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席慕容>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賞析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賞析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賞析

  《一棵開花的樹》是席慕容的一首現代詩。下面我們為你帶來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賞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一棵開花的樹》

  作者: 席慕容

  如何, 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

  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那顫抖的葉,

  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一棵開花的樹》是原籍內蒙古的臺灣詩人席慕容創作的一首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的一首詩,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寫作背景:

  臺灣詩人席慕蓉的這首《一棵開花的樹》深受海內外讀者喜愛。這是一首女孩子寫給男孩子的情詩嗎? 2007年12月22日,在福建參加“海峽詩會”的席慕蓉披露了作品的創作經過,她說,這是“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

  席慕蓉說,在她看來,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儘管有些觸動要等到一二十年後才恍然大悟。

  為了解釋自己在生命現場裡的觸動,席慕蓉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書。5月份有一次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火車不斷從山洞間進出。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

  "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慕蓉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她心想,正如海是藍給自己看一樣,花當然也是慎重地開給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回頭的機緣,樹上的花兒是不是就會紛紛凋零?這促使她寫下了《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說:“這是我寫給自然界的一首情詩。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了一棵開花的樹,我在替它發聲。”

  至於有些人把作品解讀成“女孩子站在那裡等男孩子看她”的情詩,她表示“有點猶疑”。但她同時宣告,詩人的解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為讀者的解釋也有權威性。

  詩作賞析:

  詩之靈魂在於情,情真意切才有詩。

  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詩一開篇,一位美麗端莊,大膽坦率的少女形象傾瀉而出,鮮明動人。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麗”三字把少女追求純潔,神聖,偉大,美好的愛情之心描繪得細緻入微而又淋漓盡致,卻又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誠的自然流露。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說,愛情是緣分,愛一個人與不愛一個人,是感覺,是無法選擇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強,是徒勞白費,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如果說,緣在天意,那麼,份在人為。

  詩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經的路旁”“慎重地開滿了花”,是愛的宣言,是積極成就與其意中人“份”的舉動。“慎重”一詞更細膩地刻畫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顆真心去眺望愛情的心理活動。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當意中人“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淚,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訴,其淒涼之狀況,催人淚下;然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無愧,情之無悔,生之無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執著,倒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