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作文彙總8篇

寓言作文

寓言作文彙總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寓言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寓言作文 篇1

  狼來到了小溪邊,看見小羊正在那兒喝水,狼非常想吃羊就故意找藉口說:“你把我喝的水弄髒了!你安的什麼心啊?”

  小羊慢吞吞地說“親愛的狼先生,我和你喝的水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如果我把水弄髒了,我喝了也要拉肚子生病的,我怎麼會幹這麼傻的事呢!”

  狼惡狠狠地說:“就算這樣,你總是個壞傢伙!我知道你總是在背地裡說我壞話。”小羊仍舊很有耐心地對狼說:“那是不可能的事,狼先生,我以前又不認識你,和你又沒吵架,怎麼會說你的壞話呢?!”

  這個時候狼已經不耐煩了,他也講不出其它的理由了,張大嘴巴向小羊撲了過去……

寓言作文 篇2

  畫蛇添足這個故事是講:從前,楚國有個貴族,祭拜過祖宗以後,總會賞給前來幫忙的門客一壺酒。門客們就商量說:“這樣吧,咱們來畫蛇,誰先畫好,這杯酒就是誰的。”其中有一個人把蛇畫好了,他看見別人還在低著頭畫著呢。於是便拿著酒壺低下頭來接著畫,說:“你們看著,我還能給蛇添上腳那。”還沒等他把蛇腳畫完,就又有一個人畫好了。這個人搶過酒杯,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給它加上腳就不是蛇了,你這叫畫蛇添足。”說完便把酒喝了。(.)

  我們在生活中也不能畫蛇添足,假如你把作業寫完了,感覺沒事幹,在一個字的上面加上一豎,那麼,這一次的作業就不能得滿分。

寓言作文 篇3

  今天,我從書店裡買了一本書,名叫《中國寓言》,回到家,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其中,我最喜歡《揠苗助長》。

  古代宋國有個種田人,他每天都去看他的莊稼,覺得長得太慢。有一天,他終於想出辦法了,於是他便走到田裡,把所有種的秧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等到把田裡的秧苗全都拔完,他已經累的腰痠背痛,可是他心裡非常高興,以為這樣莊稼就長得快了。回到家他誇口說:“今年的莊稼,那家也比不過我。”兒子問她:“你有什麼好辦法?”

  他驕傲地說:“今天我幫助秧苗長高了。”兒子好奇地來到田裡一看,所有的秧苗都枯死了。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顧事物本來的規侓,急於求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就像我媽媽一樣,那年急於求成,給我報了好多課外輔導班,又是奧數,又是毛筆字,又是畫畫。每個星期六,星期天連寫家庭作業的時間都沒有,更沒有玩的時間了!就在那學期,我開始厭學,覺得學習秙糟無味,所以那學期沒考好。

  我們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急於求成,反倒把事情弄糟。

寓言作文 篇4

  縱觀這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這種命題方式是佔有一席之地的,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20xx年全國卷由《韓非子》中一則寓言引出的“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的話題作文,20xx年全國 卷根據“海龜和老鷹”的寓言材料的話題作文,20xx年全國I卷“小兔子學游泳”的作文再次以寓言為材料。而寓言類材料作文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寓意含蓄深刻,需要學生自主挖掘,而且側面多,角度多,立意也多,這使得學生不明所指、無從理解,學生看到這一型別的作文題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可是,再難寫的作文我們也可以找出它的內在規律,確定它的審題立意,尋找它的寫作技巧,從而讓我們在高考寫作中輕鬆自如。學生要寫好寓言類材料作文,就必須審好題、立好意,下面我就談談寓言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要確定寓言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一般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 先理解後審題

  面對一篇寓言類材料作文,我們首先要理解這則寓言故事,然後再來認真審題。也就是說我們要讀懂寓言故事裡講的是什麼,它的寓意是什麼,這應該是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讀懂寓言,首先要讓學生懂得寓言這一文體的特點。“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用意在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辭海“寓言”(fable)辭條】“寓者,寄也;言者,話也”。所以寓言就是“寄託的話”。作者把自己要說的話寄託在一個虛構的小故事裡。寓言的表現方式是由此及彼,透過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藉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豐富的內涵和蘊含的深刻道理。瞭解了這些,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材料,不難審題了。

  例題1:動物園裡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著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說:“正因為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讀完這則寓言故事,我們應該明白,它講的是一個哲學教授和青蛙以及其它動物們之間的故事,結果是這個哲學教授被青蛙和其它動物們駁倒。教授被駁倒是因為:(1)理論與實踐脫離。(2)具體問題不能具體分析。(3)說話過於絕對。青蛙把教授給駁倒了是因為:(1)勇於質疑。(2)敢於挑戰權威。動物們反駁教授是因為:教授只信自己,小看他人。

