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老房子與蒲公英》閱讀答案

《老房子與蒲公英》閱讀答案

《老房子與蒲公英》閱讀答案

  春節前大弟回了一趟老家。一個族弟的小孩結婚, 找到了他, 他回去隨禮, 順便喝杯喜酒。

  說是族弟, 其實早在五服之外了, 因為我家自曾祖至父親一輩都是單傳。在這個村上沒有血緣親近的人了,遠房的鄰居也就當族親來往。

  大弟回來說, 我家的老房子不行了, 長期沒人住, 年久失修, 還多處漏雨, 怕是要坍塌了。說著說著, 大弟臉色凝重, 神情戚然。

  我又何嘗不是。這棟兩層二十間大瓦房, 是父母帶著幾個姐姐像燕子壘窩一樣, 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用雙手壘起來的。這當中他們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只有星星知道, 月亮知道。

  記得那時候, 我只有十歲左右, 早上起來, 經常見不到大人。他們天沒亮就走了, 去五十里開外的深山扛木頭。回來的時候, 我們多半已經睡了, 只依稀聽到卸下木頭的咣噹聲, 然後就是他們像牛一樣飲水的咕嚕聲。

  房子建成了, 沒幾年我們姐弟也長大了, 一個個像小鳥一樣飛走了, 只留下年邁的父母守著這偌大的房子。長期重的勞作損壞了他們的健康。父親老了之後經常腰痛, 母親的一個大關節變了形, 最後幾年無法正常行走。即使這樣, 他們也不願意離開老屋。兩位老人, 守著空蕩蕩的大房子, 嘆息著說早知道建這個房子沒人住,就不吃這個苦了。父母離世之後, 這房子就真的沒人住了, 空了。

  這是父輩用血汗換來的一個家, 我們沒有理由拋棄她。我們兄弟商量著繼續請人維修, 請人看護。

  大弟說, 到我們這一輩, 房子還在, 我們走了, 房子可能也就沒了。

  他說得很悽然。

  歲月無情, 會將一切帶走, 我們又能做什麼呢?

  我想起小時候經常拔豬草的一個地方, 就在我們村莊後山的背面。早年這裡也是一個村莊, 叫老背村, 有幾十戶人家。母親說, 在我們出生前的幾年, 這個村子的最後一位老人死了, 整個村莊就沒人了。房屋坍塌之後,宅基地陸續被我們村莊的人開墾出來, 成了肥沃的菜地。我們在菜地裡拔豬草的時候, 還經常可以撿到一些錢幣、 瓷片什麼的。而倒塌房屋的牆基, 還都規規矩矩地圍著, 似乎在證明著這裡曾經有人生活過。破敗的牆基邊上, 到處是蒲公英花絮, 飄飄灑灑。夕照的餘暉裡, 漫天飛舞的蒲公英花絮一路追逐著, 漸漸離了這宅基地, 越飛越遠。

  小時候懂, 不知滄海桑田的無情, 只是看到那些黑乎乎的牆磚有些害怕, 不敢一個人到那個地方去。只遠遠看著, 蒲公英花絮如毛茸茸的薄雲的碎片, 在牆基邊, 在菜地裡, 散散漫漫, 飛向不知哪裡的遠方。後來長大了, 離開了那個山村, 加入到滾滾紅塵當中, 就再沒想起過這個消失了的'村莊。

  今日兄弟倆說到自家房子不可避免地敗落, 我不由心生悲哀。多年以後,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會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樣, 坍塌, 然後由鄰居們開墾那些房屋, 種上辣、 茄子、 南瓜和玉米。牆基邊上, 也會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 也會有漫天飛舞的蒲公英花絮。

  就這樣, 一年一年, 宅基地坍塌的牆基漸漸矮下去, 直至消失。唯一不變的, 或許就是土地上那自生自滅的

  蒲公英, 仍舊在晚風中啟航, 開始未知的旅程。

  只是, 不知後來的鄉親們會怎麼跟他們的子孫說起這個房子的主人。

  我們小時候以為村莊沒了, 人也就沒了。後來知道, 村莊沒了, 這裡的人可能還在, 這些人的後代可能還在,只是不知道遷徙到哪裡去了。一個家族, 真的可以像蒲公英, 隨風飄揚, 飄到哪兒哪兒就是家, 然後落地生根, 在一個新的地方衍生息。多少年之後, 他鄉就是故鄉, 而故鄉卻是他鄉了。

  我們這一家, 就像蒲公英, 如今飄散到許多地方了。

  花語說, 蒲公英的飄灑不是孤獨的流浪, 而是生命的延續。我們的老屋可以坍塌, 宅基地也可以讓鄉親們耕種, 只願未來的鄉親們知道, 從這裡走出去的子孫, 正在更廣闊的天地裡衍生息, 茁壯成長。

  11. ( 1) 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分和括, 不正確的兩項是 ( ) ( 5分)

