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合作> 關於合作的作文合集5篇

合作的作文

關於合作的作文合集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合作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合作的作文 篇1

  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對呀,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話說,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

  有一次,我去我姑姑家,姑姑家有一個一千多塊的拼圖,我一直不敢拼,生怕拼不完。有一天,我壯起膽子,把那塊拼圖弄散,開始拼。可是,偏偏這個時候我忘了拼圖長什麼樣了。於是拼了好長時間也沒拼成。

  幾個小時過去了……“叮咚、叮咚”哇,婷婷妹妹回來了,婷婷是我的表妹,說是表妹,其實也就小我幾個月而已。

  回來了!回來了!我趕緊把她拉進屋裡,我們兩個開始拼拼圖了。哇!這個拼圖好大啊!從屋這頭到屋那頭,這麼大的拼圖,我和婷婷足足拼了兩個小時,還沒拼完。於是我又把奶奶和姑姑叫了過來。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的天哪,經過我們四個人配合,終於拼完了。

  這個拼圖可以說是動物們一層層壘起來的,第一層是大象,第二層是鱷魚……最後一層是小雞一家。這麼大的拼圖,拼起來好費勁哦,一共一米長,估計還要多。

  這就是人多力量大,團結力量大。要是隻有我一個人拼這個拼圖,估計一天也拼不完呢!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可以找別人幫忙,這樣事情就會更快解決!

合作的作文 篇2

  論文摘要:教師文化是影響教師觀念以及教學行為的隱性因素,合作文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想氛圍。保持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間的合適張力,營造和諧互助的合作氛圍;依託農遠工程資源開展網路教研,構建區域性合作組織,可以克服農村地區經濟與地理等客觀條件限制以及以保守性為基本特徵的農村傳統文化的影響,培育持續推動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文化。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農村教師,合作文化,教師合作

  我國當前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不僅是課程內容的變革,更是一場文化的變革。基於學校的教師合作作為一種促進基礎教育改革的新勢力進入到教育變革場景,成為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重要向度。相比於城鎮地區,我國農村地區由於受經濟與地理等客觀環境的限制以及以保守性為基本特徵的農村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的發展大都在自我封閉和孤立的狀態下展開。這種缺少深層次合作文化支撐的教師個體的孤獨成長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可能空間。依託農村教育資訊化建設的階段性成果,營造區域性教師合作文化氛圍,創新教師合作的方式與手段,成為踐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年)》“以農村教師為重點,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推動農村教育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一、新課程背景下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內涵解讀

  教師個體的專業成長不是透過教師孤獨的個體的一種自我修為或者自然成熟而實現的,而是藉助團體合作的力量在教師群體中與其他教師充分的互動、協作和分享中逐漸實現的。由於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農村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將遇到了更多的新問題、新困惑,要適應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變化,不僅需要學校組織、教研機構和高校研究機構的幫助,更需要以平等為基礎、以分享互動為主要特徵的合作群體的支援。群體文化是教師成長和創新的持久動力,合作發展的方式成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抉擇。

  教師合作文化是指教師團隊聯合計劃,成員之間相互討教、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體現團隊精神的文化,是教師專業發展上不斷追求卓越必然依賴的一種理想的合作氛圍。加拿大學者哈格里斯夫將教師合作文化分為兩類:自然的合作文化與人為的合作文化。他認為,人為合作文化沒有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該享有的自主判斷和自我抉擇的權力,理想的教師合作是一個以教師的教學和發展需要為基礎的、以教師自主和自願為前提的、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自然過程,人為合作文化必須向自然合作文化過渡。

  哈格里斯夫關於合作文化的觀點無疑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但我們卻不能簡單地認為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就是哈格里斯夫所言的自然合作文化。一方面,自然合作文化的最主要特徵即自發性,哈格里斯夫正是把自發性作為教師合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但是,完全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教師合作,既難以形成,更難以持久,尤其是農村學校教師之間的合作,由於其地緣與資源的劣勢決定了其合作的淺層次和低水平特色,教師間自主的合作關係是較難形成和不穩固的,這種文化必然脆弱和難以確定。另一方面,教師文化是一種屬於學校文化的亞文化,是社會文化與個體價值在教育領域的折射。農村教師文化作為鄉土文化積澱和農民本性人文哲學價值底蘊的綜合反映,受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多重影響,這也導致農村教師在群體內部文化選擇時體現出更多的自閉性和保守性。這種傾向個人主義的文化選擇既是新形勢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現實寫照也是農村教師文化從分化走向合作的內在羈絆。