  理解了這些,我們也就不難審題了,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事物下的結論不要太過絕對,看問題也不能太過絕對;要敢於質疑,敢於挑戰權威;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二、 找物件明角度

  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而且一般物件比較少。我們找出材料中的陳述物件以及每個陳述物件在事件中所產生的結果,有助於我們明確寫作角度。一般來說,一則材料中所包含的主要的、核心的含義,就是這則材料的“主旨”所在,同時也是我們寫作的主要角度。當然,我們也可以從其它角度去解讀材料來寫作,這是考場作文中允許和提倡的。

  例題2:一把堅實的鎖掛在門上,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啪”的一聲鎖開了。鐵棒好奇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的力氣也打不開,你卻輕而易舉就把他弄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鎖、鑰匙、鐵棒都有象徵意義。請你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絡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看完這篇例題,我們不難知道它所涉及到的物件有:鎖、鑰匙、鐵棒。而每個陳述物件在事件中所產生的結果是:(1)鎖被鑰匙開啟;(2)鑰匙打開了鎖;(3)鐵棒打不開鎖。而材料中的“鎖”“鑰匙”“鐵棒”都運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鎖”比喻為問題、矛盾;“鑰匙”和“鐵棒”比喻為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明確了這些,我們就可以選擇寫作角度了。而我們寫作的角度可以有兩個:

  鑰匙--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說明做任何事情必須以瞭解為基礎,深入瞭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規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鐵棒--費了那麼大的力氣也打不開--說明做事不講究方法,一味蠻幹。所以,做事要講究科學的方法,就會事半功倍;一味蠻幹,只會把事情辦糟。

  三、尋側面確立意

  尋找出了寓言故事的物件,其實也就尋找出了寫作的物件,尋找出了寫作的側面。而寫作側面的確立,關鍵在於要懂得歸納總結。寫作側面歸納出來了,文章的立意也就出來了。這第三點和第二點相似,又有所不同,它應該是第二點的更高一級,是對材料的更進一步理解才能得出的。

  例題3:上帝召開一個會議,瞭解自從賜給了動物的翅膀後,它們是如何使用的。

  鷹說: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飛翔,在這個高度裡,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雙腿在荒漠裡奔跑,翅膀從沒派過用場,它揹負在身上,已經成為了沉重負擔。

  企鵝說:我已經把翅膀變成了鰭,它使我和魚一樣,能在海洋的深處自由來往。

  ……

  上帝突然發現現場還坐著一個人,便奇怪地問:你沒有翅膀,來這裡幹啥?人說:上帝啊,雖然你沒有賜予我翅膀,但是我的靈魂卻可以飛翔,它帶著我飛翔到任何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

  上帝聽了後,感喟良久,說:我賜給了你們最珍貴的翅膀,你們卻浪費在身上;我沒有賜給人以翅膀,他們卻有了靈魂的飛翔,這是一切飛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寫三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則寓言涉及到的物件比較多,寫作的側面也比較多,歸結起來也比較繁雜,但只要我們心不亂,思路就不會亂。我們一步一步來,首先看它涉及到的'物件有:上帝、鷹、鴕鳥、企鵝和一個人。上帝在這裡應該是起關鍵作用的,歸為一類;而鷹、鴕鳥、企鵝這三種動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翅膀,只是各有不同的用處罷了,我們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還有一類就是沒有翅膀的人。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寫作的角度有三個。那麼寫作側面又有哪些呢?

  1)從上帝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出:對人、事、物要公平公正;2)從“鷹、駝鳥、企鵝”的角度我們可以得出:1、同樣的翅膀,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用處。也就是說,相同的東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裡會有不同的用處;2、路是人走出來的;3、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4、還可以談談如何適應環境,在惡劣的環境裡生存發展走向成功;

  3)從材料中“那個人”說的話裡我們可以得出:1、讓心靈的翅膀去飛翔;2、不依賴別人的恩賜;3、不要抱怨上帝的不公;4、上帝是公平的。

寓言作文 篇5

  在《克雷洛夫寓言》裡有一些非常經典的故事,我認為《烏鴉和狐狸》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篇故事的意思是:“上帝給小烏鴉一小塊乳酪。烏鴉就躲到一棵縱樹上。它準備享受美味了,然而它的嘴巴是半開半閉的,含著哪一小塊美味在沉思默想。這是跑來一直狐狸:一陣香味立刻使狐狸停下步來,它瞧著乳酪舔舔嘴巴。這壞東西踮起腳尖偷偷走進縱樹,它捲起尾巴,目不轉睛地愁著,它那麼柔和地說話,一個字一個字都是細聲細氣的:你是多麼美麗啊,逗人喜愛的鳥!那眼睛,美麗的像個天堂的夢!而且,怎樣的羽毛,怎樣的嘴巴那!只要你開口一定是天使的聲音。唱吧,親愛的,別害臊!啊小妹妹說實話,你出落的這樣美麗動人,要是唱得這樣同樣的美麗動人,在鳥類之中,你就是令人拜倒的皇后了!”烏鴉被騙了,乳酪也掉下去了,狐狸拿到了乳酪就不見蹤影了。