  A. 文章回憶了自家老屋的建成, 敘寫父母的辛勞付出和積勞成疾, 對父母離世之後自家老房子的日漸敗落, 作者既傷感又無奈。

  B. 如作者一樣遠離家鄉的遊子, 就像蒲公英一樣, 在新的地方衍生息, 將他鄉當成故鄉。

  C. 作者回憶了“ 老背村” 的命運, 由此聯想到我家老房子可能也會像“ 老背村” 一樣, 漸漸坍塌, 以致消失。

  D. “ 多年以後, 我家的房子必定也會像老背村的房子一樣, 坍塌, 然後由鄰居們開墾那些房屋, 種上辣、茄子、 南瓜和玉米。 ” 這句話寫出了鄰居們對別人坍塌房子的再次利用, 表達了作者對他們做法的不滿。

  E. 本文對“ 老背村” 坍塌的牆基邊的蒲公英進行了描寫, 表達了作者對老家的老房子敗落的傷感以及對蒲公英的喜愛。

  ( 2) 文中交代“ 老背村” 的命運, 有何深刻含義? ( 6分)

  ( 3) 蒲公英在文中有何含義和作用? 結合文字進行分。( 6分)

  (4) 文章最後說“ 多少年之後, 他鄉就是故鄉, 而故鄉就是他鄉了” , 請結合原文並聯系現實加以探究。( 8分)

  試題答案:

  11.【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資訊,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

  【答案和解】答案:D E(選‘D’3分,選‘E’2分)

  解:D 項作者並未對他們的做法不滿,此處只是表達作者對滄桑的感慨;E項此處不是表達對蒲公英的喜愛,而是以蒲公英隱喻背井離鄉的遊子。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①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要認真閱讀和深入分文章,理清內部的相互關係,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評價中出現以偏全、主觀片面等問題。②篩選文中的關鍵資訊。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性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③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

  ( 2)【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表達)。

  【答案和解】答案:文中寫到“老背村”的消失,暗示著“我”的老家也可能像“老背村”一樣,消失在歲月的河流中。(3分)“老背村”的村莊雖沒了,但村裡人的後代,或許就像“我”一樣,如同蒲公英一樣遷徙到別的地方去了。(3分)

  解:分“老背村”的作用,和文章主題聯絡起來,這樣才能準確判斷它的作用。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步驟一般如下:第一,粗讀全文,看這篇文章主要談什麼問題,或者說了件什麼事。第二,以段(句)為單位仔細審讀,然後用一句簡明的話把段意標示出來。第三,分段落(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絡,劃分文章層次。具體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顯資訊,如開頭總起句、中心句、結尾總結句、承上啟下過渡句等,它們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還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議論句等。第四,無明顯的資訊的段落,應該通讀全文(段),找出括性的語句關鍵詞語,分合成段意。

  ( 3)【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關鍵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答案:蒲公英在文中象徵著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遊子。(2分)內容上,表達了作者對老屋的日益敗落的傷感,對像蒲公英一樣的“我們”頑強的生命力的禮讚。(2分)結構上,蒲公英是作者抒情的載體,串聯起作者有關“老背村”和自家老屋的回憶,託物言情。(2分)

  解:解答本題需要考生先結合語境理解蒲公英的象徵義,然後再從內容和結構上去分。

  【思路點撥】1.根據題目指定的語段,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有些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試題,在題幹中就明確的限定了對詞語理解的範圍。對於這樣明確限定範圍的試題,一定要對題幹中指定的語段進行認真閱讀,反覆琢磨,仔細品味,才能正確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

  2.根據詞語原本含義,推斷它在文中的含義。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無論它是比喻義、象徵義、指代義,還是深層義、引申義、特定義,都是在詞語原本義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所以,對於文章重要詞語含義,我們雖然不能按詞典解詞的那樣去理解,但也不能完全拋開詞語的原本義不管。原本義是理解的根本。要根據詞語原本含義,再結合上下文的意思,才能推斷出詞語在文中的確切含義。3.結合具體語境,分重要詞語的含義。理解文中詞語含義,不是單純的解詞,關鍵要結合詞語所處的具體語境來分判斷,這樣才能將詞語的含義具體化。

  (4)【知識點】考查考生探索作品內涵的能力,能力層級為F(探究)。

  【答案和解】答案:如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們以及“老背村”的後代們一樣的遊子們走出家鄉,在更廣闊的天地裡紮下根來,衍生息,將他鄉當成故鄉。(2分)走出家鄉的遊子們漸漸遠離了故鄉,與故鄉的聯絡日益減少,故鄉的房屋坍塌,親人消失在歲月中,熟悉的故鄉漸漸變成了不熟悉的他鄉。(2分)本句意為時過境遷,故鄉的落腳點可能會因為許多情與事發生改變,然唯一不變的是對故鄉情永不消失的堅守,折射出作者內心的傷感與失落。(2分)聯絡現實如進城務工者,建設了城市,也留在了城市。(2分)

  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先抓住關鍵詞“他鄉”“故鄉”“就是”,結合語境,進行分。

  【思路點撥】理解句子的含義,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首先要注意從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②要注意分對本句的語法分,瞭解本句的主幹與枝葉成分,尤其要注意枝葉部分。③要想到是其可能採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者某種表現手法。

  然後再結合現實,進行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