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800字(通用22篇)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關於陶淵明的作文800字(通用22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淵明的作文8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

  陶淵明的飄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從幾頁文字中讀出,一種隱逸之美。他就是隱士,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裡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

  很難想象,在一個無米無炊的境地怎麼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沒有大悲大怨,反而還透出幾分樂的味道。也許這正是陶淵明之所以為陶淵明的原因吧!東晉,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年代,從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國文化屈指可數的幾個人物,陶淵明首當其衝。《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內容雖不一樣,但作者對美好的嚮往卻始終如一。正因為這種追求,他才毫不猶豫地辭官隱居。

  後來的中國文人仕途失意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淵明,蘇東坡也曾說過“淵明吾師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還是他的文章吧!陶淵明從來就是為自己而寫,這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因為隱居才可能這樣,以此來舒展自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總覺得有一道門檻客客氣氣地把人擋在外面,而讀陶淵明的,卻就像在叩問自己的心靈,使得心靈深處無法表達的部分得以舒緩。正是這種心靈的共鳴,才讓這千百年來無數計程車大夫這麼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頭永遠溫馨的客棧,暴雨狂風大海上的安寧港灣。

  可以這樣說,整部中國歷史上像陶淵明這樣的,僅此一人。上古隱士的殘文斷章古怪而深奧,竹林七賢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緒。論隱士之文,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當然,在西方還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後的美國,梭羅獨自來到了瓦爾登湖旁住下,像極了當年的陶淵明。而他的《瓦爾登湖》也與陶淵明的意向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陶淵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這樣的人現在卻越來越少,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當看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時,是否聽到了一個高亢嘹亮的聲音在舒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2

  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殘陽染紅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雲捲雲舒;看那夕陽的無限美好;看那飛鳥的雙宿雙棲。

  鼻翼間圍繞著淡淡酒香,朦朧的月色下,我看見了滿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籬笆,一絲亮光在破舊的草廬顯現,穿過那盈盈月光下擁簇的菊花,推開“吱呀吱呀”的門。呀!這是陶淵明的世界。

  我看見你對酒當歌,笑得瀟灑自在,我看見你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知道你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願在那爾虞我詐,追名逐利的官場裡生活,你鄙棄官場隱於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潔純粹的身影深深的鐫刻在了我的心中。

  我欲問君,可曾悔過?君不答,卻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虛構的那個世界——桃花源。陣陣歌聲彷彿天籟,老人小孩歡樂無憂的畫面在眼前浮現。多麼愜意!多麼自由!那令人嚮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觸不可得。你懷著一顆純潔真摯的心,在那黑暗動亂的時代,追求著自己的理想,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天邊漸漸泛白。草廬結了點點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開滿了高潔而又淳樸的秋菊,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的眼倒影著這山光水色,微風拂過,吹起你滿頭白髮,攪亂了一窩淡黃。這一刻你與自然融為一體。你的一生追求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樂趣,你開創了古典詩歌的一個新流派——田園詩派。我在你的詩裡彷彿看見了那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一幕。讀到你的詩,再焦躁的心,都會被漸漸撫平。

  你從我的世界裡走過,每當我焦躁不安總會想起你的身影,那顆在淤泥中打滾的心,就會被慢慢洗淨,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與積極。是你讓我變了,變得積極向上,我開始過好每一天。我開始執著勇敢的去追求我的夢,因為你,我相信,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夢和想。

  陶淵明你是我心中的淨土,是那夢中的淡淡花香。

  陶淵明你隱了身,只是不想汲汲於富貴,只是不想為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滿身銅臭而保持文人應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闊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隱逸之先宗,開創了中國隱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僅在我心裡,還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裡。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3

  陶淵明筆下寫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掛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這麼想?認為他是對的,創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掛印退官,“種豆南山下”去了,但我們要去證明這個觀點,就要用一點數學知識。有一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即先說假如什麼是對的,按照已知條件向下推,發現不對,結論與現在的已知條件不一致,就可以反過來,說之前的那個假設是錯誤的。那麼現在讓我們想想:假如說陶淵明真的就“種豆”去了,那麼,他的詩,他的《桃花源記》,又是以一個什麼方式,什麼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間的呢?他早已“不復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麼留下的呢?

  細細一想,上文的話沒什麼錯,我們的假設透過一系列推論後發現不成立,這時的結論已經很明顯:它是錯的。陶淵明種豆歸種豆,但結論又告訴我們這不對,但他又確實歸去了。我們就順著結論,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對於這件事,結論也只剩一種了。

  那是什麼?他去“種豆”不會有錯,但他每一鋤下去,他種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獨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給了我們。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魚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飽經戰亂的百姓們。身雖種豆,掛印退官,但他鋤土,種豆,澆水,拔草,為的是百姓,為的是我們後人。縱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頂草帽,手握鋤頭,他又與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著官印的陶淵明又有什麼區別呢?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馬;陶淵明走了,掛印去“種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嗎?

  不,不能。無論他戴了多少個“虛擬眼鏡”,不論他走進了怎樣一個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記他是誰,他是幹什麼的——或者說他是為什麼而存活的嗎?

