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8篇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書信有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你知道書信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1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我們都知道您是偉大的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具有“田園詩人”之稱。雖然您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令我們驚歎,您在我們心中播下了人世間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讓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嗎?在我這個充滿憧憬的時代,每個人都對未來有一份美好的嚮往,但是每一個人對嚮往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人沒有了對未來的嚮往,身體就如同一幅行屍走肉:沒有知覺,沒有血液,沒有了人類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學過您的《桃花源記》之後,我心中一直有對“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間天堂”的感覺。

  您知道嗎?我喜歡您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正應了“田園”這一詞,您利用“田園”的美麗來襯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寫的詩也是那麼的優美,把田園的風情與鄉村獨有的特點寫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會喜歡您的性格與寫詩特點。

  我記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記》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在品析您的片段時,語氣是那樣的深沉,彷彿自己已經置身於此。在一片寂靜的山谷裡,有一群與世隔絕的人,他們不聞世事,只為過著自己的生活。這一切都寫出了您對那種神仙般的生活,其實我也挺嚮往那種生活的,沒有人打擾,沒有那些所謂的官職來侵犯,我只為與世隔絕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樣的話,全世界的人都沒有了憂愁,只有快樂,我尊敬您、喜歡您,喜歡您的作品!我對您的尊敬勝過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愛。

  此致

  敬禮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2

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讀過您的詩,比如田園詩,詠懷詩,飲酒詩,聽過您的事蹟。從對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們最近在學你,我知道,你有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和“採菊東籬下”的悠然心境。嚮往的社會是和平與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社會;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無身外之求的人生;喜愛的人生環境,也是恬靜而充滿自然之趣的鄉村。由於這些追求,使他大多數的田園詩呈現出沖淡平和、曠潔悠遠的外貌,但其背後卻充滿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惡與不安,對人生短促、身感無所感的焦慮。

  與您的初識是你的《桃花源記》您描寫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的社會。

  近期我們學了您的幾首詩,我我對您的詩充滿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歸園田居》。您寫了您種豆的辛苦,可是種的豆,卻沒有幾顆,我喜歡您歸園田居,其樂悠悠的做法。我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樂

  對您敬畏的學生石銀豪

  20xx年4月2日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3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讀了您的《五柳先生傳》,我對您不由產生了敬佩之情。您少年時就頗有壯志,博學能文,心中就裝著國家和人民。您二十多歲就出任仕途,在多年的官場打拼中,進進退退,一直無法實現心中遠大抱負。您有高尚氣節,不肯委身與世俗同流合汙,以及“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不屈傲骨,著實讓我敬佩。最終您隱居田園,終有了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您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源於您對名利的淡泊和對自然田園的熱愛,您堅守著心中所向往的、喜愛的東西。這正是為何,您能寫出如此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詞,您能對後世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而這都是您的由心而發,說心裡話,是您淡泊名利、質樸率真的'體現。

  在您的《五柳先生傳》中,您生動的塑造了一個不慕榮利,抱撲守真的五柳先生,他隱姓埋名,他閒靜少言,他嗜酒愛書,他奔放灑脫,他“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其實分明反映出了最真實的您,您有著和五柳先生一樣的品德、一樣的情操,他就是您,您託名“五柳”,刻畫了這樣一個隱士形象來表達您堅定的信念: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安貧樂道、獨善其身的志趣。即使您一直穿著粗布短衣,即使您的飯瓢常常空著,而您從不會抱怨,因為這才是您追求的生活,您這種樂觀曠達著實令我十分羨慕。

  您曾說過您“性本愛丘山”,您覺得您對田園山水之愛似“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您的正氣讓您看不慣這宦海之混沌,您認為歸隱田園是您唯一的歸宿。其實像您這樣的人才不應當或不可以這樣消極避世,社會中多多少少有些好的或壞的人和事,就像在再明亮的陽光照射下,都會有影子,都會有光亮照射不到的地方,我們不能被那些陰暗面影響,反而我們要影響那些陰暗面,做到“出汙泥而不染”,這才是真君子。