  這篇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不能只聽別人的好話。如果你只聽好話,就會像這隻烏鴉一樣的下場。

  點評:“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尚的人對話!”小作者就書中一個印象最深的寓言故事有感而發,既讀了一則故事又收穫了一個道理,可謂一舉兩得。

寓言作文 篇6

  自從被狐狸騙走了到嘴的一塊肉以後,烏鴉一直很後悔。有一天,烏鴉又得到一塊肉。當她在一棵大樹上歇腳的時候,碰巧又被出來尋找食物的狐狸看見了。

  狐狸一看,心裡美滋滋的,心想:嘻嘻,美食又送上門來了。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呀!它眼珠子骨碌一轉:上次我易如反掌一下子就把烏鴉的肉騙走了,哼!就她那個智商,我只要故技重施,一定可以再次把肉騙到手的。想到這兒,狐狸的口水就不住地流了下來。

  狐狸走到樹下,擠出一副笑臉,皮笑肉不笑地說:“烏鴉小姐,好久不見!你變得越來越漂亮了,對了,再展示一下你那動聽的歌喉吧,我好想再聽一聽噢!”

  烏鴉順著聲音往下一看,真是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呀!這不就是騙走了我一塊肉的那個壞東西嗎。烏鴉狠狠地瞪了狐狸一眼,心想:你還想騙我的肉,門都沒有!這次任你巧舌如簧,我也絕不會再上你的當了。

  狐狸見烏鴉不理不睬,知道她對自己有了戒備,不免有些灰心。不過,狐狸是誰呀,他可不會輕易認輸的,見一計不成便再生一計。他張口就罵:“你這隻又黑又醜的臭烏鴉,天天只懂得在那裡哇哇哇地亂叫,難怪人們都叫你喪門星,就是閻王殿裡的小鬼也會被你給嚇跑的。還有你的羽毛……”

  狐狸在樹下喋喋不休地罵著。烏鴉起初也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臉被憋得跟紅辣椒似的。狐狸越罵越起勁,她終於忍不住了,“狐……”她剛想把狐狸罵個狗血淋頭,那肉便從她的嘴裡掉了出來。狐狸一看肉又從天而降,一伸脖子叼住了。

  狐狸搖了搖那條大尾巴,神氣十足地回洞裡享受他的“美食”了。只留下那烏鴉在樹上唱著“悔呀,悔呀”的歌……

寓言作文 篇7

  從前有一隻貓,重生下來就很霸道,喜歡以大欺小,仗勢欺人,老是他在那裡稱老大,很多小動物都聽命於他,不敢反抗他,都離他遠遠的生怕惹到了他,從此貓就過上了沒人管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就這樣直到幾個月後,貓發現最近有個“人”老在晚上的時候把他的食物偷走,於是貓決定:今天晚上去看個究竟,到底是何方神聖敢來本大爺的地盤放肆!夜幕降臨了,貓躲在一棵大樹旁邊,注視著食物倉,突然有一個小影跑出來,原來是一隻小老鼠,他拿著食物就跑了。貓看到了這一切心想:切,區區一隻老鼠而已,這么大膽,等著瞧把!!第二天晚上,貓又來到了樹旁,等待著老鼠的出現,果然老鼠又來了,貓手裡拿著一隻大錘子躡手躡腳的接近著老鼠,趁他不注意拿著錘子就是一擊,可是貓萬萬沒想到,他這一擊反而激起了老鼠的怒火,不知什麼時候老鼠已經拿了一隻更大的錘子,貓還沒反應過來頭已經腫了一個大包就這樣貓經過這次教訓,再也不敢稱王了,也不敢再去欺負弱小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點道理:

  1、不要太小看那些外表看似弱小的人,有時他們才是真正的危險!

  2、做人不要太軟弱,不要屈服於其它人腳下!

寓言作文 篇8

  《克雷洛夫寓言集》是一本著名的寓言集,作者是俄國作家克雷洛夫。他被譽為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兩位是古希臘的伊索和法國的拉封丹)。

  這本書裡的寓言故事都很精彩,我們熟知的寓言《烏鴉和狐狸》《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都出自其中。這些寓言用有趣的童話故事,深刻地諷刺了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和不道德的行為,讚揚了人間的美德,讓我們在快樂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這本書對我的寫作很有幫助。它讓我懂得寫文章時,不能光講大道理,如果能講一些生動的故事,就能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道理了,更能心服口服了。

  我覺得克雷洛夫給寓言取的標題有點乏味,基本都是××和××的格式。另外,我看的是譯林出版社的版本,感覺這個版本翻譯不太好,有不少病句,語句不流暢,讀起來有點費力。不過,這本書的插圖很不錯,黑白相間,非常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