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0篇)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

  一、工匠精神內涵

  1、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4、創新。“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古往今來,熱衷於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0篇)

  透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現如今,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強國。說到工匠精神,無外乎三點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三個詞,十二個字,數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沒有盡頭的事。這就是我認為的工匠精神。

  昨日透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從古至今,中國從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不謙虛地講,中國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輝煌史。

  今天的中國,不僅能在高尖端科技實現領先,華為、聯想、海爾、格力等中國企業也在其領域內位於世界前沿。這些成就的取得,同樣是現代中國人專注走心、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的體現。

  時下提到工匠精神,許多人都再說德國、日本。這正如兩千多年前,世界痴迷於追逐中國製造的產品一樣,人們對於匠品價值的認可從未改變。德國、日本的製造都經歷過學習他國技術、仿造假冒、不斷升級、直到實現自主創新的過程。

  德國的工匠精神也就是近一百年多年的事兒。1871年,德國製造還處在假貨和仿冒橫行時代。當時英國人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註"德國製造",以此區分劣質的德國貨和優質的英國貨。知恥而後勇,德國從此開始了精工製造的征程。用了100多年時間,德國人持續不斷地在各個行業,堅持和傳承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終於使德國製造成為世界上高品質的代名詞。

  日本的工業製造是從學習歐美國家的技術、仿造開始的。1950年,日本還只能生產廉價而簡單的商品。此後的20年,將傳統的工匠精神傳承於規模化製造,極大提升了日本製造的品質。1955年設立"人間國寶"制度,用以保護匠人和小型企業,並在全社會持續倡導工匠精神。

  中國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傳承史,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工匠精神沒有在近代全面的傳承。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商業倫理問題突顯,部分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缺少商業道德,假冒偽劣、粗製濫造還時有發生。

  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是匠人。在崗位上堅守本分、不斷進取、努力專研,支援民族工業發展、尊重每一位匠人都是在傳承工匠精神。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

  你們好!工匠精神應成青年氣質“工匠精神”能在社會層面激起如此大的反響,不足為奇。一言以蔽之,躁動的心需要沉潛。風來了,豬都能上天,但要長久飛天,還得能御風而行,而這御風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對於什麼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兩個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放眼當下,真正創造時代傳奇的企業家,身上也都有鮮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網際網路時代,注重使用者體驗、提高使用者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使用者以擁有自己的產品為傲,靠的正是與眾不同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說,“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瞭了。比如,同樣從事一份工作,為什麼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得心應手,風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許就是對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顯然,對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來說,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詩和遠方。古人有句話叫“技近乎道”:技藝層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為了尋求與的“道”相親,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古代名匠。同樣,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能累計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說“網際網路”提醒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那麼“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種溫和的勸勉,讓我們在高喊“躁起來”的時代“想靜靜”,“靜靜”是誰“靜靜”就是那個敢於為了夢想而努力沉潛的你自己。

  謝謝大家!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匠人——一生只造五塊表》。

  1693年,約翰·哈里森出生在英國約克郡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走街串巷的小木匠。5歲那年,哈里森第一次看見了搖擺的鐘表。那清脆的"滴答"聲,彷彿天籟,從此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鐘錶。雖然長大後師從父親,做著木匠活,但他對鐘錶依然情有獨鍾。20歲那年,他使用木頭製作出了人生第一臺落地長鍾,這讓他欣喜萬分,從此更加用心鑽研。

  一天,哈里森聽到了一個訊息:英國艦隊在返航途中,突遇大霧,由於無法辨別方向,四艘戰艦觸礁沉沒。究其原因,竟然是沒有技術可以測量出艦隊的準確位置。這個慘烈的訊息在英國引起了軒然大波,政府懸賞2萬英鎊(相當於如今的600萬英鎊)製作航海鍾,並請來大名鼎鼎的牛頓擔任評委。

