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與劉伯宗絕交詩》閱讀答案

《與劉伯宗絕交詩》閱讀答案

《與劉伯宗絕交詩》閱讀答案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與劉伯宗絕交詩》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與劉伯宗絕交詩

  (漢)朱穆

  北山有鴟,不潔其翼。

  飛不正向,寢不定息。

  飢則木攬,飽則泥伏。

  饕餮貪汙,臭腐是食。

  填腸滿嗉,嗜慾無極。

  長鳴呼鳳,謂鳳無德。

  鳳之所趣,與子異域。

  永從此訣,各自努力。

  註釋:

  【1】劉伯宗:朱穆舊友,困頓時曾頗受朱穆照顧,後趨炎附勢。朱穆激於義憤,與之絕交。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四句中“不潔”“不正”“不定”勾勒出鴟品行不端的形象。

  B.“飢則”一句,寫鴟肚子餓了就到樹上偷其他鳥類的幼鳥來吃。

  C.第七句中的“饕餮”是傳說中貪吃的怪獸,這裡用來比喻鴟。

  D.最後兩句是說雙方從此絕交,今後各自努力,來日一爭高下。

  2.下列詩句中的“鳳”,與本詩中的“鳳”所表達的意境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唐·王勃《滕王閣序》)

  B.鳳飢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唐·李白《古風》)

  C.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唐·李賀《李憑箜篌引》)

  D.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3.閱讀下面材料,完成①②題。(6分)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耶?”

  (取材於《莊子·秋水》)

  ①朱穆詩中和莊子筆下的鴟,形象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②朱穆和莊子寫鴟,用意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參考答案

  1.(3分)D(“來日一爭高下”有誤)

  2.(3分)B

  3.(6分)①(4分)朱穆詩中和莊子筆下的鴟,都貪食腐臭之物,以自己的貪慾來揣度鳳或鵷鶵(2分),比喻醉心利祿、以小人之心猜忌君子的人(2分)。

  ②(2分)朱穆和莊子都是借鴟諷刺對方貪於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之心(1分),表達了自己與之不同的高潔追求(1分)。【評分參考】意思對即可。

  拓展:

  浣溪沙①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③獨徘徊。

  [註釋]①選自《珠玉詞》。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浣,洗濯。②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③香徑:花間小路。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於景,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語文閱讀理解答題公式

  1.明主旨

  文學作品往往透過故事反映社會生活的某一本質方面,這就是主題。議論文總有一箇中心論題,作者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對此觀點加以論證,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個課題,透過例項或實驗給以科學的分析解釋,即使是新聞報道,也以某一事件作為報道的主要內容,將該事件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及結果等幾方面交代清楚,從而引起讀者的普遍關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題、中心、大意很關鍵。

  2.抓要點

  閱讀理解短文的資訊較為密集,考試時並不要求每句都透徹理解並瞬間強記所有資訊,在領會短文大意之後,可根據試題迅速抓住有關段落或句子核查與分析,然後作出合理判斷。

  3.理順序

  事件的前後因果關係、地點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貴重好壞、課程的內容時間、人物的思想品質等,必須根據試題要求進行重點的比較和整理,然後作出判斷。

  4.破疑點

  快速閱讀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疑點,如對某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確切、人物事件的關係不清楚、作者的觀點態度不明朗等等,有時讀完一篇較難的短文,甚至有"如入雲裡霧中"的感覺。如何突破疑點從而改善閱讀的心態呢?第一,藉助試題破疑點;第二,比較用語的異同破疑點。

  文章某一句話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埋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春歸 唐庚①

  東風定何物?所至輒蒼然。小市花間合,孤城②柳外圓。

  禽聲犯寒食③,江色帶新年。無計驅愁得,還推到酒邊。

  註釋:①唐庚,北宋詩人。宋徽宗年間,被貶逐惠州。②孤城,指詩人被貶之地惠州城,當時商業繁盛之地;小市,指當地經營魚、鹽、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二日。

  (1)本詩頷聯中的“合”、“圓”二字,與孟浩然《過故人莊》中的名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分析“合”、“圓”二字的妙處。(3分)

  (2)本詩“景”與“情”的關係有何特點?請作簡要賞析。(4分)

  10.(7分)【(1)(3分)詩中“合”和“圓”都有“環繞、圍攏”的意思(1分),形象生動地描繪出惠城集市上花團錦簇、城郭外綠柳環繞的景象(2分),突出表現了南國春光之盛(1分)(本小題最多得3分)(2)(4分)本詩用春歸麗景反襯無限愁情。(2分)前面寫東風浩蕩,遍地皆綠,花繁葉茂,春光爛漫;(1分)結尾急轉直下,極寫愁情之重,難以排遣;(1分)從而極大地強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題最多得4分)】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選擇題

  ①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意為:感嘆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意為: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②對“國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令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令人滿目悽然,詩人的感情由隱到顯,由弱到強,步步推進。

  B、這兩句詩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一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後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後敘荒蕪之狀,前後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寫的景物。

  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突出寫山河破碎、滿城荒蕪,寫長安淪陷後的殘敗景象。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觸景生情:因感時恨別,見到了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反而流淚驚心;一種是移情於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種解釋都符合詩意。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自安史叛亂以來,戰火不斷,企盼親人訊息,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是說一萬兩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中,“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之傷痛之外,詩人又嘆息衰老,更增了一層悲哀。

  ④閱讀杜甫《春望》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A首聯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悽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B頷聯是分寫,透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採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彷彿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麼難得,多麼值錢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訊息。

  D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形象。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2、頷聯寄於 ,表達之感,運用了的修辭。

  3、用襯托手法寫由於國破家亡,使人極度悲傷變得更加蒼老的詩句是。

  4、本文以為線索,表達了詩人之情。

  5、表達思念親人的句是。

  6、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實際上是寫;一個“深”字,表現了。

  7、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8、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9、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10、結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詩,說說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

  1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表達了怎樣的內容?

  12、最後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C②D③C④C

  2、情;物;悲切;對偶、擬人

  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望;憂國傷時,思親悲己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6、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7、感時憂國、思家念親

  8、安史之亂

  9、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於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盼。

  10、運用了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11、抒發了詩人對家破國殘的感傷之情

  12、寫出了人憂愁,煩悶的情狀,把憂家憂國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深沉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