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課文《小石潭記》教學分析

課文《小石潭記》教學分析

課文《小石潭記》教學分析

  《小石潭記》語言簡潔而又豐富,細緻而又生動,用短句產生節奏感,讀起來悅耳動聽,字裡行間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一、教材分析

  1、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古文運動”的主要成員,堅持“文以載道”,代表作是被貶永州之後的“永州八記”。

  2、單元體裁——記。這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學體裁,可以記人,記物(《核舟記》),敘事(《桃花源記》)、寫景,抒情等。本單元的四篇古文都是寫景抒情的古代散文佳作。

  根據這兩個特徵,教學時可以和第五單元的單元主題(“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聯絡起來,以柳宗元和韓愈的聯絡為突破口,切入到遊記作品的“道”——景物描寫中所貫注的思想感情中來,領悟欣賞作者“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的感情的自然流露和昇華。

  二、教學難點:字詞句的翻譯理解和課文背誦

  1、強調預習的作用,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背誦課文,這是課堂整體欣賞的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能力,蒐集整理有特殊意義的詞、和以前學過的詞意義不相同的詞、以及詞類活用現象,儘量避免課下注釋機械性記憶的弊端,幫助學生理解積累(這些主要透過課下自學完成,基本不佔課堂時間)。

  2、“好讀書,不求甚解”,閱讀文學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意境的感悟領會,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所以,句子的翻譯,只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不要過分強調。否則會破壞古文精煉流暢的美學特徵,難以給同學們美的薰陶,使同學們對學習文言文失去興趣。比如說把“青樹翠蔓,蒙絡搖墜,參差披拂”翻譯成“翠綠的枝蔓,有的遮蔽著,有的纏繞著,有的飄動著,有的搖曳著,長長短短,隨風拂動”意思倒是懂了,句子本身所具有的那種音樂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卻蕩然無存。

  三、教學重點:理解小石潭的環境和作者感情之間的關聯。

  1、課堂環節:教學重點的突破,關鍵在於問題設定是否能切中要點,提綱挈領,引起學生的思考和爭論。

  看到小石潭,作者是怎樣的心情?

  這個問題的設定,涵蓋了作者由“樂”而“悽”的心理變化過程。針對同學們的答案,老師適當點撥,可以很容易的讓同學們認識到柳宗元到這裡的原因——排遣抑鬱,在山水中尋找快樂;

  快樂的原因——聲音的清脆悅耳,水的清澈,魚兒的歡快。

  心情發生變化的直接原因——小溪岸勢的曲折險惡,“不可知其源”;環境的“寂寥無人,悄愴幽邃”

  心情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觸景生情,自己的遭遇經歷際遇就像這小石潭一般,美,卻無人欣賞,前途不可知。

  2、課後延伸:一篇好的文章就像美酒,醞釀的越久,其味道越美越濃。所以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解決教學難點中一些共性的問題(而且教學難點也不是一堂課學生就可以完全理解的),更在於讓學生在課下反覆品味,領會,形成個性化閱讀感悟。這也是一個溫故知新的過程。所以,怎樣推動課後的思考,是解決教學重點的第二個關鍵環節。

  我設定了兩道思考題:

  A:迷路的陶淵明和探路者柳宗元。

  B:小石潭( ),你看, 。

  A 題難度較大,為選做題。可以說是這是一個研究課題,前期,我們對陶淵明有比較多的研究。學過他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五柳先生傳》,補充過關於魏晉南北朝的一些常識性文學知識,寫過練筆《和陶淵明的三次見面》等。第五單元的單元主題以韓愈的《馬說》為核心,幫助學生認識文學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的關係,突破“文以載道”這一文學主張,讓學生明白寫文章要言之有物這一道理。本文的學習又從韓愈與柳宗元的關係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承載的思想感情。有了這樣的鋪墊,再把二者聯絡起來,程度較好的學生會好奇,到底二者之間有什麼相同不同,從而達到對文字的反覆閱讀領會及課外延伸,更深刻的領會 “道”的意義,形成自己的觀點。

  B類題難度較小,立足於對《小石潭記》本身的理解,但是,又不是簡單的翻譯,而是從整體意境上下手,給同學們更大更靈活的發揮想象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巧妙借鑑運用課文精美的語言,很有挑戰性。

  拓展閱讀:《小石潭記》詩文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貶謫到永州以後寫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 《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這就是為人稱道的《永州八記》。這些作品,畫廊式地展現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勝景,繼承了酈道元《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水經注》是地理書,對景物多客觀描寫,少主觀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遊記則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於自然風景的描繪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遺棄於荒遠地區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記》一貫的行文風格,觀察入微,描摹細緻。肖其貌,傳其神。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後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