  我相信,如果您真的能豁然,您的才華一定能得以施展,您的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您隱居之後雖然了無牽掛,但這對您自己、對國家都是一種損失,只有為國家、為人民盡力了,才真正算實現了自身的生命價值,才會死而無憾。您當時只是缺少一個合適的機遇,一旦機遇來臨,您要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最後在這裡,我表示對您由衷的讚美:您是一位偉大的文人、高潔的隱士,您就是我們課本中的“五柳先生”,您是我們心中共同的榜樣,您的精神、您的作品和您高潔的靈魂,會一直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

  此致!

敬禮!

  您的忠實弟子:某某某

  20xx年3月2日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4

  陶淵明先生

  你好

  《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你,讓我知道了你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瞭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詩人。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麼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麼的不如人願,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於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並非是他自己的心願,但是,由於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麼的難過。

  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後寫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題材的詩作,他應該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一位田園詩人,他寫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很質樸、簡練。

  陶淵明,他的一生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去描述,或悲或喜吧,這隻有他本人所能領悟到的,但是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給後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

  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一同陪他承擔;至於他的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後人來彌補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5

尊敬的陶先生:

  您好!

  在我的腦海中,“住著”許多德高望重的古代文學者。唯有一位先生,一位令我深深欽佩的先生——以下是我對他的總結。

  愛菊君子與墨水先生

  他風度翩翩,偏愛菊,愛它隱逸而又堅毅的品質,他視菊為君子,而我視他為君子中的君子。“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我想這些詩句不僅是對菊,更是對他自己最好的詮釋。

  清廉人與低調學者

  我與他的邂逅是透過《桃花源記》這篇文章,後來我們也學習了他的作品《五柳先生傳》。他的文采比較隨性,“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從這裡可以由門閥制度體現他的低調,但是在“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中卻委婉地借別人的口誇自己。說他廉正,絕不是“吹出來”的,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萬千!

  愛國的隱士

  他是個有遠大抱負的人,他希望自己可以為國家作出貢獻,但他有心無力。他不是李鴻章,李鴻章有實力和地位,面對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以號召愛國分子進行洋務運動。他知道自己家道中落,既沒權也沒勢,人微言輕,加上他為人正直,不願去攀附朝中權貴。最後他才選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開始了他的田園生活。儘管"單瓢屢空",但他依然過得很自在,他的高尚情操是我們難以估摸的。

  相信您已猜到了,這位先生就是您啊!不要問我為什麼,只源於我對你您有著太多太多的讚許與崇敬。

  此致

敬上!

  一個來自21世紀的學生

  20xx.5.28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6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們雖然同在中國大陸,但是我們並不在一個朝代中。您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誰,但是您的大名卻永遠留下了歷史的腳印,留在世人的心中,今日我有幸能寫信給你,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陶先生您也許還不知道您被我們稱作隱者,您不為五斗米折腰,來到鄉下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日子,為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活著,堅持人生的理想,不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汙,只願做一位高潔傲岸淡泊名利的人。而當今社會的人只是一味的盲目的去追名逐利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多想希望他們讀了你的文章後能放下那追名逐利的心,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自己。

  陶先生你的《桃花源記》裡,我們有幸能欣賞到了世外桃源,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漁人一同經歷了這場美好的幻想,同時也表現了您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反映出百姓厭惡戰爭,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您的這種特殊願望讓我感受到您的善良和遠大抱負。

  在您的《五柳先生傳》裡,您雖然短褐穿結,簞瓢鏤空,但是您依然勤奮學習不曾放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而現在的我們並沒有意味到我們自己有多好的條件去供我們學習,但是我們並不知足,我們並沒有好好利用現在的一切去勤奮努力的學習,想想那時你是點著短短的蠟燭,在隆冬烈風中拿著毛筆去寫字,有時還不一定能填飽肚子。依然那麼勤奮的學習,想想我們真是慚愧不已。

