業於當時設在揚州的江蘇第八中學高中,且在揚州做過教師,故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祖父朱則餘,號菊坡,本姓餘,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後,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

  朱自清的名、字的由來

  據說,朱自清出生後,由於其父朱鴻鈞,十分喜歡蘇東坡,就從東坡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給兒子取名“自華”。而朱自清外號“實秋”,除了因為算命先生說他“五行缺火”,以“秋”字取“火”外,還包含了“春華秋實”的寓意。“朱自清”一名則是他自己在上大學前改的,取其“清”者“清賬”、“清償”、“清楚”之意,他要以“清”字自勵。而這個名字,又的確反映了朱自清一生凜然不屈的氣節。

  朱自清,原名朱自華,自清這個名是1917年改的。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學預科,按照正常學歷,他需要讀兩年預科,升入本科後還要讀四年,由於家境的漸近窘迫,他已經不能按部就班地學滿這漫長的六年時光,便在上預科的第二年跳級報考本科,並且被錄取。此時他為了激勵自己,便取《楚辭·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嚴”中“自華”二字就改名為自清,表明自己甘於清貧。這就是朱自清名的由來。他的字為佩弦,也是有典故的。《韓非子•觀行》:“西門豹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弦,繃緊,性剛勁。朱自清取字佩弦,有明顯的勉勵意義

  寧餓死拒受美援麵粉

  四十年代的中國,百業蕭條,物價飛漲,民不聊生。連高等法院的教授也難以維生。貧病交加的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朱自清,一家老少只是以稀粥口,食不飽腹。當局為緩和教授們的不滿,給他們發了“麵粉配給證”,憑證可購買美國援助的平價麵粉。

  美國的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駐滬總領事卡德寶大放詞,攻擊中國人民不識好歹,恩將仇報。據此,張奚若、吳等著名學者,於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七日起草了《百十師長嚴正宣告》,反擊美國政府的誣衊與侮辱。宣告最後說:“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絕購買美援平價麵粉,一致退還配給證,特此宣告。”

  六月十八日,吳先生拿了宣告書來了朱自清家中徵求簽名。由於長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勞累,朱自清正胃病嚴重複發臥床不起,此時的朱自清先生,已經重病纏身而且無錢醫治,吳先生對朱自清說:“朱先生家老少九口,日子過得特別艱難,若在宣告上簽字,經濟損失都比別的教授都大。但我還是來了,是為尊重你的意見,總之是不要勉強。”

  “我的秉性,吳先生是知道的。春秋時氣節之士堅持不吃嗟來之食活活餓死,傲骨可嘉,足可為人師表。故我寧可餓死,也不要帶有侮辱性施捨的美援麵粉。”朱自清說罷,支撐著坐起來,毫不遲疑地拿起筆,在宣告上工工整整寫了“朱自清”三個字。

  當天晚上,朱自清在日記裡寫了下面一段話:

  在拒絕美援和美國麵粉的宣言上簽名,這意味著每月的生活費要減少六百萬法幣。下午認真思索了一陣,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我們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個人的責任。

  六月二十一日,朱自清囑夫人陳竹隱退還了“麵粉配給證”。次日他見書架上存有幾張當月的麵粉票,馬上對妻子說:“快去退了,還有小半袋麵粉一併帶走,乾淨徹底。”

  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惡化,入院治療無效,不幸於12日逝世,延至八月十二日,朱自清因藥石罔效不治逝世,終年僅50歲。彌留之際曾張合嘴巴似有話說。夫人陳竹隱俯下身去,他吃力地、斷斷續續地說:“有一件事務必牢記,我是在拒絕美援的檔案上籤了字的,今後無論如何困難,都不能再要配給的美援麵粉。”

  關於朱自清不領美國“救濟糧”這讓我們看出了他熱愛民族的偉大精神!

  【其他】

  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教書時對學生熱情鼓勵,但並不輕易稱許,往往為一個問題會與學生爭得不可開交。他曾風趣地對學生說:“你們不易說服我,我也不易說服你們,甚至我連我的太太也說不服,雖然民主的精神在於說服。”

  朱自清對教學十分認真,他對學生作業格式有具體規定:作業本第一頁要空下來,把一學期作文題目依次寫下,並註明起訖頁數,以便查閱。

  朱自清治學上認真嚴肅,從不濫竽充數。1934年應鄭振鐸邀請,一個晚上趕寫了一篇《論逼真與如畫》,其材料依據《佩文韻府》,因來不及檢查原書,就在文章後面寫明是“抄《佩文韻府》”。

  朱自清寫作時,喜以筆尖沾紙,速度不快,往往要細心斟酌後才寫下,所以寫下後無需多加刪減,即成佳作。在清華大學時,他每天只能寫500字;而李長之有一天曾寫過15000字的論文,還外加兩篇雜文。

  朱自清、浦江清等相約在每週三下午2至5時,在清華園中文系會議室,把《歷代詩話》和《歷代詩話續編》分人剪貼,另設總論及雜類,均按羅馬字母排列,半年後完成剪貼《詩話大系稿本》。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曾提及蟬,有人說蟬在夜晚是不叫的。他請教昆蟲學家後說:“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推論。例如有些蟬子夜

  晚不叫,推論到所有的蟬夜晚不叫。”

  1921年除夕,葉聖陶與朱自清促膝長談,點起兩支白蠟燭。朱自清即寫了只有三行的《除夕》:“除夜的兩支搖搖的白蠟燭光裡,我眼睜睜瞅著,1921年輕輕地過去了”。

  1923年8月俞平伯寫了《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同年10月朱自清也以同名寫了一篇。原來是兩人同去的,各寫所見,倒為後人留下散文遊記兩篇,可以一比異同。

  朱自清晚年在書案的璃板下壓有紙條,上書:“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朱自清逝世,許德寫輓聯:“教書三十年,一面教,一面學,向時代學,向青年學,生能如斯,君誠健者;存留五一載,愈艱苦,愈奮鬥,與醜惡鬥,與暴力鬥,死而後已,我哭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