  不,不能!這不是他,陶淵明,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為了一方百姓而活,為了我們後人的一方淨土而活!他不能忘卻了這些,而僅僅在種豆,因為我們的結論告訴我們:這不是他——一個為百姓而活的人!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他是在當官是想著歸去呢,還是在“種豆”時想著百姓呢?這就是他吧,心遠地自偏,偏著偏著,回到了我們身邊,回到了百姓身邊,送來了一心耕種的桃源,送來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4

  在我看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去公職,歸隱醉心田園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誠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為我們自己做不到就不認可他人的態度。他遠離世俗,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能做出這樣一個決定,具有莫大的勇氣和無比堅韌的信念。

  但是,就算陶淵明做個逍遙自在的隱士,真的就是天天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嗎?不見得,他只是一個有志有才卻不得施展出來的落魄百姓。普通老百姓真的小富即安嗎?老婆孩子熱炕頭不過是對現實的妥協和自嘲罷了,誰人不是整天滔滔不絕熱衷於經濟走勢和國際局勢?很多人都有過“英雄夢”,只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而已。人類都有好奇心,都希望生活多姿多彩,比如希望愛情轟轟烈烈,希望事業蒸蒸日上,希望能夠建功立業。

  你看陶淵明飄逸灑脫,我看陶淵明落魄無能。因為人無論在哪裡生活,都要為自己的父母子女謀三餐,為他們的衣食住行負責。如果你為了自己的好惡,不願流俗,卻苦了家人與孩子,那樣的“獨善其身”是沒有了沉重的生活包袱,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汙,可是卻少了份責任與擔當,他那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般的笑容也就只有對著大自然抒發了,因為他和人類的生存規則是背道而馳的。

  人人都想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都想過超凡脫俗神仙般的生活,都想讓生命輕盈,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生而為人的悲哀,柴米油鹽的瑣屑,又有幾人能擺脫?小而為自己為家人,大而為國家,一個有志有才的人不應當為國效力嗎?“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才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光輝寫照。避世寫些虛幻的文章類似《桃花源記》來麻醉自己,迷惑世人,還不如多做些實幹的事來挽救國家與人們,比如滕子京,比如歐陽修,比如左宗棠他們連續遭貶不也在所貶之地做出了成績了嗎?

  陶淵明所過的生活是人人都向往的,脫離塵世的一切煩惱,不用卑躬屈膝不用曲意逢迎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過著讀書喝酒作詩的慢生活,但是他的灑脫只是看起來也很美。可真到做起來,太難!

  沒有酒精的麻醉,估計孩子的哭泣,家人的埋怨都能使你崩潰。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5

  高樓上,一個孤獨的身影正憑欄遠望,一襲長衣在風中顯得格外單薄。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他獨自吟唱著,低沉的聲音中滿含無奈與惆悵。

  陶淵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想一探究竟。不料那人卻已聽到了他的腳步聲,緩緩地轉過身來。陶淵明一驚,連忙作揖,說道:“在下陶淵明,請問閣下是……”“李煜。”“啊,原來是南唐後主,久仰久仰。”陶淵明連忙抱拳,“我剛剛好像聽到……你是在吟詩嗎?”“唉——”李煜嘆了口氣,“亡國之人,吟幾句排遣排遣心中的苦悶罷了。”陶淵明望向李煜剛剛遠眺的方向:“你還在想家?”

  “是啊!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只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我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我不懂什麼治國方略,更沒有什麼遠見卓識,有的只是這一肚子無用的墨水。大臣們說的對,‘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我愛我的子民。大宋兵臨城下時,我連打也沒打就投降了。因為我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就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的生命為此而受到牽連。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們的性命,我選擇了放棄江山,放棄王位,放棄自己的家。他們都認為我懦弱,他們哪裡知道……”說著說著,他潸然淚下。

  陶淵明見狀,忙走上前去,扶住他的肩,沉思片刻,問道:“你願意跟我走嗎?”“什麼?跟你走?”李煜驚詫地抬起頭。“我住在一個宛若世外桃源的地方,那裡依山傍水,屋前是自己種的田地,屋後是青翠欲滴的竹林。那裡沒有世俗的紛擾,沒有徵戰,也沒有爾虞我詐,只有青山作伴,綠水相依,蝴蝶翩飛,鳥鳴啁啾。我們可以觀鳥賞花,吟詩作畫,豈不樂哉!”李煜轉悲為喜,熱切地看著他,眼神裡充滿憧憬。“好!我們這就走。”於是,陶淵明帶著李煜,回到了自己的家。

  從此,李煜和陶淵明隱居田園,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6

  夕陽西下,留下一片執著的餘輝也漸漸隱去,皎潔的月光升上枝頭,落在書頂,瀉在筆尖,日復一日的循壞,使生活變得不像樣子,天地間的真善美都消失了嗎?無奈的回想一圈一圈盪漾開去,投入歷史的波流激起陣陣漣漪。

  他來了,帶著一陣陣菊香,帶來了與自然相合的闊達心境。面對官闕,他選擇了歸園,選選擇了自然的那份恰適。他追求的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有著‘阡迫交通,落英繽紛’的理想。它綻放了壓在了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豐碑永立在田間之上。

  揹負了太多的陰影,讓他真的好累好累,岑溺於過去,也必將讓失掉了現在與未來。於是他選擇了離去,離開這世俗的爭鬥,煩人的喧囂而來到南山之下,採菊品茗,一個人閒適清淨,與鳥為樂,與落英伴舞......他是如此清閒快樂。

