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的故事精選

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的故事精選

  公元365年,東晉大司馬的陶侃的孫子陶逸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過說,此子根骨不凡,當成大器。陶逸給兒子起名陶淵明。

  童年的陶淵明同學在這樣一個家庭裡度過,錦衣玉食自不待言。良好的幼教、家教,先祖的豐功偉績,激勵著童年的陶淵明。他自視極高,這是他後來去做官以求兼濟天下,同時也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主要心理來由。

  可惜到了陶淵明同學九歲的時候,老爹死了,一家人的頂樑柱沒了,最主要是銀子來源沒了,家裡只剩下老孃和妹妹。一家人坐吃山空,就窮下來了。(想了半天也沒有明白,老爺爺是國家政治局的'常委,爺爺是市委的書記,老爹也是市委的書記,應該是標準富好幾代啊,國內外的房產、存款、名車、股票什麼的稍稍變賣一下,怎麼就能窮下來了呢?真讓人納罕。)愛信不信,反正就窮下來了,只好與母妹三人一起,寄養在外祖父孟嘉家裡(讓我想起了林妹妹,莫哭)。

  魯迅老師說過:“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先生也曾如是,陶淵明同學今也如是,更何況是從大康到困頓呢,這段經歷,對陶淵明同學心理成長曆程起到重要作用,一個眸子裡隱了淡淡哀愁的沉默少年一天天長大了。(掉一個心理書包:童年的印記對人一生的影響巨大。)

  陶淵明的外祖父孟嘉早已經過世,據說是“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旁若無人”,但不妨礙這個老先生成了陶淵明同學後來學習的榜樣。陶淵明在這裡的生活也算幸福,至少衣食無憂,祖父家裡藏書極多,陶淵明同學學習很努力,讀了一肚子書,為後來成為真正偉大的田園師祖陶淵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