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徽> 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徽

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徽

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徽

  邵陽學院創建於1958年,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前身是邵陽師範專科學校,2002年與邵陽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升格為本科層次院校並更為現名。2011年獲得工程碩士學位招生權。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方的網站顯示,該校佔地面積2376畝;校舍面積72.3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0.69億元,教學儀器裝置原值1.54億元,館藏圖書177.68萬冊;設有李子園、七里坪、江北三個校區,有20個系(院),有食品工程、機械工程2個碩士點。開辦61個本科專業、10個專科專業,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25381人。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邵陽師範專科學校

  1958年7月,成立邵陽師範專科學校籌備委員會;

  1958年9月,邵陽師範專科學校成立,同年與湘潭師範專科學校(現湖南科技大學)衡陽師範專科學校(現衡陽師範學院)為中國首批8所師專之一;

  1959年9月,湖南省教育廳指示學校正式定名為邵陽師範專科學校,並上報國務院備案;

  1965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郭沫若親筆為學校題寫“邵陽師範專科學校”校牌;

  1993年,更名為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邵陽高等專科學校

  1975年11月,創辦湖南農學院邵陽分院,校址設邵陽地區茶鋪茶場;

  1978年11月,成立邵陽基礎大學,校址設邵陽市江北資洲;

  1985年07月,更名為邵陽工業專科學校;

  1980年上半年,省委決定撤消冷水江基礎大學,該校1978年底擴招的機制專業學生66人,發配電專業學生34人劃規湖南大學邵陽分校;

  1981年8月,湖南農學院邵陽分院併入湖南大學邵陽分校;

  1991年3月,湖南大學邵陽分校與邵陽工業專科學校合併,校名為湖南省邵陽工業專科學校。

  合併建校

  2002年,邵陽師範專科學校與邵陽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更名邵陽學院。

  200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10月,獲得碩士研究生招生權。

  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併入邵陽學院。

  文化傳統

  校歌

  《邵陽學院校歌》

  作詞:閻肅;作曲:孟慶雲

  雪峰雲,資江浪,魏源故里好課堂。

  校園靚,天地廣,桃李春風意氣揚。

  承載時代沉甸甸的厚望,沉甸甸的厚望。

  心懷親人殷切切的目光,殷切切的目光。

  明德求真,共生超越,迎晨曦,向未來,展翅飛翔。

  迎晨曦,向未來,展翅飛翔!

  校訓

  “明德求真、共生超越”

  明德,源於《禮記》中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說,大學的道理,在於淨化自己光明的德行性,在於用這種德性去使民眾自新,還在與使人們達到善的最高境界。在一個人的各種品性中,德性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百行以德為首”,恃力者亡”。諸如此類,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即德性在一個人各方面素質中佔有首席的重要位置。好的品德不僅是社會的良心,而且是國家的原動力,因為世界是被德性統治的。

  求真,出自《閩中理學淵源考》:“求真於未始有偽之先,而性之真可見矣;求善於未始因惡之先,而性之善可見矣”。意思是說,虛偽還沒發生之前去求真,真實的人性就 能顯示出來;罪過還沒產生之前去求善,善良的人性就能顯示出來。求真指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同時還意味著大學教育應講究真才實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求真是一種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同時也是誠信精神的最好體現,它是在明德的基礎上的進一步。邵陽學院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都要追求真知,這樣才能為國家培養出品德高尚、真才實學的高素質人才。

  共生,原意指兩種生物相互依存,追求相互利益而共同生存的現象,是一種生命化教學理論。生命化教學理論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靈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的滿足。生命化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以生命發展為基礎,透過對生活世界的關注,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人格提升,使教師的職業生命活力得以煥發,師生生命在 交往互動、共同經歷中不斷髮展。它具有生命的體驗性,教學交往互動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學中,以生活世界為基礎,師生共同促使書本知識成為生成性的知識,師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師生、生生之間多向和諧交往,師生生命共同經歷成長。

  超越,源於中國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面對市場經濟的挑戰,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要始終把握教育的本質——面向未來,實現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與超越,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迷失自我”,忽視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創造未來。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擔負著促進文化轉型的歷史使命,理論和實踐都證明,高等教育是促進文化轉型的重要力量,但是,要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實現雙重超越。即一方面要超越自身,完善自我,把握住服務於市場經濟的根本方式;另一方面要超越現實文化,促進文化整合,堅持高等教育的文化理想,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