  他一定是寂寞的,他常嘆息著與月亮飲酒。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讓他在山間孤苦伶仃。在一個渾濁的世道上,他失去了改變一切的信心。他心中的那份高潔註定洗滌不淨世道的汙濁。所以,他寧可離隱山間,也不願被凡塵所汙染。沒有人陪伴他的時候,他選擇入夢尋求另一個世界。他踩著淚光漫落得路途,卻更覺舒暢,至少那裡不會有官場上的貪得無厭,不會有世俗的爾虞我詐。於是,他笑了……

  歷史沒有送去什麼,他為如今的世道吟唱了一個陶淵明,一個在山間辛苦耕耘,緊衣縮食,而偏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者,一面反襯社會的明鏡,在鏡中,沒有落英繽紛的詩境,還呈現出一種令人厭惡的腐臭,一面歷史的明鏡照耀出了一個畸形的社會。何時,才有菊花開滿地,面對南山而坐的閒情?這位山間採菊的老者,您何時才會了了心願,何時才能不再孤單?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兩杯清風,拂醒南山的曙光,穿過東籬的柵欄。你認清米鬥中的渾濁,揹負荷月的草鋤,你遺忘沾露的衣裳。我看到你笑著閃亮的雙眸,眼神中也閃過一絲哀傷。隱者,不就是隱匿著疼痛的勇者嗎?

  我身處燈火闌珊的世道,驀然回首時,我依然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位老人:舞著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旁紛紛落下,遺留萬世芬芳。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7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題記

  易經有言“初九,潛龍勿用。”因此,我更願意喚你另一名字——陶潛。

  潛藏的龍,無法施展。何謂也?孔子曾於《易傳》中解釋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

  陶潛,你為一潛龍,騰飛於九天之上,排空馭氣奔如電,上窮碧落下黃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而你何能在渾濁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龍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與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災?

  歸去吧!龍騰千里,帶著滿身志向,帶著龍者之傲骨,帶著你未被黑暗官海汙濁了的金鱗,盤踞回故里。寧可無水而身死,也不可於黑暗官海中汙濁你的龍鱗。於是騰雲而起,發出一聲震耳發聵的龍鳴“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你戀田園,應是秉性。猶記你說:“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對於一位天性熱愛自然,不喜逢迎,無奈置於仕途的人中之龍,沉浮於官海,有何快意可言?迴歸田園,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雖生之行休,卻精神永存。

  當你賦下《歸去來兮辭》,淡然歸田之時,你便已經成為了“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當後世歐陽修讚道“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時,已揭示了官場上少了一個碌碌的小吏,文學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實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願你高潔的靈魂可以在你筆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飲酒,撫弄你的無絃琴。希望你的宅邊仍可有五棵柳樹,更盼陶潛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向來天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我於今日輕吟朱熹此詩,清酒一杯釃於菊源,那裡應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8

  文化在歷史中積澱,歷史在時光的流逝裡形成。在這時光中,物是與人非。人心的沉浮,本性的尋與現,內心痛與樂,是經常有的,而那文化卻這變化中長久的保留下來,與文化一起留下的,還有那守護文化的人。

  在夢中,我曾看見一片菊花的海洋,就如同歷史長河一般,在那裡我看見了許多的人,有化酒為歌散發弄舟的李白;仕途低落依然心胸豁達,不與世俗同流的蘇軾;九死一生,卻依然捨身取義的文天祥;以遠離官場卻依然心繫國家的龔自珍。

  卻唯有他,吸引著我,使我不願從夢中醒來,那就南山籬下的一朵幽菊,喧器塵世中的一位清佛,他是陶淵明。

  踏過已長滿青苔的石階,推開參差不齊而有一些歪斜木柵欄,我看到了你,我卻是感到一陣空寂與心酸,你雖看不見我,但我早已望穿你的內心,“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元亮兄,你又如何做到此等境界?這是你內心的追求,但你又如何保持你偉大的本心呢?“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這話就是最好的答案吧。

  你不甘碌碌無為的度過一生,你不想讓你思想與平庸之人相似,所以你幻想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好一個安定,快樂之地,這因該也是你所向往與追求的吧。

  為了這“久居攀籠裡,復得返自然。”你變得一無所有,你的衣服常常是破的。打了無數的補丁,甚至連補丁都打得歪歪斜斜,也對。出身名門的你怎可能會使這類煩瑣的針線活呢?你坐在不蔽風日的破廬之中,四周的牆上空寂,簡陋的傢俱放在凹凸不平的地板上。被風一吹也跟著左右搖動,簞瓢屢空的日子本就很難度過,然而性嗜酒的你家中竟無一滴酒。如此清貪的生活你可曾後悔過?我知道你從未後悔,因為這換來了你不為鬥米而折的腰。

  漫步於東籬之下,吸吮這花香,無意見著了有山那厚重的身影,你此刻是多麼的'自由。我想這就是你的追求與嚮往,這可悲,可嘆嗎?好一個陶淵明啊!