  年輕的哈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戰,開始設計和製作航海鍾。無數次,哈里森往返於五金製造鋪,請教銅匠和鐵匠;夜深人靜時,他常常為一個零件的調校傷透腦筋,無法入眠……

  在35歲那年,哈里森終於設計出了一款世界上最精確的鐘,它在靜止狀態下僅偏差2秒。但想到在航海途中,船隻搖擺的不穩定性會造成航海鍾計時不準確,他再一次陷入苦思……

  經過7年的努力和無數次改進,42歲的哈里森終於在1735年製造出了震驚科學界的第一臺航海鍾H1。在之後的航海測試中,證明了H1測量經度的精準性。然而,哈里森卻沒有滿足,他要製作出一臺更加精確實用的H2。

  製作H2時,哈里森出現了一次重大失誤,但他果斷放棄了原有設計,重新計劃製作H3,花費了他20xx年。

  雖然哈里森成功製作出H3,但因其體積過大,他始終不滿意。經過努力,他終於發現小型高頻振子才是避免環境影響的最佳方法。當時66歲的他再次製作出直徑僅13釐米的懷錶H4,這塊懷錶獲得了英國經度委員會的認可。緊接著,他又開始了H5的研究。1769年,在79歲高齡時,哈里森終於造出了H5,震驚科學界。當時的喬治二世國王親自佩戴H5進行航行測試,誤差僅在8秒以內。如此精確,讓人瞠目結舌。

  作為鐘錶匠,哈里森一生只造了5塊表。面對旁人的不解,哈里森說:"我是木工出身的鐘表匠,深知'慢工出細品'的道理,匠人的品格只能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資訊工程系15會計1班的張冰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偉大的夢。工匠,有木匠、鐵匠、泥水匠等三百六十行的匠人。所謂工匠精神,是指各種工匠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我們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奮鬥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然而,愈來愈多的人尤其青年人擇業目光總是盯著地位、工資、福利待遇,考取公務員成為首選目標,希望將來當個什麼“長”或成為什麼“家”,讓人深感如今工匠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遺失。

  古有木工祖師魯班和橋樑專家李春,憑工匠精神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奇蹟;今有“火藥微雕”徐立平和“蛟龍兩絲”顧秋亮,以大國工匠之魄力助中華民族九天攬月、深海探龍。深厚文化底蘊與精湛一技之長是成為大國工匠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是學生人生航向和事業騰飛的雙重保證,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說到工匠精神,我第一個總能想到瑞士手錶。百達裴麗、朗格、勞力士、江詩丹頓這些頂級豪表,全都產自瑞士。一塊手錶價值千萬,卻有讓人不得不服的理由:小小機械錶殼裡,能有744個零件,最小的細如毫髮。一個頂級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製造出一塊。這樣的一絲不苟,讓瑞士手錶成功地從日用品變身奢侈品,百年不衰。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應在於每一個人得身上和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匠精神”,讓職業教育有了“靈魂”,那是一種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於創新、報國成才的方向,也是支撐“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精品製造”的精神之源。

  用工匠精神點亮職業教育之魂,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用工匠精神托起職中生,讓我們職中生帶著工匠精神成就中國夢。

  謝謝大家!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工匠精神是精雕細琢、鑽研專注的品質,是摒棄浮躁、不忘初心的情懷,是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信仰。一個人擁有工匠精神會在某一領域取得很高的成就,一個國家弘揚工匠精神則會給各產業、各行業帶來無窮髮展的力量,正如日本和德國成為全方位強國那樣,因此我們中華民族要想實現偉大復興,必須在各產業、各行業弘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歷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正是由於我們的先祖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古代中國才有了輝煌燦爛的四大發明,正是由於我們的科學家鑽研專注、不忘初心,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才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正是由於我們的技術人員不斷鑽研、摒棄浮躁,現代中國才擁有了高鐵名片。

