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望廬山瀑布>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6篇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廬山瀑布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1

  今天上午,謝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古詩欣賞課。

  其中我最喜歡《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古詩內容向我們展示了廬山那壯觀的美景,我們在反覆的誦讀與看圖講圖意過程中,我彷彿也走進了廬山,在那裡與詩人李白一起欣賞美景呢!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2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被稱為“詩聖”。

  這是李白和他的朋友遊山玩水,來到廬山瀑布,看到那一壯麗的景色而即興寫下的。

  “日照香爐生紫煙”,是一副原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升起了嫋嫋青煙,寫出景色的美麗。“遙看瀑布掛前川”,次句寫出廬山瀑布的長與清。“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寫出瀑布的雄壯,用誇張的手法寫出瀑布水流的急,想銀河的星落到人間。

  這首詩寫景抒景,寫的是廬山的'景,抒的是喜愛、讚美祖國大好山河之情。突出了豪邁之情,讓是充滿了磅礴的氣勢。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3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 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詩仙李白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 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詩仙李白正是在這種境界下用他那神來之筆創造出流傳千古的《望廬山瀑布》。大自然是凝固的旋律,又是流動的畫卷。這神來之韻,怎能不令詩人浮想聯翩,又怎能不使科學家覓徑探幽呢!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讀著這首詩,我不禁在心中打了許多問號。為什麼不見近代詩人作出這樣的詩?李白 所看到的美景我為何無緣親眼得見?現代人,是否有些太溺愛孩子?課餘生活何曾讓 我們自己支配過?自己那親近大自然擁抱山河的計劃,不都像在夢中一樣嗎?

  生活應該有起有伏,有波浪滔天,有風平浪靜。只有那樣才能富有生活的熱情和激情,才能充滿生活的樂趣和希望。為什麼非要把我們關進屋子裡?讓“那蘊藏著大千世界神秘萬物的符號也變得死氣沉沉,單調乏味。什麼叫書的海洋?我看是充滿赤潮到處漂浮著死魚爛蝦的臭水灣吧!什麼叫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頭來還是所有的知識亂成一鍋粥。減負,減的到底是什麼?學校減負,家長加壓,還不如不減負!

  現在人們崇尚自然,想要返璞歸真。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卻 只有把這個希望永遠藏在心中,何時我才能真正邁入我心中的自然,去領略那“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美景呢?我 盼望著這一天的到來!我盼望現狀快快改變。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4

  我讀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他把山上的雲霧比作“香爐生紫煙”,讓人如入仙境。他遠遠地望著瀑布,彷彿看見一個銀色的簾子從天而降。這簾子掛在這裡多久了呢?也許是幾萬年了吧!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從這首詩中,我感受到了詩人李白曠達的胸懷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他用大膽誇張的手法來描寫瀑布的美,從人間寫到了天上,從眼前寫到了夢幻。祖國山川的美好全都被寫下來了。

  我要好好向他學習,用美好的詩句歌頌偉大的祖國。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5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緻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湧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誇張,寫山的高峻。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於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誇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蘇東坡十分讚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範例。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6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張口就來,還說李白誇張手法超出常人,老師都這樣解釋。如果你到過廬山,就不這樣認為。廬山南山,秀峰由香爐峰、姊妹峰、雙劍峰、龜背峰等六峰組成。詩中第一句就指香爐峰,下面幾句的景象,不是親臨其景,很難感受。03年10月份去廬山,工地就在秀峰腳下。初識廬山瀑布,心中很失望。

  遠遠望去,如銀絲、似哈達,飄在山峰之間,沒有詩中的景象。失落的心情在來年的五月後,完全改變了。五月江南進如梅雨季節,晚上伴著細雨進入夢鄉,早上轟轟的聲音叫醒。隨聲尋去,奔騰的瀑布,如萬馬藤空而下。瀑布是歡快?是憤怒?氣勢恢弘,一瀉而下。這與”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相差甚遠,詩想象力太豐富了。

  工地有事,去星子縣城。回來時雲開日出,遠遠望去山峰翠綠如洗,香爐峰、姊妹峰、雙劍峰、龜背峰等,林間溼氣上升,逐漸成霧。峰上叢林若隱若現,如幻如真。紅日初照,或紫,或絳,銀白的瀑布就掛在翠峰之間。溼氣聚集很快,不一會兒,雲層籠罩住群峰頂,雲層面恰就在瀑布瀉出的崖面頂。感覺雲層就是神話中的天宮,瀑布恰恰從雲層奔騰而出,真是從九天飛落下來。

  現在看來,誇張是誇張,但不是憑空想象。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