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易經> 《周易》人生哲學

《周易》人生哲學

《周易》人生哲學

  《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經典之作,被儒家列為“六經之首”,又被道家尊為“三玄之一”。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學的基礎

  《周易》一書上篇闡發天地之道,下篇論述人世關係,用自然關係類比社會關係,用自然現象的己然性來論證社會現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在《大象》傳裡對六十四卦卦義的解釋,充分體現了這一道理。如其釋《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釋《坤》卦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釋《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釋《屯》卦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釋《益》卦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些話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間是存在著同一性的,人民透過認識和效法天道,就可以從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應遵循的原則。《序卦傳》說的好:“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措。”天地創生萬物,然後進一步締造人世以及相關的禮儀等人世原則。《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統,把自然界複雜的變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徵性的予以表現。如果單純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現象,那也就是簡單的羅列了。

  二、憂患意識是《周易》人生哲學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

  區別於西方空間思維角度,中國古人是時間角度。同時中國文化,是“快樂”文化。所以中國古人就有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周易》憂患意識提出了幾個人生的原則。

  (一)、防微杜漸,戒懼危亡。坤卦初六爻辭說:“履霜,堅冰至。”《周易全解》曰:“履霜堅冰至是這樣的象,即腳下既已踏霜,堅冰必將到來。引申一步,告誡人們要見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漸。”又《周易正義》曰:“初六陰氣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踐其霜,微而積漸,故堅冰乃至。義取所謂陰道初雖柔順,漸漸積著,乃至堅剛。”因此說對於所有的惡事要斃之於小,慎之於微,善於在他們勢力還很微小的時候,就識破他們,以早防範、消餌。否卦九五爻辭說:“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進入息否之時,在泰道將還之時,人皆晏然安樂,唯大人有戒懼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懼危亡之心,必能像“繫於苞桑”那樣堅固不拔。”所有這些都是告誡人們,能夠隨時戒懼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樣,無有傾危。

  (二)、進德修業是立人之本。《周易》中強調做人要符合天道,要戒懼危亡,但是處憂患之時絕對不可以因個人的一時安危而放棄做人的原則,二是要以德為準。從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進德修業。《繫辭傳》說:“《易》之興也,其與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繫辭傳》選取了九卦分三次敘述,即所謂的“三陳九卦”,以見其處憂患而不失操守,進德修業以擺脫困頓之意,進德修業才能保守天地之道。人處於困境時,為了擺脫困境,最容易喪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們即使身處困境,也要守節不移,臨危不亂才是擺脫困境的正道。《泰》卦九三爻辭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堅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是說事物總是處於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之中,否極泰來,人處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堅持道德操守,進德修業,見機而作,才能終得善果。反之,如果不能堅持道德操守,為了擺脫困境不擇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結果,即《恆》卦九三爻辭所謂的:“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象傳》也屢屢提醒人們在困境中要注意提高道德境界,《否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蠱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坎象》曰:“水志,習坎。君子以常德行。”《騫象》曰:“山上有水,騫。君子以反身德。”作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堅貞的操守,那更不必說順境了!

  把握《周易》的人生哲學,一定要把握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周易》所奠定的人生哲學理論成為後世哲學家理論的發凡。學習先人,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有方向。

  拓展:

  看《周易》之心得

  大學之前我一直以為《周易》就是算命的,因為不懂總覺得它很神秘甚至是神奇,人們怎麼就可以用它進行占卜,知曉過去未來呢?現在大概懂得了,《周易》不是卜算之書,而是藉此講人的修身之道,最初的《周易》可能是具有卜算功能,但是後人對卦的解釋賦予了它許多哲學道理。例如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和“否”卦,“否”卦的卦象是天在上地在下,“泰”卦的卦象則是反的――天在下地在上,“否”是不好的,因為人們認為天上地下天地之間沒有交流與溝通是不好的,而“泰”天地是顛倒的,如此天地陰陽之間有交流、有溝通、有互相作用,使之通泰,所以是好的。這實為廣大精微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紛繁的社會中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讀一讀《周易》。

