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

  陶淵明是偉大的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具有“田園詩人”之稱。雖然您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您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令我們驚歎,您在我們心中播下了人世間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讓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1

  今年三月,又到香坪山.眾人坐下打牌時,獨沿林間路徑入深林,零散的人聲漸無,偶有飛鳥從樹林裡掠過的聲音和啼叫,八角樹淡淡的清香飄在鼻翼旁,許多說不出的氣味若有若無似精靈般來訪.幽林深處,萬籟俱寂,跌坐青苔上,此刻哪怕石化了都沒關係.遺憾的是,時間並未停滯,樹葉間光影變幻,只是讓我天地間神遊.一句詩忽然冒出:“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陶淵明自林間走出,說了如此簡單的一句,把你想說而說不出來的都說了.

  呆坐許久,繼續在林中行走.這會聽見了牛鈴的響聲,三頭水牛悠然而至,絲毫不怕人.一頭牛脖頸下掛的鈴鐺居然是木頭的,實在難得一見.伐木的農民也蹣跚來到,憨憨一笑,水牛原是他們趕來拉原木的.此外,空山不見人——再沒遇到如我般無所事事爬山望遠的人.

  找個可登山臨水之地,隱居吧.陶夫子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在這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種豆南山下”,有“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這些詩句你不知道它屬於哪篇,但就像撞見多年不見的舊友.懷才不遇,去國懷鄉,落魄文人常借陶詩消磨或拯救自己.陶淵明開了個頭,後人效仿,無人超越.差不多一百年前的那位林統領呢,他到香坪山,處江湖之遠,在林泉之間,會讀陶詩嗎?會為俗事煩擾嗎?其實我想他是無法超脫的,做鄉紳、做頭領,仍舊一大堆俗事等著他,況且那時正是大變局,他又怎能置身事外?

  翻出陶詩,讀上幾篇,記得幾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偶見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的話:“我默禱你們都能不負此生.我希望你們能儉樸地生活、能過高尚的生活、能過謙卑的生活.”看,陶夫子,你的詩意還在時間河流深處川流不息.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2

  微風拂,夜闌珊。又是一個月明星稀之夜,我手捧《歸去來兮辭》,卻漸漸沉入了夢鄉。

  依稀中,薄霧蒙朧。一位高吟“但是願無為”的老者進入了我的視野。那老者手持荷鋤,悠然自得的心境便可從他那微笑的雙眼看出。我上前詢問他的姓字,老者答曰:“本人乃陶淵明是也。”我趕忙深深作了一揖:“不知是五柳先生,失敬,失敬。”那老者竟是陶淵明!我卻心生疑惑:以五柳之才華,早應成為國之棟樑,為何在這山野間勞苦耕種?

  我與五柳先生並排走在田間小路上,我將我的.疑惑與其說之。五柳先生聽後竟仰天一笑:“性本愛丘山!”我驚愕,不解道:“宮室之美,妻妾之奉,無不強丘山數倍啊!”陶淵明嘆了口氣,無奈的說:“誰人不想要那宮室之美,只是……嗟夫!如今君主昏庸,佞臣當道,使我等無處落腳啊!這朝廷已成了一個大染缸,我等怎能被它所染?只能來這無車馬喧的幽靜,以澹泊來明志啊!”五柳感嘆著,臉上滿是憤恨與無奈。

  未幾,我與五柳邊來到了一座草屋前。“這……”我望著草屋,卻不知這是何處。“此乃吾之棲身之處,姑娘請坐。”我雖應聲坐下,可眼睛卻離不開那簡陋的茅屋。“陶老先生,以您的才華,您完全可以在山上搭一間像樣的宅院,可是這……”五柳先生笑著答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山間豪宅與市井危樓有何區別?”“不,先生,您是否聽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您既然已知心遠地自偏,您為何還要來此幽靜且不復出焉?您何曾想過您的退隱是棄人民水深火熱於不顧,是見天下大業敗落於不顧,是棄深明大義於不顧。您怎能自詡性本愛丘山便埋沒於丘山,吟唱但使願無為卻不在理會民之所願!這不與您崇尚的精神境界相悖嗎!”

