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貼在門上的眼睛》閱讀答案

《貼在門上的眼睛》閱讀答案

《貼在門上的眼睛》閱讀答案

  這天中午,張剛拿起粉筆,在牆上為第六個即將成型的“正”字添上了一筆。然後,張剛拖出床底下的大包袱,把自己的行李又放了一樣進去。還有三天,也就是牆上的第六個“正”字只差三筆就完成了。當第六個“正”字完成的時候,就是張剛下決心離開花木村村校的時候。說是學校,其實不過一層四間的茅草土坯屋,連一陣風都能刮垮,屋旁豎著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頭飄著一面早已發白的旗。

  張剛摸出女朋友小雯的照片,看了看,又湊近看了看。張剛發現小雯的那張臉比自己記憶中還要美。快一個月了,他沒有給女朋友雯兒打過電話,不是不想打,而是學校壓根就沒電話。想到馬上就可以回去見小雯了,他樂得關了門,捧著小雯的照片,躺在床上。

  正在這時候,張剛突然發現寢室門上那個破洞裡竟然有一隻眼睛。那隻眼睛正朝裡面張望呢。

  “誰?”張剛頓時覺得一股涼氣從腳底迅速爬上頭頂。

  張剛咳嗽了一聲,算是給自己壯壯膽。張剛怯怯地問了一聲,“誰?”但張剛這一問,那隻眼睛馬上就不見了。張剛又給自己壯了壯膽,然後猛地一把拉開門。門外空空如也,別說人影,就連鳥叫聲都沒有一點。

  張剛慌了,自己明明剛剛看到了一隻眼睛,怎麼就沒人呢。是不是跑了?那他又是誰?他在看些什麼?張剛越想越複雜,越想越害怕。張剛重新躺到床上,就更加睡不著了。就這樣約莫過了十幾分鍾,張剛抬起頭,發現那個小洞又有一隻眼睛在往裡面看。這回張剛沒有猶豫。他跳起來,一把拉開門。但還是晚了,張剛沒有看見是誰。不過,張剛卻看到了一個小小的背影。很明顯,那是一個學生模樣的背影。透過這個背影,張剛排除了一些可怕的想法。張剛斷定,這個把眼睛貼在門上看自己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學生之一。

  可是張剛還是不能平靜。就算是自己的學生,那麼他想看什麼?帶著這個問題,張剛決定一定要查出這個人是誰。張剛動了動腦子,立刻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紅色的粉筆用水浸泡了一陣,然後在那個小洞上塗了一圈。張剛想,只要誰再把眼睛貼在門上看,他的眼睛上就會留下紅色的痕跡。到時候我就知道他是誰了。

  這回,張剛放心的躺下了。而且很快他做了一個夢。當張剛夢醒了之後,他發現那個門洞上依舊有一隻眼睛。張剛不慌不忙的開啟門,然後徑直走進教室。

  坑坑窪窪的教室裡,學生們或坐或站。看見老師進來了,教室裡頓時安靜下來。張剛站到講臺上說,請大家把頭抬起來。張剛想,這下可以知道是誰了。

  張剛一說完,教室裡50多個學生一下子都把頭抬了起來。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張剛。張剛把目光在他們臉上搜索了一遍。他想找到那個眼睛上有紅色痕跡的學生。可是他發現,50多個學生的眼睛上都有紅色的痕跡。

  “這是怎麼回事?你們都在老師的寢室外看過嗎?你們看什麼?”張剛忍不住有些生氣了。

  教室裡靜悄悄地。沒有一點聲音。所有的學生都低下頭,一言不發。

  “說呀,你們要看什麼,想看什麼?”

  半晌,終於在下面傳來一個怯怯的聲音。“老師,我們就想看看你寢室裡那些城裡的東西。”

  “城裡的東西?”張剛一下子懵了,“我寢室除了檯燈等一些再也平常不過的用品外,還有什麼?檯燈你們也沒見過?”張剛覺得簡直好笑。原來學生們一直要看的就是這些。

  “沒有……”又是低低地回答。

  張剛看著低著頭的學生,再次回憶起他們在門洞上看裡面時的眼神。突然張剛感到心裡被什麼東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張剛生疼,撞得他眼睛裡禁不住有了淚花。張剛放低聲音說:“看吧,看吧,以後你們想看就到我寢室裡面來看,好嗎?”

  三天後,張剛給小雯寫了封信。信裡有一幅畫,畫的是一個破門洞上,貼著一隻大大的眼睛。張剛在畫下邊寫了一句話:小雯,我對不起你。因為我害怕那一隻只大大的眼睛。

  7.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的故事。(3分)

  8.閱讀文章,以“貼在門上的眼睛” 為標題有什麼作用?(3分)

  9.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的表達效果。(6分)

  (1)其實不過一層四間的茅草土坯屋,連一陣風都能刮垮,屋旁豎著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頭飄著一面早已發白的'旗。

  (2)突然張剛感到心裡被什麼東西猛地撞了一下。撞得張剛生疼,撞得他眼睛裡禁不住有了淚花。

  10.作者所寫的這件事,引發了讀者對什麼問題的思考?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5分)

  參考答案:

  7.張剛讀懂了貼在門上的學生的眼睛,毅然放棄回城,而留在花木村村校。

  8.設定懸念,吸引讀者興趣,既指貼在門上的孩子的眼睛,又暗示孩子眼裡表現出來的求知慾,並表達孩子對老師的挽留之情。

  9.(1)環境描寫 交代村校條件之差,襯托張剛急切離開花木村村校的心情。

  (2)心理描寫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張剛被孩子的眼睛感動後不忍離開學校的心理,為下文張剛繼續留在學校的情節作鋪墊。

  10.貧困地區教育現狀問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