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晏殊> 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註釋

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註釋

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註釋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是北宋文學家晏殊的一首詞作。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註釋,歡迎大家閱讀。

  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風日好。齊揭調。神仙一曲漁家傲。

  綠水悠悠天杳杳。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通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註釋

  1、畫鼓: 有彩繪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2、昏又曉: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曉即天明。

  3、揭調:高調,放聲歌唱。

  4、漁家傲:此調緣起張志和《漁歌子》,歷經漁歌子--漁父--漁歌子,再到本調。本寫漁家生活。漁家傲之名始於本詞。

  5、杳杳:悠遠渺茫。

  6、浮生:人生。老莊學派認為人生在世空虛無定,故稱人生為浮生。《莊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7、長年少:青春常駐。長,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風光和煦的日子裡,大家齊聲唱著《漁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盡情享樂,好似神仙。寓有光陰易逝,及時行樂之意。

  格律

  上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下片: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韻),平仄仄(韻),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詞牌

  本詞為此詞牌名“漁家傲”三字出處,此曲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曾更名為《漁父》,後複用《漁歌》,至晏殊及范仲淹詞《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後定格。

  作者介紹

  晏殊(991-1055):字同叔,諡號“元獻”,北宋前期婉約派詞人之一。漢族,江西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文港)人。與其子晏幾道並稱“大小晏、二晏”。十四歲賜進士。一生為官,官至宰相。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歲時過世。性剛簡,自奉清儉。能薦拔人才,如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詞》。《宋史》說他“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

  翻譯

  在一片動聽響亮的.畫鼓聲中,人們不知已經過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時間,只會讓人漸漸地老去。能享受短暫的歡樂時光,及時發現風光的無限美好。一齊放聲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動人的《漁歌子》。

  碧綠清澈的湖水悠遠無盡,澄澈的天空縹緲綿長。人生又怎會一直停留在少年時代。不要惋惜那醉後的開懷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間的萬事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創作背景

  晏殊遊湖時,看到蓮葉接天,滿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寫下了《漁家傲》,來唱誦荷花。

  賞析

  前闋首句“畫鼓聲中昏又曉”,人們在一片畫鼓聲中,由黃昏而達旦,真有點兒快樂不知時間過。“昏又曉”,黑夜與白天的更迭,形象表達時間的消逝。然而,“時光只解催人老”,時光不管你快樂與憂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淺飲風曰好”,及時地行樂,莫負光陰。後闋的“浮生豈得長年少”、“莫營醉來開口笑”再一次反覆強調,抒發時光易逝、行樂須及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