  你的身影在文化中留下了無人能及的腳印,在夢中遇見你,是這般的驚喜,又這般的熟悉,你所承載的便是我心中文化的內涵——你隱了身,卻修了心和性!你是真正的英雄。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9

  世有一狂人,身處東晉時。

  其一狂也:隨性自然。其入世時,做一小官,不喜拘束。閒來田中飲酒,迎官之時,不淨手,不換官服,以此狀態相迎。隨性喜自然,永不會刻意改之。其真性情甚為坦然自在,吾欣賞其。

  其二狂也:厭渾濁之官場。人人皆希望入官場,其卻憤然辭官。因何,另其寧入田園,不可入官場?只因,官官相護,官官奉承,讓本想為國奉獻的他,失望至極,憤然之下,放棄做官,而選擇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

  其三狂也:時隱時官。41歲前,其希望為國為民,但是,一次次失望讓其時隱時官。出世入世,有誰能看見其心中的惆悵與徘徊?在入世與隱居的分界線處彷徨不決,猶豫不定之時;在採菊悠然,飲酒論文之時;在心中失意,遊玩山水之時,你是否希望覓一知音,將心中之苦楚,心中之彷徨,心中之失望,心中壓抑著的一切通通訴與知音聽?可惜,在此世間知音難尋。

  若是可以,吾真希望可以來一場穿越,與其相識、結交,煮酒論詩、論平生,四處遊山、採菊,惜時不與吾,今日吾僅能贊其人,品其文,念其詩,賞其性。

  瀟灑隱居的表面下,是無人得知的惆悵心。“舉世皆醉吾獨醒,舉世皆濁而吾獨清”,其雖喜酒,卻又是這世間最清醒之人,同時又是這濁世中的一朵清菊,這豈不是其之悲哀?這朵清菊不願看見這濁世之汙,以酒浸染,希望醉後不見這汙濁,可偏偏成了清醒之人,親眼見到了現實之殘酷,眼睜睜地看著現實打破美好之幻想。

  為躲避現實,為保持清白,願隱入田園。其文多述歸園之樂,可為何樂中藏悲?是你放棄了入市,還是現實之殘酷傷人太過,讓你被節節逼退,無可奈何,失望至極?是你選擇了田園嗎?為何吾卻看見的是田園選擇了你?若非官場之汙濁,若非對官場失望透頂,若非在官場之汙濁之地已無立足之處,其豈會步入田園淨地?若心中無猶豫,無入世做官之念,其豈會次次做官?若不是厭惡至極,其豈會終生不再入世,終生不再入官場?

  世有一狂人,濁世之清菊,此人乃陶淵明是也。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0

  放眼坱圠無垠的歷史帛書,或是瘡痍滿目,亦或是盛世灼灼,千古風流人物也是各具情態,獨領風騷。卻鮮有人同你一般,有著“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林”的思想境界。我洗去浮世閒塵,棹一扁孤舟,尋你同行。

  魏晉,一個不太平的時期,官宦暗鬥,民不聊生。你卓然於此,深感紅塵之紛擾,只得穿越田園,躬耕西疇,故曰:“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你搔首白頭,鬃中青絲不在,歲月的匕首在你眼中畫下萬丈深淵,也在你的心中埋下數載苦痛。掩上窗牖,眉結深系,我料想滿目餓殍遍野,草枯木折之景觸動心扉了吧?

  刀戟聲沙啞,漫天黃沙散飛著,幾代枯榮被你盡收眼底,暗紅的眸子貯藏了半世愁苦。你憤筆潑墨,寫下“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便披上一簾芳菲,抬步起行。

  一年的伊始,你坐車載舟,尋壑經丘,身後的亂世塵囂,便也逐漸去了。望著眼前蒼茫漢霄,你心中大悟,原來這,才是你想要的生活。遂有了“少無適閒韻,性本愛丘山”的感嘆。

  你落腳於一戶偏僻幽靜之地,一出門,便是景。

  靉靆雲霧,嫋娜輕煙,滿目綠意在眼前肆意滋長。遠處白瀑如煙,泠泠水聲在山間漰湱,西邊高崖森壁爭霞,綠蔭成癮。你,便穿梭於滄山映水間,好不快活。整日奏著蟬鳴鳥啼,浸在山林之趣之中,你“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仔細打理著屬於山間,也屬於自己的一畝良田,一隅方寸。閒時把酒話桑麻,含觴賦詩,樂得清閒安然。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樣子。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你安於現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於阡陌間,歇於花樹下。落英繽紛,打破了山間少有的寧靜,風葉摩挲,述不盡這萬水千山的靈澤,風塵契闊,你行路且歌,悠然漫步於月下、河上、山間……所到之處,皆得安閒。

  究竟是什麼,讓你沾潤上世間少有的傲世風骨。你掙脫樊籠,脫離宮海,只為尋得心中想要守住的一份寧靜,一份安然,我們隔著千歲洪波,漫步魏晉,漫步山水間。

  一段亙古的同行,讓我真正懂得了你——陶淵明。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1

  午夜,靜的出奇,只有我託著腮幫在冥思苦想一道參賽的作文題“我的未來我的路”是呀我的未來在哪裡?我要怎樣走好我未來的路呢?

  忽然我聽到有人在吟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這是在哪裡?”