  誠然,現代中國僅僅擁有一張高鐵名片遠遠不夠,我們要成為世界強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有很多張名片。首先要把各產業都做強。中國的製造業需要回歸工匠精神,中國的農牧業、服務業等其他產業同樣需要。如果我們的工人精雕細琢力求把產品的每個零部件都做好,我們的國人也不會去日本搶購馬桶蓋;如果我們的農牧民追求極致地把每一隻奶牛養好,我們的國人也不會去澳洲搶購奶粉;如果我們的服務業人員摒棄浮躁竭盡所能把服務的每個環節做好,我們也不會出現山東疫苗事件。我們離世界強國標準還很遠很遠,我們要向我們的鄰國日本學習,向日耳曼民族學習,才可能擁有像日本動漫產業那樣獨一無二的產業、才可能出現汽車產業中的“賓士”。當我們中國的各產業都弘揚工匠精神,追求極致,追求“更上一層樓”的時候,我們離農業強國、製造業強國、服務業強國就為期不遠了。

  在各產業亟需迴歸工匠精神的同時,我們社會的各行業各領域也亟待需要。如果我們的醫生能夠精益求精地把每個手術做好,我們的律師竭盡公平正義地解決每一個法律糾紛案件,我們的科研人員能夠摒棄浮躁、專注鑽研,我們的公職人員全心全意把每一次服務人民的工作做好,毋庸置疑,我們的社會將會變成一個誠信的社會,那裡沒有欺騙和不信任;變成一個美好的社會,那裡充滿公平正義;變成一個淡泊的社會,那裡沒有喧囂和浮躁;變成一個和諧社會,那裡充滿關愛和感動。當我們各行業各領域的人都擁有工匠精神的時候,我們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就越來越近了。

  然而我們處於一個物慾橫流、金錢崇拜的社會,各種浮躁情緒、消極心理席捲著我們。好多人不能靜下心來鑽研自己的工作領域,庸庸碌碌地等待著升職加薪。缺乏精雕細琢、鑽研專注的品質,缺乏摒棄浮躁、不忘初心的情懷,缺乏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信仰,這個民族危矣!這亟需我們在各產業各行業掀起一場學習弘揚工匠精神的熱潮,只有這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就指日可待了。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什麼是工匠?一磚一瓦,一鑿一砌,讓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艱辛歷歷在身而不跟別人說。更有一些人終究一生都沒人知道,受人辱罵,親人疏遠朋友離去,身後的辛勞數年還沒人知道,這些工程十分艱難只因人們的稱讚而放棄了所以的榮譽,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貴看成喜事,不把貧窮看成悲事,這不正是“天降大任於是人也”?現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輕內在;追求利益,看輕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質。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人來到工地上尋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並提拔他。這個人首先來到了一間樓房,裡面的工人正在細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牆,可是看這手法卻不怎麼嫻熟,一看這就是剛來的工人。這個人走上前去問道:“師傅應該是新來的吧”。

  可是這個工人卻絲毫不理踩。那人納罕到:這麼?我打擾到他了?算了我一會再來吧!”說完他便走了。接著他來到了建修花園的工地上,他看見一位臉上佈滿皺紋的中年男子正搬著磚往水池的反向走去。這個人怕打擾他於是便又走了。之後他又回到了樓房這時他看見那個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牆,哇!不可能啊,從之前笨拙的手法,經過幾十分鐘的時間竟被這個年輕小夥扶的看不出一絲遺漏。這個人懷著好奇的心理走到小夥面前說道:“小夥子,你是怎麼把這面牆扶的這麼好的?”這時小夥便應聲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與承載著之後住進這套房的人們喜悅的笑臉吧!”那個人又問道:“剛剛,就在前不久我來過,記得嗎?”小夥平淡的說:“有嗎?對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認真了,沒聽見。”

  聊完,這個人又回到那個中年男子的工作地點,這時他看見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這位男子依舊搬著磚,流著汗。他沒有去打擾他,因為他心裡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無非是為了給人民們的眼球有道保護色,為了家庭的幸福。

