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

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

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小編精心整理了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1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裡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訊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裡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瞭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應該根據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寫人的中國寓言故事2

  有一天,齊王上朝的時候,鄭重其事地對大臣們說:“我國地處幾個強國之間,軍務防備的問題,年年都要搞。這次我想來個大的行動,徹底解決問題。” 謀臣艾子上前問道:“不知大王有何打算?” 齊王說:“我要抽調大批壯丁,沿國境線修起一道長長的城牆。這道城牆東起大海,西經太行,連起轘轅山,接上武關,綿延4000裡,同各個強國隔絕開來。

  從此,秦國無法窺伺我西部,楚國難以威脅我南邊,韓國、魏國不敢牽制我左右。你們說,這不是一件很偉大、很有價值的事嗎?” 艾子說:“大王,這樣大的工程,百姓們能承受得了嗎?”

  齊王說:“是的,百姓築城的確要吃很多苦頭,但這樣做能從此減少戰爭帶來的災難,這一勞永逸的事,誰會不擁護呢?” 艾子沉吟片刻,認真而懇切地對齊王說:“昨天一大早,天下起了大雪,我在趕赴早朝的途中,看見道旁躺著一個人,他光著身子,都快要凍僵了,卻仰望著老天唱讚歌。我十分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老天爺這場雪下得真好啊,可以料到明年麥子大豐收,人們可以吃到廉價的麥子了。可是,明年卻離我太遙遠,眼下我就要被凍死了!’大王,臣以為,這件事正像您今天說的築城牆,老百姓眼下正生活得朝不保夕,哪能奢望將來有什麼大福呢?他們還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修好城牆的那一天,享受永逸的將會是什麼人呢!” 齊王無言以對。

  所以我們在想問題、做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將來,也要顧及當前,統籌兼顧,切實可行。否則,再美好的打算也只能流於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