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楊萬里> 楊萬里的詩憫農賞析

楊萬里的詩憫農賞析

楊萬里的詩憫農賞析

  楊萬里(1127~1206),宋代著名詩人,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於楊萬里的詩憫農賞析的內容 ,歡迎借鑑!

  【原作】

  憫農——[宋]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註釋】

  憫農:同情農民。憫,憐憫,同情。

  稻雲:水稻如雲,比喻稻田面積大。

  黃:成熟。

  蕎(qiáo)麥:蕎麥,頂花生長的一種早熟的糧食作物,葉心形,互生;花散穗狀,白色*;果實近三稜錐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麵粉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無實之花,即光開花沒結果。

  著(zháo):受到。

  已分(f&egra一ve;n):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裡又經得起或經受得。

  閏:即閏月。閏月,閏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個月。

  【古詩今譯】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飢挨餓過日子,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一個月,捱餓的日子就更長。

  【賞析】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歷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寶謨閣學士。他力主抗金,剛直敢言,後因忤權相韓某,罷官居家十五年,憂憤而死。他的詩同情民疾,構思新穎,感受別緻,語言生動活潑而富有風趣。他的詩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楊萬里由臨安(今浙江杭州)暫返故鄉吉水,這首詩作於這年冬天。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趕上這年閏十一月,因此才詩中才有“閏添長”之語。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稻”字後邊附著一“雲”字,說明稻田面積之大。“不多黃”,意思是說,絕大部分都沒成熟,即收成極為不好。“不雨”,說的是稻子收成不好的原因,長期不下雨造成的。“蕎麥空花早著霜”這一句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自然災害的'深重。在我國民間歷來就有這樣的農諺:“頭伏蘿蔔二伏白菜,三伏前後搶種蕎麥。”這意思就是說,蕎麥生長期很短,在一年之中就連種菜都來不及的時候,仍可種蕎麥,以保證一年之中能有個最低的收成。在 “稻雲不雨”這眼看要面臨欠收難以度日的危急之時,實指望搶種點兒蕎麥以度過災年,這一年卻又偏偏秋霜來得特早,使那些正在開花還還沒來得及結籽的蕎麥活生生地被凍死。“空花”說明還沒來得及結果實就遭到早霜的摧一殘。“早著霜”,交代絕產的原因,即提前遭受嚴霜。水稻因天旱而嚴重欠收,蕎麥又因早霜而絕產,農民們該怎樣捱過這一年中餘下的時光啊!字裡行間流露著詩人對廣大農民的同情,同時在結構方面又是對作品題目的照應,主題的揭示。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這兩句是由前兩句引發而來,前者是因,後者是果。水稻、蕎麥都是農民們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喜農民們的怨哀樂均由此而決定。然而,如今卻因乾旱而“不多黃”,因“早著霜”而“空花”。面對這雙重災荒,農民們早就料到一家老小不可避免地要忍饑受餓捱日子,可誰又料到今年又閏一個月,痛苦難捱的歲月就更長,真是雪上加霜啊!“閏”、“添”兩字用得巧,“閏”是“添”的原因,“添”是“閏”的結果。這一個“添”字極有力地渲染莊戶人苦難深重的程度,從中也不難透一視出封建社會制度的本質。

  這首詩語言樸實平白,不著修飾。透過平實樸素的語言再現當時自然災害年份裡農民們的悲慘遭遇,折射一宋王朝時期的社會實質,寄寓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