  學習《周易》之前先要了解什麼是“易”。關於“易”的解釋有幾種說法:《周易繫辭上》講“生生之謂易”,大概是說天地是處在動態的不斷創生過程中的,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而東漢大家鄭玄在《易贊》及《易論》中說到:“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大意是說易分為三個意思:一是簡,以簡易繁;二是變,就是不停地處在變化中;三是不變,總有東西是永恆不變的。關於《周易》的.作者及成書時代有這麼一個說法:周易並非一人撰寫,而是經過“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整理出來的。有三個聖人參與了成書,最早是伏羲畫卦,《繫辭下》中寫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由此可知,伏羲觀察自然界的天、地、人、物創生出八卦(八卦分別為乾、兌、離、震、坤、艮、坎、巽);再者是文王演八經卦為六十四卦,他將八個經卦兩兩相疊演變為六十四卦;最後相傳是孔子作《傳》:“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史記孔子世家》司馬遷)。”班固《漢書藝文志》中也說道:“孔氏為之《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

  一、《易》經的結構

  《周易》分為經和傳兩部分,經分為八個經卦和六十四個別卦,每卦由象(卦象)、辭(卦名、卦辭、爻辭)、佔(斷辭)構成,六十四別卦不規律分成上三十卦,下三十四卦。有意思的是六十四卦的最後兩卦“既濟”和“未濟”,按字面意思,“既”就是事情已完成,“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未”顯然是未完成,“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既”既然完成了卻又排在倒數第二個,易經把“未”完成放在最後一個是有它的哲學內涵的,《繫辭上》說“生生之為易”,世間萬物都處在動態的不斷變化中,那創造的過程也是永不止息的。

  二、《易》傳的結構

  傳是後人對《周易》的解釋,分為七種十篇:《象》上與下、《彖》上與下、《文言》《繫辭》上與下、《說卦》《序卦》和《雜卦》。

  1.《彖》傳上下

  解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及卦義。例如乾卦的初九卦辭是“元亨利貞”,《彖》解釋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指出最高統治者該如何做。

  2.《文言》

  專門解釋乾坤兩卦的卦辭和爻辭。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告訴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在事情沒有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夠透過一點點事情發展的苗頭見微知著,趨利避害,趨吉避凶。再看坤卦的初六:履霜,堅冰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下霜了就知道冬天就要來了,就是見微知著,告訴我們要提早辨析事情發生的萌芽,可能就會避免災害的發生。

  3.《繫辭》上下

  通論《易》的主旨、原理、功用、起源以及筮法,並選釋十九條爻辭。《繫辭下》:“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大意說易經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大概是中古時代(周代)吧,作者大概是很有憂患意識吧,什麼事都看得很簡單的,最後可能是失敗的,讓人要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4.《說卦》

  闡說八卦的形成、性質、排列方位、取象的特點。“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後來的人們賦予了卦解釋,乾代表天,如男子剛健;坤代表地,如女子柔順;震代表雷,多動;巽代表風,所以無孔不入;坎代表水,坑裡積水所以陷;離代表火,火光豔麗;艮代表山,山是不動的以為止;兌代表澤,有很多口舌之爭。雖說有些論斷有點牽強附會,不能完全相信,但古人的智慧還是令人敬佩。

  5.《序卦》

  解釋六十四卦前後相承的排列順序。“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大概講有了天地才有世間萬物,所以頭兩卦是乾坤,萬物萌生的狀態稱之為“屯”,需要啟“蒙”,幼稚的初始的狀態需要飲食,所以是“需”……超越了大家都在做的事肯定就能成功,所以是既濟,可是萬事萬物生生不息,沒有什麼事是有盡頭的,故以未濟結束,極有意思。

  6.《雜卦》

  不按卦序解說,而是兩兩相舉,以言卦旨。有書言:“《乾》剛《坤》柔,《比》樂《師》憂。……《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雜糅混雜,或同或異,或對或類。

  7.《象》傳上下

  解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解釋卦象的,每卦一則,共六十四則,稱《大象》;解釋爻象的,每卦一則,共三百六十四則,稱《小象》。“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任何事物到達頂峰之後都會走下坡路,所以我們還是要居安思危,心懷憂患意識。

  王弼《周易略例》:“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六十四卦其實就是六十四種人生境遇的象徵,如果說憂患意識面向的是未來,《周易》的與時偕行思想則更多地指向現在。簡單的言語包含的是廣博的內容,《周易》不過寥寥數語卻包含著以簡易繁、陽逆陰順、物極必反、趨利避害、對立統一、居安思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盈不可久等無數千百年來積澱的文化精髓,說它是智慧的結晶一點也不為過,這樣的書是十分值得拜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