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關於再別康橋 語文閱讀答案彙總

再別康橋 語文閱讀答案

關於再別康橋 語文閱讀答案彙總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7.找出本詩中的主要意象,並選擇其中的一個意象,說說它是如何來渲染和表現作者對康橋的眷戀的。

  8.在最後一節,詩人說“悄悄的我走了”,為什麼要“悄悄的”?

  9.《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來被人們所欣賞。試以詩歌的第四小節為例簡析該詩融情於景的特點。

  10.(選作)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新月派”在新詩的寫作上提出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舉例分析《再別康橋》是如何體現“三美”主張的。

  答案見下一頁

  7.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很好地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依戀之情。例如,把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裡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裡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提示:“意象”即“詩人運思而成寓意深刻的事物”。)

  8.詩人不願把來尋舊夢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複雜的處境和複雜的內心,此外“悄悄”也有“寂寞”的含義,這一片感情領域是屬於他自己的。(提示:要結合詩歌的寫作背景來理解。)

  9.“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既是寫景,又是寫意,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迷離恍惚,色彩斑斕。清泉潭底的浮藻間盪漾著染有晚霞的榆樹的倒影,美麗得如同幻覺,使詩人遙想當年的歡樂。這些美麗的、斑駁的顏色和水草,彷彿是當年歡樂和理想的沉澱,像夢一樣遙遠,可它又在眼前。詩歌景中有情、音調柔美,被人稱道。(提示:解答此題,要把景物描繪的內容寫出來,同時把寄寓的情說出來。)

  10.《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築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裡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透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①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②音節和諧,節奏感強。③迴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築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