  太陽落山,那個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謂崇高的“工匠精神”,他們的認真與堅持給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這兩位“工匠”很辛運,之後的他們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我相信這樣的“工匠”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建設美好家園,傳播工匠精神!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7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年以來,一組名為《大國工匠》的特別節目在央視《新聞聯播》熱播,引發了全社會對“工匠精神”的高度關注。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人們看到了“工匠精神”的高尚追求和內在價值;在下行壓力加大之時滾石上山,在全年攻堅衝刺時刻破解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同樣要把“工匠精神”推廣開來,成為抓經濟工作的精神氣質和內在支撐。“工匠精神”就要咬定目標、勇於擔當。抓實幹工作的力度有多大,抓工作落實的力度就要有多大。精神狀態和工作成效的“力度統一論”清晰表明,部門主管要承擔主體責任,落實成效也要承擔主體責任。拿出“只做表面不求認真”的架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行;以“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溜邊”為託詞,自己很忙,沒有時間“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行;以“管理基礎差、工人技術低、管理難理順”為藉口,管理無重心、信心不堅定,管理不作為也不行。

  “工匠精神”從來以持之以恆、擔當敬業為前提。質量體系認證----這是今年必須完成重要任務,正處於“闖關能否成功和被關在門外”的決擇之期、衝刺之時,尤其要盯住“管理”這個“第一要務”,不遲疑,不三心二意,不左顧右盼,各職能部門和主要負責人要把主體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思想和行動聚焦到“工作實效”上來。“工匠精神”就要親自上陣、提鍋上灶、一馬當先。千難萬難,只要重視就不難;大路小路,只有行動才有出路。高水平的“工匠”從來都是實踐中的能手、高手,“技近乎道”從來都來自實踐的千錘百煉。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務實工作、以身作則的領頭雁,就是要對工作親歷親為,注重細節、孜孜以求。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已經很明確了,“精準發力、務求效果”。關鍵就在狠抓落實、搶抓落實。停留於開開會、發文件,不衝到實際工作第一線,哪裡找得準真需求、真癥結,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只做口號派,缺乏動手能力、不善具體操作,哪裡能解得開難題,打得開局面?不在涉險灘、攻難關的硬仗中做中堅、當表率、抓落實,如何能調動廣大員工的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能夠把職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何能夠把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必須不斷提升抓工作的能力水平,幹一件事成一件事,一件接著一件幹,以實實在在的工作,以真真切切的精神來凝集團結和換髮新鋒範。 “工匠精神”就要傾力專注、精益求精,容不得半點“假大空”,容不得粗放浮躁的作風。當管理落地不夠之時,當“放下去、接不住”之時,需要認真反思,在抓重點難點上,我們有沒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恆心和毅力?在攻堅上,我們有沒有至精至善至美的追求?在抓落實、落小、落細上,我們有沒有“蘿蔔快了不洗泥”、做“差不多”的心態?現在,在各項工作和分解的任務上都要再添一口氣、再加一把力,各項工作部署從“最先一公里”快速起步,在“最後一公里”落地生根,“工匠精神”講求是的凝神專一、精雕細刻、力求完美上的突出特點就越顯重要和珍貴。

  當我們接收到的任務越是繁重,越需要我們堅定信念和信心,用於擔當,毫不懈怠、奮力作為。我們每一名管理者都成為抓問題的能手、能破難題的“工匠”,我們就一定能完成今年的目標任務,為今後的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複的學習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截止2012年,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學習。”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9

