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優秀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石潭記》說課稿1
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情。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被貶居生活的孤寂和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我認為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設定:
1、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2)瞭解作家作品的常識,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學習本文對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及背誦全文。
2、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而抑鬱憂傷的感情。
2)體會作者筆下的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三、重難點的確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寫作特色,這應是學習的重點。其次,疏通文意是重點之二。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作者這種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係統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朋友興趣。
五、教法設想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和探究中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學法指導: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特別是文言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關鍵。
2)質疑法和討論:有疑才會去探索,討論能明辨是非。
3)點撥法:難點的突破還靠教師巧妙的引領和點撥。
4)卡片製作:知識複習鞏固。
七、課時安排:3課時
八、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導語:中華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傾心謳歌。唐代詩人王勃即興寫就《滕王閣序》,使南昌滕王閣頓生光輝;宋代文豪歐陽修一篇《醉翁亭記》,讓滁州醉甕亭名揚天下;范仲淹的應邀之作《岳陽樓記》借景抒情,讓人心曠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貶居永州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珍品。讓我們跨越時空,與柳宗元一起同遊“小石潭”,去領略永州優美的風景吧。)
(設計意圖:引用本導語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課件出示:圖片《江雪》引出作者,學生參考註釋及已有的資料,瞭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資料,並在小組交流。交流之後,課件呈現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培養形式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透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朗讀(要求學生聽範讀,給生字注音,掃清文字障礙,把握句讀停頓。)
2、學生自讀課文(讀熟,讀流利。)
3、抽讀、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吐詞清楚、聲音洪亮;讀出句讀、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朗讀為先,誦讀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參考資料和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疑難句子,小組討論,如還不能解決的難句,全班討論,老師在點撥,同時老師強調重點詞句的理解翻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五)、課堂檢測:(課件出示練習題)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 )
3)心樂之( )
4)參差披拂( )( )
2、一詞多義:
“以”、“可”、“清”、“許”等
3、翻譯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參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自學情況,調整掌控教學效果。教師插漏補缺、強調重點。)
(六)、與作者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投影問題,引導思考)
1)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評價並板書明確。重點品讀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探究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教師先作示範,學生仿寫:課內如完不成,課外繼續完成)
1)選一處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可以發揮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遊覽的興趣。
2)請3——5名同學給全班同學導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七)、品味文章,與作者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景。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稱讚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美景,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哪句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結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傷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中,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於景。這樣來突破難點。)
(八)、師生共同總結反思:
1、學了這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透過對課文的分析及作者的瞭解,你有什麼啟發?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翻譯全文。
3、收集已學過的寫景的古代詩文,並欣賞。
4、做知識卡片。
附板書設計:
發現小潭 聞聲 取道 見形 移步換景
潭水:清澈 側面描寫
潭中景物 特寫鏡頭
游魚:動靜結合
《小石潭記》 浮身:曲折蜿蜒
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 幽深冷寂 寓情於景
《小石潭記》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具體實施將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
五、說教學過程
1、匯入(在第一課時我們瞭解了作者與背景資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課以檢查字詞句匯入)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朗讀讀清文章線索;這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賞讀描繪一幅美景。要求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設計意圖: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與柳宗元同遊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要是探討寫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寫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會感情,與柳宗元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向學生質疑:前文的“樂”,後文的“憂”一樂一憂,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遊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在引導時我聯絡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麼溫馨的場景越發激起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樣因美景而生感傷,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感慨。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如果學生能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能體會柳宗元當時悲涼的心境嗎?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說”,與柳宗元對話。
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聽聽學生們對柳宗元這一生活態度有什麼看法,也想知道他們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師生共同總結:(談收穫)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上借鑑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6、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山水的名句)
1、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欣賞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提高鑑賞能力,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並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課覺得成功之處是:分析文章重點時,是引導學生在賞析詞句的基礎上來理解寫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對一連串的動詞的揣摩,第二段對“潭中魚可百許頭”中“頭”字的探討,魚的量詞怎麼能用“頭”呢?引導學生用“條”、“尾”、等量詞,聯絡課文語境進行比較閱讀。得出用“頭”字,寫出了魚的可愛之態,照應了怡然不動的特定鏡頭。又思第三段對“犬牙”一詞也進行質疑,為何不用“豬牙”,或“貓牙”呢?這裡要看哪種牙形容“岸勢”最為形象。一比較還是原文最為精妙。
透過揣摩、探討與分析思考,學生對移步換景,特寫鏡頭,側面描寫,運用修辭這幾種手法寫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處:在難點的把握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得不夠好。
《小石潭記》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後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餘四課是古代遊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於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係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註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資訊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註釋及藉助工具書學習,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匯入,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匯入,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走近柳宗元,瞭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遊記》《鈷鉧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這些山水遊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透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藉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註釋及文前文後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並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採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 無從致書以觀 以中有足樂者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6、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7、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透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絡。
4、研讀課文,分析品味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讚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採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鬱,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鬱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資訊)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透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創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遊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並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於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後有什麼收穫,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遊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遊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