  推開窗戶,放眼望去是一片菊花園,菊花的香氣隨風飄來,一個穿著長衫的老者在園中賞菊,難道他是陶淵明,難道這是晉代。我迫不及待的衝入菊花園,想一探究竟!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石桌,上面放了一個酒壺,一個酒杯。陶老先生的生活可真自在,勞作之餘還忘不了飲酒作樂,我心裡想到。真的印證了那句話“酒是他的鐘愛,菊是他的化身”。放眼望去,菊花園的盡頭是一片桃花園,我眼前一亮,心想這該不會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吧!真的好美!眼前的老者五綹長髯,“那該就是陶淵明瞭吧”邊想邊走近他。

  “您好,請問你是被人尊稱為五柳先生的陶淵明陶老先生嗎?”

  “是的,小老兒就是。”

  “太好了,陶老先生我終於見到您了,我是從二十一世紀來的,你對後人的影響甚大,貌似從小學開始我們老師便開始學習您的著作......”我激動不已的說道!陶淵明只是用手捋了捋他白花花的鬍子沒有說話,我想可能是我太過唐突了吧,但管不了這麼多了。

  突然我想到了困擾我很久的問題。單刀直入地問:“陶老先生,請問您為什麼放棄了官場,而來這裡隱居呢?人們都稱讚你不慕容華富貴,可是您不覺得您這也是一種逃避嗎?您來這裡不是就不能為廣大的蒼生服務了嗎?”陶老先生很詫異,但還是說:“年輕人,你說的可能有道理,但我秉持的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跟從我心吧,我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我只做好我自己。”

  做好自己,是呀,我突然釋然了。

  我與陶老先生一同走入桃花園,一位老奶奶和一群小孩在玩鬧,許多人在大樹底下聚餐......“我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和諧與寧靜。

  幽幽菊香與他為伴,濃濃香酒自飲自樂,下地耕耘自給自足,這就是偉大詩人陶淵明選擇的平淡寧靜的生活。

  一聲脆響,我一驚,原來是一場夢,但是我知道我該寫什麼了。我提筆在稿紙上寫下“與陶淵明對話”。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2

  看!那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那個“戴月荷鋤歸”的農夫。他,就是陶淵明。

  他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卻忘記了宮場的失意,忘記了仕途的不達,記住了世人的渴望,寫出了心中的聖地。他心中的桃花源,離得遠遠的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

  陶淵明解甲歸田後,生活十分拮据,後來在叔父的引薦下,於彭澤縣任了一個小職。年底,郡督郵來縣巡查,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整齊去恭迎都督郵。陶淵明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便解印去職。

  “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以交病。”陶淵明寧願餓肚子,也不願違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跡官場,他潔身自好,擁有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那種灑脫。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念舊林,沉魚思故淵。”陶淵明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任,身不由己的生活,迴歸田園。

  陶淵明愛酒,他的詩作中幾乎篇篇有酒。他曾說:“性嗜酒,而家貧不可以常得。親舊知其這樣,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除去酒,陶淵明此生最喜歡的便是菊花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幽幽香菊與他為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他的生活自由自在,他的身上洋溢著清閒與曠達。

  陶淵明,一個窮苦詩人,飢寒的生活處境讓他體驗過“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的困窘,他經歷過如此的困厄,卻十分清醒,既不相信是運勢所致,也不後悔自己選擇的錯誤。

  面對南山,他好像徹底忘記了那些不快,選擇了坦然與淡泊態。他可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心理的賞析與共鳴才是真的的天籟之聲,琴上無弦又何妨?他可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能維持自己生活的閒適,而不必“心為形役”。

  陶淵明,一本無字的書,告訴大家在汙濁社會中不可以隨波逐流,告訴大家生活短暫,應當灑脫、曠達。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3

  他從小受儒家學說的影響,有著為民謀福的志向,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過只是參軍,九品的小官。而後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對仕途的厭惡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使他寫出:“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而在《飲酒》、《雜詩》中他說:“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少時壯日厲,撫劍獨行遊。”說明他一開始就有隱居脫世的想法。

  他過著安適的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在這,為生活他也不忘:“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為此他無怨無悔,“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他開墾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長,一場大火使他一貧如洗,幾畝荒田,幾間茅草屋就這樣消失了。他曾說:“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為此“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雖說家貧,但仍保持“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他在去世前的兩個月,寫下相當於告別詩的《輓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輓歌(其一)》中寫下:“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為自己歸天已經做好思想準備。而他又在《輓歌(其二)》和《輓歌(其三)》中抒發對死亡的感慨與虛想。

  他死去之後首先是他的好友——顏延之,為了紀念他,寫了《陶徵士》。“靖節先生”的由來也就是他的好友給予他的稱號,他的田園詩則更受梁朝太子蕭統的推崇,可謂愛不釋手。就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蘇軾都是崇拜他的文豪,愛國詩人辛棄疾在《念奴嬌》中:“須信採菊東籬,離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陶淵明最高的評價。

  陶淵明,他永遠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隱者。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4

  在勞動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潤下,陶淵明的詩文,生機蓬勃,透著一股空山新雨後的青草味,給人幽然有安靜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淵明的詩句,心靈上再一次與他相遇。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官場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對名利的追逐,對富貴的渴望,與陶淵明心心念唸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給陶淵明種下了一個“入仕”的夢,29歲的他第一次走出了書齋,可憐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練道;40歲的他最後一次做官,但終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條所辭官。就這樣,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氣,也需要情懷。只有極致的情懷才能讓一個在一次次的放棄中不斷堅持。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終究是屬於自己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終於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東皋,這裡或許才真真正正的屬於他,四十二歲,開始努力經營自己的後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種下了一個“不羈”的夢,或許這才是陶淵明心底的聲音。李白曾寫過“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陶淵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讓李白喜愛。可李白的灑脫是狂傲,陶公的灑脫是堅守。一方宅院,一把鋤頭,一張方桌,幾位鄉鄰,在這裡,陶淵明耕作著,單純著,也快樂著。“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心靈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滌,“性本愛丘山”,本性如此,夫婦何求!