  同時,人為合作往往是行政引導、制度安排的結果,它確實存在著如哈格里斯夫所言的強調機械性、缺乏靈活性、無視教師自主權等弊端。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也不應該是人為合作文化。但人為合作也並非一無是處,教師合作中並非不能有任何非自發的因素,特別是在合作文化孕育的初期,人為合作文化重視對教師合作的規範、引領、計劃與調控,在教師合作中發揮著相當重要的催化作用。

  由此可見,對農村教師合作文化的解讀既要正視地緣和資源劣勢對教師自發合作慾望的銷蝕,也要尊重鄉土保守文化薰陶下教師教學活動中的自我選擇。我們尋求的農村教師合作文化既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然合作文化,也非完全意義上的人為合作文化,而應該是合理地吸納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為合作文化基礎上的一種具有包容性的教師合作文化。它既體現出教師合作的自發、自願、自主、超越時空等特點,又不排除監督控制與計劃安排,是在充分尊重教師自我選擇的前提下,結合相應的制度規約,在農村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和培育起來的一種集開放性、規範性、合作性與共享性於一體的行為方式與和諧關係。

  二、農村教師合作文化建構的實踐路徑

  教師合作文化是教師文化變革的主流方向,其形成需要一定的組織信託。根植於合作文化的合作教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廣大農村地區學校規模普遍較小,佈局分散,很難形成完整的學科教研合作組織;同時,在相對封閉的農村學校中教師個體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應對課堂教學事務與教育生命成長。所以,如果不對當前以學校或學科為單位組織的教研機構進行改造或重塑,跨越師資匱乏境遇下教師合作的時空溝壑,及時拓展教師合作交流的平臺,設計全面細緻的合作活動,就難以在源頭上改變教師孤立的境況,實現教師間深層次、高水平的合作,就難以孕育長久、穩定、投入的合作文化。

  (一)保持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間的合適張力,構建區域性合作教研組織

  自然合作是教師合作文化的理想狀態,人為合作一直以來因為其行政控制性、強迫性、實施取向性、特定時空限制性、可預測性而被批評。但越來越多的研究實踐揭示在很多情形下自然合作並非教師合作研究的初始形態。給予人為合作的教師文化適當的包容和合理的生存空間,讓人為合作與自然合作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才能使合作文化成為群體教師專業發展的持久動力。

  區域教研組織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獨立的專門機構,而是藉助一定的行政力量,充分尊重教師個體的.自我選擇,在現行中小學建制內,由高校與區域教育管理、教師培訓、教研機構以區域中心校為依託合作進行的一種功能融合的結構性重組,透過這一組織機構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合作關係與合作意識,培養合作態度和習慣,形成合作的行為規範,既為教師的自然合作建立環境,又依託一定的行政外力規範了人為合作。區域教研的領導組織負責人由鄉鎮教育主管領導擔任,組員由區域內各校校長擔任;教研組按照構成教師所屬的地理區域分為學校層面和區域層面;各教師依學科、年級、學校或參與的課題等特徵有選擇地加入學校層面教研組;區域教研組設在中心校,由各校骨幹教師與教務主任組成,普通教師可以根據區域教研組的階段性研究主題與任務分批加入;網路教研組在區域教研組的支援下藉助網路平臺構建,各校教師自願加入;教研員由特聘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組成,兼職教研員由優秀教師擔任,特聘教研員由縣市教研中心選派;引領專家由區域中心協調外聘。

