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張九齡> 《感遇》張九齡朗誦

《感遇》張九齡朗誦

《感遇》張九齡朗誦

  《感遇》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感遇》張九齡朗誦,希望能幫到你!

感遇

(唐)張九齡

【其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二】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其三】

魚遊樂深池,鳥棲欲高枝。

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為。

有生豈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滅,吾心安得知。

浩嘆楊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其五】

吳越數千裡,夢寐今夕見。

形骸非我親,衾枕即鄉縣。

化蝶猶不識,川魚安可羨。

海上有仙山,歸期覺神變。

  《感遇》張九齡,是一首組詩,一共有十三首。

  此詩是唐代詩人張九齡《感遇》組詩的第一首,也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是唐代有名的宰相之一。

  他為人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這首詩是他晚年被讒貶為荊州長史後所創作。

  詩人託物言志,以蘭桂的芳潔自喻,表達了守正不阿的.高尚節操;以蘭桂不因無人採折而失去芬芳,表達自己獨立的高雅情懷。

  詩中的蘭即蘭草。葳蕤(wei rui)是形容枝葉茂盛紛披。桂華即桂花。生意指生機勃勃。自爾即自然地。佳節是美好的季節。林棲者指山中隱士。坐是因而的意思。本心即天性。美人指前面的林棲者,即山林高士、隱士。

  其一大意是:

  春天裡的幽蘭翠葉紛披,秋天裡的桂花皎潔清新。

  世間的草木勃勃的生機,自然順應了美好的季節。

  誰想到山林隱逸的高人,聞到芬芳因而滿懷喜悅。

  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會求觀賞者攀折呢?

  詩借物起興,自比蘭桂,抒發詩人孤芳自賞,氣節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詩的一開始用整齊的偶句,以春蘭秋桂對舉,點出無限生機和清雅高潔之特徵。三、四句,寫蘭桂充滿活力卻榮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質。上半首寫蘭桂,不寫人。五、六句以“誰知”急轉引出與蘭桂同調的山中隱者來。末兩句點出無心與物相競的情懷。

  此詩一面表達了恬淡從容超脫的襟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