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四組的劉智勝,是滄州站的一名管理幹部。能夠參加本次黨員培訓班並作為黨員代表,與大家交流心得體會,我感到非常榮幸。三天的培訓學習是緊張和充實的,是高效和快樂的。在這三天裡我們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才幹、增進了友誼,淨化了思想、錘鍊了黨性、堅定了信念,我感到受益匪淺,也必將受益終生。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用"工匠"精神,踐行黨員先進性。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張書記在給我們講黨性修養的時候,先從人性講起,到修齊治平的儒家倫理和政治思想體系,再到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教育,語重心長、推心置腹。我感覺這就是給我講的,我捫心自問自己與黨章第3條的8項義務之間的差距,我捫心自問作為幹部我有沒有達到黨章第34條要求我們的6個標準。我也一直把書記所提到得"黨員存在的6大問題"以及那些懶惰的、工作方法簡單的、不注重理論學習、黨性觀念淡化等的反面典型和自己對號入座,檢視自己有沒有在黨不言黨、不愛黨、不護黨、不為黨,有沒有給黨抹黑的言行。透過學習,我汗顏自己在理論學習上的不夠,在職工群眾中的帶頭作用不強和在嚴格要求自己上的懈怠;透過學習,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與一名合格黨員之間的差距,也找到了自己今後的整改方向;透過學習,我更深感到自己在抓安全上的精神不專、在專業管理上缺乏"工匠"精神。我問了一下百度,度娘說:所謂的"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精雕細琢、細節刻畫、崇尚完美極致,這樣的執著追求和孜孜不倦正是我所欠缺的。

  姜段長給我們分析了新常態的形成、分析了我們鐵路在現代物流業的地位已經不是岌岌可危而是江河日下。我感覺這就是給我講的,回首8年前,我曾經和白書記討論過"鐵路運輸的需求側管理",那時候我們仍是鐵老大,可是一覺醒來,到了現在,我們已經不得不進行"供給側改革"了,一個賣方市場到一個買方市場轉變如此之快和悄無聲息。我們從運輸版圖上的半壁江山50%到現在的不足20%,落後於公路、水路運輸已經成為現實。姜段長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是整個運輸市場都沒活幹我們不說什麼,關鍵是貨有的是就是不上鐵路來走,這我們必須進行反省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想我們共產黨人面對困難歷來都是最清醒的、最快樂觀的,是站在最前面的,是我們這次學習回去後,要向幹部職工宣傳和貫徹的重要內容。然而,這一切振興鐵路運輸事業措施的基礎是安全,沒有安全作為保障,我們今天的所談所想就是空中樓閣。

  對於我們車務部門來講安全更是永恆的主題,更需要嚴謹科學的工匠精神。如果我們沒有旺盛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再小的石頭都會跌跤;如果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即使處於劣勢和下風,也必會在競爭和角逐中扭轉局勢取得勝利。

  張主席給我們講了四個故事,我感覺這還是給我講的,我曾傾聽過家裡的老人講過怎麼進行支前的故事,講了戰鬥的艱苦,我爺爺說有時候仗打完了冰面上都是紅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對此深信不疑,感觸很深,尤其在昨天下午參觀馬本齋紀念館,我越發感到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心的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的根本因素。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是多麼的偉大。"建國偉業"中多少共產黨人英勇就義或身陷囹圄,卻始終一身膽氣。那個時候一群衣衫襤褸的學子在指點江山,討論國家民族的未來,那是一種什麼精神和境界。然而,正是他們的"工匠"精神和勇於獻身才締造了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三天的學習,我沒有學夠。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黨員在歷史變革中的使命感更強。我們共產黨員要做生產一線的業務尖子,鐵路事業發展的堅強基石,我們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我們共產黨人要在要以"工匠"精神展示作為。

  我們要把這次的學習成果轉化為自己的本領,帶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發揮示範帶頭作用。為推動我們滄州車務段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做出我們每一個黨員應有的貢獻,用"工匠"精神來踐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謝謝大家!