  只需一壺酒,何問來者誰?大詩人終究還是離不開酒的。“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陶淵明定是與人相談甚歡;“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酒酣,彼此去後院蒐羅喜歡的蔬菜,水果,無心政治,一身輕鬆。劉伶對書童說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裡,你埋我在哪裡”,深得陶公之心,於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熱愛無關他人,真正的從心,真實的存在。

  在面陽坡曾遇見陶淵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閒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5

  陶淵明是位隱士,也有人稱其為逃避者,逃避亂世,亂政。

  陶淵明的一生,五任五隱。五任是為了養家餬口,五隱是為了自潔。當時官場混亂,陶淵明力求潔身自好,已委實不易,當無法在官場堅求內心時,他心一狠決心隱居。

  對於當時的政局,陶淵明起初絕不是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縣城。從他的《桃花源記》中也能看出他對世況的嘆惋,我甚至敢說他有想過變法維新。可光從他在縣城執行的來看——改革觸動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這似乎不可能實現。如果他堅持變法,那麼等待他的是什麼?是被掌權者迫害,是被捲入棋局,從此墮落成和別人一樣的毫無尊嚴。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給他變法的機會,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到國民的支援,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後的種種而不使國家再度混亂?這樣挨個的排除,他成功的機率幾乎為零。

  在是否應該選擇這條不歸路時,他做了一個理性的決定:放棄幾乎無法實現的願望,同時又能保住尊嚴,那就是隱居;如果我沒有能力與勝算,那我就在個人底線之上求自保。這是理性的選擇,這是認清了自我,只有當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價與回饋,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隱居的基礎上,他為自己締造了理想王國:桃花源。那裡寧靜美麗,沒有戰亂和貧窮,大家都怡然自樂。那裡的人都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足夠好,外面十分混亂,沒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夠安逸。像陶淵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過得也安穩,我有把握過好隱居的生活,變法有可能讓我名垂青史,但風險太大,不如腳踏實地的種地。

  有時候希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我們總要在理性和衝動之間權衡,若不值得我們冒險,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6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每每讀起《五柳先生傳》,便感到與一位閒情逸致的志士交流,他彷彿就在我身邊,等待我能讀懂她閒靜少言背後的熱血人生。

  遙想當年,中華神州大地上距今約1500萬年的時代中,出現了一位宅邊有五柳的詩人――陶淵明。如果說莊周隱居則多出於個人性情――不服儒家之道;如果說諸葛亮隱居則多出於外界因素――暫避當時的戰亂。那陶淵明則兩者都有,一是為東晉王朝昏庸無為的統治者,二是為自己的志向而隱,於是他淡泊名利,不想出世的性格深入我心,但慢慢長大,再讀陶淵明的詩,竟讀出了另一番滋味。

  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辭官,先後又做過鎮軍參軍、建威參軍等職,後任彭澤縣令。點點滴滴說明,他還是有一腔熱血而非一心向隱的,只是當時歷史條件的束縛,加之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本性,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等的原因,他才無奈歸隱。顯然,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明智的。

  有人說陶潛消極遁世,我認為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筆下寫著“富貴非吾願”時,心中又何嘗不想“閒居亦非吾願”呢?

  他筆下寫著“閒靜少言,不慕榮利”時,心中又何嘗不想“時不利兮”呢?

  他筆下的話,心中的願,從未被填滿。

  他沒有死心,所以才遺憾,而遺憾又正是他作詩的原因。

  遙想陶淵明當年,世俗黑暗,世態炎涼,故無奈隱居。重巒疊嶂遮不住他的才氣。他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經典詩文,不朽佳作。

  他無法飛黃騰達去做官,去朝廷輔佐聖上,但他用另外一種一種方式,報效了祖國。後人皆稱陶淵明為“平淡之宗”,只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他一字一句下,平靜溪流裡的波濤洶湧。

  且看今朝勝景,國際富強,繁榮昌盛。作為未來祖國棟樑的我們豈不更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讀他的詩時,他彷彿就在我的面前,他的感情化為一段段動人的文字,在我指尖跳躍,心頭盤旋。那一刻,才是真正讀懂了他。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7

  我穿越時空,落到一個小菜園子中,小徑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個老翁,他的兩鬢有些斑白,兩腮的黑鬍子隨風而飄,手中拿著一個破竹竿在地上四處敲著,身上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花衣服。麼非這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嗎?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來身子搖搖晃晃地。於是我上一戶人家去打聽,人們說他經常被他的朋友請去喝酒,去了就一定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會立刻就走,不會一點也不好意思,這更像五柳先生了。

  於是我問到了他家的住宅,一到門口,門簷低矮,走進院子,廳堂窄小且簡陋,住宅四周都種著柳樹和桃樹,現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紅柳綠,鳥鶯啼飛。柳樹垂下它嫩綠的枝條;桃花綻放出它粉紅的花瓣;鳥兒唱出了婉轉的歌聲。宅子裡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剛才的那位老先生嗎?我跑了過去,他起先有些驚訝,不過一小會他就摸了摸他的黑鬍鬚,笑著說;‘既來就是客,來坐下吧’。他將她身旁的凳子拿給了我,哇,這裡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巒重疊延綿著,上面長著嫩綠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將山巒浮著似地,飄飄蕩蕩。這水綠的是山倒影出來的還是他真的就這麼綠呢?