  我是不是說太多了,就此擱筆吧。

  致此

  敬禮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7

敬愛的陶老先生,您好:

  我上初中的時候學過您的《五柳先生傳》,知道您是一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清廉君子,您脫離官場,隱居山林,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閒日子。那時候我是那麼地崇敬您啊,高官厚祿也沒能束縛住您嚮往自由、追逐真我的意念。寧可家徒四壁,您也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汙。

  而當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經歷了一些事,心思又開始飄飄蕩蕩地回溯曾經。這時候我又想起了您。相對於曾經的敬仰,我更多的是羨慕您了。

  記得您這樣描述過您的生活環境,“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在我看來,您好像生活在童話的世界。那裡沒有高漲的房價,不用蝸居;沒有環境汙染和轉基因食品,放心吃水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不用別人給您發工資,您“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就足以溫飽;偶爾還可以閒情逸致地吟詩作賦,不用每天擠地鐵、坐公交,忙得焦頭爛額還經常迷失自我。

  您可能不知道,我這邊的世界裡有衛星、有火箭,有電子產品、有因特網,我每天坐在家裡,對著一個發光的螢幕,它就會告訴我全世界剛剛發生了什麼,坐著飛機不用一天我就能飛到地球的另一邊。按理說,我應該感覺幸福,可我並沒有這樣覺得。我拿著照相機四處拍風景,可感覺沒有哪處景色走進了我心裡。我是北漂一族,每天上班,月底發工資,吃飯倒是夠了,就是感覺永遠也買不上個房子,也不知拿什麼孝敬父母。我們的社會里多了一個叫做工業的東西,我們的衣食住行,它都能解決,可就是給不了我們快樂,反而讓我們越發疲憊。

  我說了好多莫名其妙的詞是吧,您老一定聽不懂我的話吧,但我就想找個人嘮嘮嗑,您老就勉為其難地聽聽吧。也許無知如我,您要笑話我了,有什麼好的建議不妨今晚在夢裡告訴我哈。不知不覺接近子時了,打擾您休息了。晚安,好夢!

給陶淵明先生的一封信8

  尊敬的陶淵明先生:

  您好!

  當我今天沉靜下心來,又一次品讀《桃花源記》後,忽然眼前浮現出一幅圖畫,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無邊無際,層層疊疊的粉紅,給人以夢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徵生命的嫩綠,是田地。一陣風吹過,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襲來,沁人心脾…

  初次認識您,是在《愛蓮說》中的“晉陶淵明獨愛菊,自裡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那時起,您就走入我心裡,一位隱士,不求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安分守己,渴望和平與安寧,不愧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我也同樣喜歡菊,卻沒您那樣的覺悟和平靜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擲去一枚石子也無波無浪。

  生活在現在的中學生的我們壓力都好大,要拼成績,寫作業,放假了突然鬆懈下來,潰不成軍,而上學時什麼也聽不進去,老師的話行雲流水左耳進右耳冒。如此惡性迴圈,相信後果只會是學習不好,作業不好,身體不好。生活沒有任何質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簡單夢幻:心中有同樣美好的“聖地”:大海多藍多隨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灘,似乎是在揭示著事情都會隨波而去。藍天多愜意,一碧如洗,洗滌著我的靈魂。山巒多神秘,高高低低,鬱鬱蔥蔥。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畢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畢竟生活在這樣一個努力的年代,我還必須學會接受,學會隨遇而安,但這並不代表安於現狀,還是要掙扎,證明自己。忽然感覺品到了您創作《桃花源記》的無奈,有些釋懷。

  如若我們生活在一個年代就好了,或許我們會成為不加任何利益的,純粹的“靈魂老友”。我們心中都有“仙境”和“聖地”,我們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尋,我相信,這樣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暫時未找到罷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隨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態,平淡自然,超凡脫俗,純真美好,如你般強大,我想大概可以讀懂你的靈魂,便可以徹底領略您心中那片淨土,那份久違的美好。

  此致,

敬禮!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學生王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