  大學生工匠精神演講稿10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裡進行演講。

  七月,告示著一個里程的結束,十月,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新的征程。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我們的人生之路也隨之拉開了序幕。人生之路曲折盤桓、錯綜複雜,看似一條路的終點亦是另一條路的起點。人生沒有永遠的居高不下,也沒有永遠的低谷失意,一路走下去,才是人生的本意。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不要因為一件事的終止而感到悲傷,因為終點就是起點,它將為你開拓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今天,我們告別了高中的快樂生活,在石化,踏上了新的追夢旅途……每一個新的起點,都會是一次新的體驗。在小學裡,我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接觸社會的體驗,在中學裡,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體驗,以此來豐富自己的人生,在高中裡,我們站在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這些旅程給我們帶來的或喜或憂,或酸或甜,都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豐富生活、增添情趣……生命因此而精彩。

  每一個新的起點上,都會有新的挑戰,升高中裡,我們面臨的挑戰僅限於學習方面,但步入大學,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我們所要面對的挑戰也相應的越多:成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為人處事方面……正是這些挑戰,使得我們能更快地成長,更快地走向成熟,永不停步是成功真正的內涵。

  每一個新的起點上,都有新的感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都是青春的滋味,值得我們回味終生。

  “人生永沒有終點。”只有等到你瞑目的那一刻,才能說你走完了人生路,在此之前,新的第一次始終有,新的挑戰依然在,新的感悟不斷湧現……所有的一切,都要你自己去創造,你總在新的旅程中奔走。人生就像一杯濃濃的茶,需要你細細去品味,一個新字概括了它的全部,不同的時候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唯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杯好茶,是一個完美的人生。人生沒有永遠的絕境,每一條看似走到盡頭的小路其實還有“柳暗花明”。道路前面還是道路,人生也沒有永遠的成功,只有把一次次成功當作一個個奮鬥的起點,不斷進取,才能走向更大的輝煌。

  步入蘭石化,學習技能與學習技能要同樣進行。

  中國製造能讓高鐵飛馳、蛟龍入海、玉兔登月,中國技工能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奪金摘銀,為何難以造出一支好用的圓珠筆、一個國人在海外瘋搶的馬桶?這段時間,這一話題引發熱議。強烈的不可思議背後,可能有一些我們忽視卻十分重要的問題。現在主流觀點認為技術人才培養出現了問題。這一觀點存在片面性。技能人才很重要但決定產品質量的,難道僅僅是技術人才嗎?那些最普通的工人難道就不重要嗎?技術工人、普通工人,都是製造業中的基礎部分。真正的問題還是出現在基礎部分,即基礎秩序紊亂的問題。任何領域都存在一種基礎秩序,基礎秩序是否健康,直接關係到該領域是否健康。對於製造業來說,基礎秩序就是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現在,很少有人不把人才當回事了。但在企業,人才更多還是指向銷售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如此一列舉,問題出現了,企業大量的人員是普通工人,可在人才的筐裡,並沒有普通工人的一席之地。具體到現實中,一個普通工人幹得再好,也不被稱為人才,也很難在收入、地位和前途上,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前些年,人們集體追過“國民床單”。上海貨吃香的時代也是勞動最光榮的時代,這難道是偶然的邂逅嗎?普通工人是技術人才的源泉,普通工人的勤奮勤勉與技術人才的創新創造,在精神上具有同向性。一個企業存在大量工人“混日子”,怎麼會出現技術人才“挑擔子”?又怎麼會有過硬的產品?

  不管何時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基礎,不管怎樣都不能打破基礎秩序。如果基礎秩序亂了,勞動價值不能體現,就會“反者道之動”。這就是今天弘“工匠精神”的原因所在。“工匠精神”不僅僅是勤奮勤勉,還包括創新創造。

  在長期的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同樣體現了勤奮勤勉和創造的統一。相對於呼籲“工匠精神”,更應該思考如何培養和激發這種精神。

  “工匠精神”永遠都不過時。造得出高鐵卻造不好圓珠筆,有技術人才的問題,但更重要的還是基礎秩序紊亂,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沒有落到實處。因此,當前應該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所有勤奮勤勉、創新創造的人,都能有前途有地位有收入。當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形成了,所有的勞動者都能愛崗敬業還愁人才不會湧現嘛!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技術,讓自己更加優秀。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