  他坐在旁邊,靜靜地釣著魚,神情盎然自樂,我問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貧窮,為何還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我帶著不惑。這時門響了,來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聽五柳先生稱他為‘道濟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過去,那個官宦人家好像是來送錢的,並這樣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鬍子,將送來的錢推了回去,‘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多麼謙虛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頓時也悟出剛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辭官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志而益堅。

  樂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罷了。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8

  話說陶淵明在山裡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彈指間就到了2020年。因為工業的飛速進步,陶淵明所住的地方汙染愈來愈緊急。他一早醒來,剛想“採菊東籬下”,就看見菊花都蔫了。

  “哎,這兒環境愈來愈不好了,得重新找個有漂亮風光的地方生活。”陶淵明自語道。於是,陶淵明就向各個區域開始了風景考察。

  有一天,陶淵明來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連綿起伏的山脈,鬱鬱蔥蔥,雲蒸霞蔚。他爬上了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吳田山,不禁感嘆:“啊,這山是多麼巍峨壯觀呀!”。陶淵明傲立在山峰上,近看旁邊千奇百怪的石頭,遠眺山下漂亮的風景,深吸著清爽甜潤的空氣,舒展著胸膛:“這兒風光多秀麗呀!”

  只見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像銀白長龍在山脈間盤繞著,通向更精彩的世界。陶淵明決定順山而下,繼續考察。江水騰湧,碧波粼粼,龍津江猶如一條玉帶蜿蜒前進。江畔或是三五成群的洗衣婦笑聲朗朗,或是三三兩兩的垂釣者持竿靜候。陶淵明被這一悠閒景象吸引住。江濱則是一座漂亮的公園:無數的小草編織成一條碧綠的地毯,五顏六色的花兒就像地毯上跳躍的音符,婆娑的綠樹就像一把把撐起的大傘,小鳥歡快地展示著它那婉轉的歌喉,遊人輕輕地邁著愉快的節奏,此情此景讓人悅目舒心。陶淵明心曠神怡:“好一個悠閒自在的地方啊!”

  陶淵明跟伴隨遊人前行。聽到一位遊客對他的小孩說道:“寶貝,快看,這是剛建設的花卉大道了!”哦?花卉大道?陶淵明慕名賞析,只見路旁繁花似錦,哪種花都有:玫瑰啦,鬱金香啦,百合花啦……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卉大道兩旁是一棟棟錯落別緻的大院子,紅牆綠瓦,翠竹掩映,這部分大院的名字叫:工廠。

  “太美了!這是什麼地方?在這地方生活最好不過了!”陶淵明開啟地圖查詢,上面赫然印著兩個字:長泰。從此,陶淵明在長泰縣過上了愜意的生活,他開心地吟誦起詩來:“採菊龍津江畔,悠然見吳田山!”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19

  燈下夜讀,正讀著陶淵明的文章,忽然一陣眩光,再次睜眼,我已置身於一個官邸門前。往裡看去,陶淵明正坐在堂中,雖身著粗布短衣,神情卻悠然自得。我快步走上前去:“久仰先生大名,今夜可否有幸與君暢談?”他先是驚訝地看著我,卻又轉而開懷大笑:“來者是客,還請坐下與我共飲此茶!”

  突然,一人影急急走了過來,細看原來是一個官差:“我是上級督郵特意派來告知您的,官人說,您得穿好官服,並整頓好轄區,否則……”官差頓了頓,“大人您前程不報啊!”這讓陶淵明很是憤慨,“區區一介督郵,竟有這麼大的官架子。”他越說越生氣,突然吼道,“我豈能為這區區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說罷,遣走了那人。卻轉身將自己的官印拴到房樑上,準備離去。

  我趕忙攔住他,問道:“您這麼輕易放棄官職,不後悔嗎?”他答道:“後悔?不,我自己怎麼能屈服於那一個小小的田野村夫呢?我寧可過清貧悠閒的生活,也不願再踏足這黑暗的官場半分。”我不禁讚歎:“先生真是個有傲骨,不趨炎附勢的人啊!”他哈哈大笑著,大步邁出了官府。

  我跟著他一路走到了他隱匿於樹林的家,兩個僕人遠遠看到助人就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家裡的幾個小孩也拍著手蹦跳地跑了出來。此時的陶淵明,卸下了官場上的拘謹,只留下了那從容不迫的氣度。

  天剛要亮的時候,他就拿起了鋤具,慢悠悠的走在豆苗地裡,看見那些稀疏細弱的豆苗和叢生的雜草,他不禁笑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使願無違。”他的背影融著早晨的星辰,散發著耀人的光芒,現在的他,才是最真實的他。我看著他向前走,離我越來越遠……