  (二)依託農遠工程資源與環境開展網絡合作教研,營造和諧的自然合作氛圍

  教師合作既是教師個體與群體內在的心理發展過程,也是資源與環境外在的技術支撐過程,需要學校與各層教育行政部門為此提供生成與發展的平臺。20xx年,隨著農遠工程建設任務的全面完成,農村學校教育教學的資訊化環境基本具備,為農村地區教研形式由單一的以校為本向區域教研、網路教研相結合的多層次教研體系轉變提供了資源與環境支援。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的教研網路可以有效共享資源,生成平等、開放、民主的教研合作氛圍,放大學科專家、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使大範圍、經常性的互動交流具有現實可能性,並逐步凝聚和提升教師合作的向心力,進而推動合作的教師文化形成。

  同時,教師合作文化的形成是觀念領域對教師孤立文化的揚棄和對教師合作文化的喚醒,其實現是一個長期、持續、動態、複雜的過程,必須藉助高質實效、切實可行的教師合作實踐形式為載體。教師合作文化離開實踐的載體,便是奢談、空談,僅侷限於觀念引導、理性宣傳,只會有表層效應、短期效應甚至是負面效應。只有透過實效的協作活動,合作觀念才能真正浸潤教師的靈魂,並最終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學與研究行動中。農遠工程背景下網絡合作教研的實踐形式主要有教育主題網站、教育部落格社群和網路教育論壇三種,教師藉助這些形式實現教師集體的同儕互助、實踐個體的自我反思、學科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以促進教師個體與群體的專業發展。透過平等與民主的合作互動,教師既可與教育教學專家進行溝通,實現專家引領式教研,又能方便地與同行探討,實現同伴互助式教研。另一方面,多元交流中得到的認同與激勵既是激發學習與交流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孕育群體合作文化的催化劑,共享與交流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更深層次的研究與反思。

  三、結束語

  事實上,上述分析框架不僅僅是一種理論推演,而更多的是基於我們與專案學校合作研究的實踐。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基於合作文化的教研組織的重塑及合作發展實踐路徑的重構對農村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要引導農村教師走出農村文化封閉性的拘囿,在教學實踐中正確調適與新文化的衝突,放大合作教研的推動力,還需要更加深入、細緻地研究。完善區域合作研究的組織策略,拓展區域教研網路的功能,豐富教師合作文化的內涵是我們開展進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崔允,鄭東輝. 論指向專業發展的教師合作[J]. 教育研究,20xx,6.

  2 姜新生. 從個人主義到自然合作:教師文化的理性建構[J]. 教師教育研究,20xx,3.

  3 肖正德. 文化視野中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1

  4 吳小貽. 高校教師合作文化論略[J]. 中國高教研究,20xx,8.

  5 馬玉賓,熊梅. 教師文化的變革與教師合作文化的重建[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4.

  6 韓江萍. 校本教研製度:現狀與趨勢[J]. 教育研究,20xx,7.

  7 鄧濤. 西方教師專業合作研究述評[J]. 外國教育研究,20xx,7.

合作的作文 篇3

  “一根竹竿容易斷,十根竹竿不易折。”團結就是力量。別說,我還真發生過一次呢!那一次讓我終生難忘。

  有一次,我所在的幼兒園裡要舉行一次精彩的“三人四足”運動會,我心裡是那麼的緊張,那麼的激動不已呀!在等待開始的時候,我感覺猶如度日如年一樣,而爸爸媽媽好像看出了我內心的緊張,剛想對我說什麼,只聽見裁判說:“請高梓軒家庭,王剛家庭,迪克家庭上來表演三人四足。”我如離弦的子彈奔了過去,我在中間,老爸和老媽在兩邊。只聽見一聲槍響,我們就飛快地跑了起來。

  可是呢!一切不是想象的那麼順利啊!

