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詞圍繞“清真”(指陶詩清新質樸率真性)二字來寫作者自己讀陶詩的體會,下面給大家分享鷓鴣天讀淵明詩原文及賞析,歡迎借鑑!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以送之

  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載後,百遍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白話譯文

  陶淵明晚年躬耕田園,安於清貧,以薄餚淡酒邀會相鄰,彼此融合無間。他鄙薄晉宋年間的社會現實,嚮往和平淳樸的'上古生活。

  千年過後,流傳下來的陶詩有一百多篇,沒有一字不是清新純真的。他晚年歸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塵土也遠較王、謝諸郎高潔。

  賞析

  此詞是頌陶之作,既頌其詩品,更頌其人品。論詩拈出“清真”二字,頗有見地。“清”者,言其詩清新淡遠;“真”者,言其詩純樸真摯。詞人以此即陶詩千載流芳之真諦所在。讀稼軒農村詞,正可察見“清真”二字所給予的深刻影響。論人則推崇其不恥躬耕,安貧樂道,清操自守。稼軒兩度退隱田園二十餘載,正由此汲取精神力量。詩如其人,詩品之高潔,必源於人品之高潔,詞作正體現此種文學批評原則。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