  猛然驚醒,才知南柯一夢,仍然回味著剛才與陶淵明在一起的經歷。他的詩就和他的人一樣,悠然自得,碎銀所欲;他為人更是不屈於權貴,不為五斗米折腰。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應當過著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環境影響而跟著改變。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20

  陶淵明的飄淡,即便到了今天,也仍能從幾頁文字中讀出,一種隱逸之美。他就是隱士,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裡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

  非常難想象,在一個無米無炊的境地如何才能活得這樣自在。沒大悲大怨,反而還透出幾分樂的味道。或許這正是陶淵明之所以為陶淵明是什麼原因吧!東晉,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年代,從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國文化屈指可數的幾個人物,陶淵明首當其衝。《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內容雖不同,但作者對美好的嚮往卻一直如一。正由於這種追求,他才毫不猶豫地辭官隱居。

  後來的中國文人仕途失意時第一想到的便是陶淵明,蘇東坡也曾說過“淵明吾師也”是不是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還是他的文章吧!陶淵明從來就是為自己而寫,這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由於隱居才可能如此,以此來舒展自己。讀其他人文章的時候,總感覺有一道門檻客客氣氣地把人擋在外面,而讀陶淵明的,卻就像在叩問我們的心靈,使得心靈深處沒辦法表達的部分得以舒緩。正是這種心靈的共鳴,才讓這千百年來無數計程車醫生這麼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頭永遠溫馨的客棧,暴雨狂風大海上的安寧港灣。

  可以如此說,整部中國歷史上像陶淵明如此的,僅此一人。上古隱士的殘文斷章古怪而深奧,竹林七賢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緒。論隱士之文,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當然,在西方還是找得出一樣的,在千年後的美國,梭羅一個人來到了瓦爾登湖旁住下,像極了當年的陶淵明。而他的《瓦爾登湖》也與陶淵明的意向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陶淵明身上,我看到了大多數人的影子與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如此的人目前卻愈加少,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當看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時,是不是聽到了一個高亢嘹亮的聲音在舒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21

  陶潛,你埋沒於世間的滾滾紅塵中,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的大志。你的名字如同你一生的信念,潛,潛進與外世阻隔的世外桃源中,潛進你一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另一塊淨地。悠然地採擷一朵神聖的,看世間紛擾。

  你理想的家是如此的與世無爭,彷彿是撥開白雲後顯現那湛藍天空一樣的純淨無暇。裊裊炊煙勾勒出夢境一樣的田園。小路交錯、老幼歡樂、雞犬相鳴、人心相惜……如此一個天堂,被你讚歎地如此美妙。世間何能尋覓這樣一塊聖地淨土,唯有你帶著我們,找尋一塊這樣無法言喻的美麗山水。

  後人們寄予你一個田園詩人的名字並不是沒有道理。你喜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遠離世間的風塵混亂,歌嘆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拋離世俗,迴歸自然是你的信念宗旨。東晉末年的時局動盪、宗室內部的鬥爭、軍閥對政權的野心……使你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減。因為你與生俱有的本性無法和現實調和,因此你選擇了一個解脫自己、解脫人生的方式——與世無爭,覓一方讓自己心情寬闊的淨土,在那裡度你為後人歌嘆的後生。

  你喜愛為自己斟一杯留香口齒的酒液,承認“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有著“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的生活,卻帶著“晏如也”的心情。“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這就是你真實生活的寫照。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似你一般的人自古有幾個?從風塵中走出,歸隱田園,與世無爭。在現時生活中,這變成了一個難以實現的事情,然而同時也是一個無限嚮往憧憬的夢想。為自己斟酌一杯酒,寫下自己闊達的心情,手執菊花,走過清風吹拂的林間小道,與僕童度過每個陽光充實的下午,這必定是每個人都憧憬的無憂無慮的生活。陶淵明給我們帶來了我們無法觸及的,卻能夠感受到的田園世界。

  感謝你,帶給了我們不一樣的世界。

  陶淵明的作文800字 篇22

  親愛的陶淵明先生,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我回到了古代,與你一見如故。

  夢中,我與你相遇,我們先共酌一杯小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你是愛酒的。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其同飲。你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多少次你“悠悠迷所留”,只為“酒中有深味”。對你來說,飲酒已成了你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樂趣吧。

  眾所皆知,酒乃是文人墨客皆愛之物:蘇軾舉杯對明月,發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感慨;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詩句;邊塞詩人岑參吟出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千古佳作……可到最後有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喝得大醉來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公您也可謂文壇中愛酒的人。你能告訴我原因嗎?我想,你或許是用酒來沖淡內心的痛苦,減輕精神的壓力吧。在醇香的酒中,你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灑脫、豪放與不羈,將生活看作一杯苦中帶甜的美酒。

  夢中,我與你相遇,我們共同探討人生。你“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歸隱,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你的品格、節操與東晉腐敗的官場格格不入,少年時受傳統儒學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的壯志,可你的理想在當時是難以化為現實的。你單憑一己之力,無法將那麼黑暗的社會整治過來,於是,你便選擇了辭官歸田,遠離塵俗,選擇了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選擇了過那“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田園生活。雖然辛苦,但自得其樂,至少不用整天面對那些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正人君子”。

  那一日,夢中與你相遇,我倍感榮幸。

  有人說你是菊的化身,因為你擁有菊的一切美好品質;但我認為,你應該是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你的品格將一直感染、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