  我剛要起步,就摔了一個口啃泥,我被老爸給拉了起來,唉!又丟人了,一看迪克家庭,一家人有序地跑著,我藉著老爸的力量起來了。這時我想:這樣下去一定不可以拿第一。只見靈光一閃,哈哈,我終於想到辦法了。

  我對老爸老媽說:“我喊一,咱們就出右腿,喊二就出左腿,這樣有序地進行,就可以拿第一了。”老爸老媽聽後,不約而同地說:“好,好,注意。”

  我們喊著一二一,一出右腿,二出左腿,超過了迪克家庭。終點離我們越來越近了,我們又加快了速度,伴隨著我們的口號聲,終於邁過了終點線。好呀!我們獲勝了。當裁判剪下了繩子,宣佈:“第一名是高梓軒家庭。”我的手高高地舉過了頭頂,開心地笑了,第一次真正地笑了。

  參加這一次運動會,我悟出了一個道理:

  合作十分重要,只要同心協力就一定會有好結果的!這也讓我想起一句話,合作才能共贏!

合作的作文 篇4

  俗話說的好人多力量大這話用在我和媽媽身上最合適,因為我和媽媽正醞釀著一次合作。

  我倆都特別喜歡用烤箱烤東西,西餅、小麵包什麼的,早就沒興趣做了。這天我倆準備烤一個有一定難度的披薩,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經過商議,我和媽媽不遠萬里來到沃爾瑪採購了一些烤箱工具、食材等必備品,結果因為老媽的磨蹭,使我們花掉了兩個半小時的寶貴時間,待我們趕回家裡,麵糰已經漲出了盆子。

  媽媽這次吸取了前兩次的慘痛教訓:第一次把麵餅做的像城牆一樣厚,另一次把麵餅做的糊在烤盤上。媽媽先指導我做一些基礎活:把麵餅用擀麵棍攤平,並滾出餅邊,然後在餅皮上扎眼老媽管打雞蛋,熬黃油、切青椒,扒洋蔥。香菇、青豆、玉米粒、培根、芝士碎、披薩醬忙了半天終於把原料都準備好了。我擼起袖子,在餅皮上像刷牆似的刷了一層自制的老媽牌披薩醬,發現一層遠遠不夠,於是又盛了幾大勺倒在餅皮上,往四周塗抹均勻,刷底醬算是完成了。我扭頭一看,我那老媽正在沙發上刷朋友圈呢?

  ?下一步工作就比較有難度了,我要把這軟乎乎的麵皮移到烤盤上,對此我是毫無辦法,哎!麵餅攤平就直接放在烤盤上就好了。看來媽媽是指望不上了,只好自己想辦法了,我拿了兩個餅鏟,艱難地把餅皮挪入烤盤裡,然後又整了整型,把各種調料往上一撒,開啟烤箱預熱,然後就是一層層擺放準備好的食材出爐前2分鐘撒上一層芝士條和芝士碎,等待

  叮咚這是烤箱結束工作時的歡呼。媽媽衝到烤箱跟前,迅速帶上隔熱手套,抓起夾子取出派盤,分出一塊吃了起來,我先是傻愣愣的,等反應過來就是哭笑不得,雖然心中小小不爽,顧不上計較得失,品嚐著合作的美味果實,我還是無比興奮的。

  ?

合作的作文 篇5

  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合作。今天,老師給我們玩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有關於合作的遊戲。這個遊戲叫舉竹竿。

  遊戲規則是:一組的同學分別站在竹竿的兩邊,每個同學把食指放在竹竿的下方,一個同學喊口號“上上上上”,那就要把竹竿舉起來,喊“下下下下”,叫要放下去。但手不能離開竹竿,如果離開了,那就輸了。

  比賽開始了,先是我們第一組,只見我們分別把食指放在竹竿下方。開始了,“上上上上”,只見我們速度不快不慢,競十分容易地舉了起來。突然,“下下下下”,口號象棋,我們還沒準備好,有的同學迅速地把竹竿往下拉,有的同學還沒有準備好,手指還停留在半空中,還有的同學以為我們都準備好了,就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往下羅。我們第一句輸了。到了第二組,他們也像我們一樣,在下來的時候速度不一,失敗了。在第二局開始的時候,我們先商量好對策,在下來或上去的時候,一個同學喊一二三再下來,我們都點頭稱讚。比賽開始了,“上上上上、下下下下……”口號聲響起,我們隨著口號聲隨機應變。但是我佈置怎的,心有靈犀一點通,一直堅持到了最後,我們贏了。

  從這個遊戲中我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學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