  五柳先生竟愣住了,轉身,久久不願再說話。

  一陣寒風吹過,將我從睡夢中吹醒。抬頭望天,依舊月朗星疏。月光鋪灑在我身上,卻不知剛才,我與陶淵明有個約會。

  與陶淵明相遇作文3

  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讀過您的詩,比如田園詩,詠懷詩,飲酒詩,聽過您的事蹟。從對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們最近在學你,我知道,你有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和“採菊東籬下”的悠然心境。嚮往的社會是和平與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社會;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無身外之求的人生;喜愛的人生環境,也是恬靜而充滿自然之趣的鄉村。由於這些追求,使他大多數的田園詩呈現出沖淡平和、曠潔悠遠的外貌,但其背後卻充滿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惡與不安,對人生短促、身感無所感的焦慮。

  與您的初識是你的《桃花源記》您描寫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的社會。

  近期我們學了您的幾首詩,我我對您的詩充滿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歸園田居》。您寫了您種豆的辛苦,可是種的豆,卻沒有幾顆,我喜歡您歸園田居,其樂悠悠的做法。我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樂

  詩人秦觀在少時讀書和後來治學道路上分別遇到了什麼問題?大家瞭解哪些資訊?

  秦觀在少時讀書和後來

  少時讀書:“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於不勤”或“少而不勤”.後來治學:“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於善忘”或“長而善忘”.

  秦觀的軼事典故

  少遊為黃本校勘甚貧,錢穆父為戶書,皆居東華門之堆垛場。少遊春日作詩遺穆父曰:“三年京國鬢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日典春衣非為酒,家貧食粥已多時。”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詩話》

  王右丞二月十一日生日。程文通諸人前期袖詩草謁秦太虛,問曰:“右丞生日,必有佳作。”少遊以詩草示之,乃押九青韻俱盡。首雲:“元氣鍾英偉,東皇賦炳靈。蓂敷十一莢,椿茂八千齡。汗血來西極,摶風出北溟。”諸人愕然相視,不敢更出袖草。《桐江詩話》

  秦少游晚出左掖門,有詩云:“金雀觚稜轉夕暉,飄飄宮葉墮秋衣。出門塵漲如黃霧,始覺身從天上歸。”識者以為少遊作一黃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遠到。《詩話總龜》

  少遊紹聖間以校勘為杭倅。方至楚泗間,有詩云:“平生逋欠僧房睡,準擬如今處處還。”詩成之明日,以言者落職,監處州酒。人以為詩讖。《王直方詩話》

  呂申公在揚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預擬口號,少遊遂有“照海旌幢秋色裡,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是日微陰,公雲:“使不著也。”少遊復作一篇雲:“自是我公多惠愛,卻回秋色作春陰。”《苕溪漁隱叢話》

  東坡初未識秦少游,少遊知其將至維揚,作坡筆題壁於一山寺。東坡果不能辨,大驚。及見孫莘老,出少遊詩詞數百篇讀之,乃嘆曰:“向書壁者,豈此郎也!”《冷齋夜話》

  廌謂少遊曰:“東坡言少遊文章如美玉無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遊曰:“吾少時用意作賦,習慣已成。誠如所諭,不畏磨難。然自以華弱為愧。”邢和叔曰:“子之文銖兩不差,非秤上秤來,乃等子上等來也。”《師友談記》

  少遊嘗以真書題邢敦夫扇雲:“月團新碾瀹花瓷,飲罷呼兒課楚詞。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山谷見之,乃於扇背小草題一詩云:“黃葉委庭觀九州,小蟲催女獻公裘。金錢滿地無人貫,百斛明珠薏苡秋。”少遊後見之曰:“逼我太甚!”《詩話總龜》

  山谷戲書少遊壁詩,有“誰饋百牢鸜鵒眼”之句,注“鸜鵒”以指所盼者。《山谷詩話》

  少遊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坡曰:“不意別後卻學柳七作詞。”少遊曰:“某雖無學,亦不如是。”東坡曰:“‘銷魂當此際’,非柳七語乎?”坡又問別作何詞,少遊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高齋詩話》

  東坡呼少遊為“山抹微雲君”。《藝苑雌黃》

  少遊在蔡州,與營妓婁婉字東玉者密,贈之詞,有“玉佩丁東”句。又有贈陶心兒詞雲:“天外一鉤橫月帶三星。”東坡誚其恐為他妓廝賴。高齋詩話:山谷次韻孫子實寄少遊詩云:“才難不易得,志大略細謹。”王立之詩話:少遊極怨山谷此句,謂言蔡州事,少人知者。《山谷詩注》

  杭有一倅,閒唱少遊滿庭芳詞,偶誤舉一韻曰:“畫角聲斷斜陽。”琴操在側曰:“畫角聲斷譙門,非斜陽也。”倅曰:“汝可改韻否?”琴即改雲:“山抹微雲,天連香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徵轡,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侶,頻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鴉萬點,流水繞紅牆。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秦樓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長城望斷,燈火已昏黃。”東坡聞而賞之。《能改齋漫錄》

  程伊川一日見少遊,問:“‘天若有情,天也為人煩惱’是公詞否?”少遊意伊川賞之,拱手遜謝。伊川雲:“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少遊慚而退。《甕牖閒評》

  秦少游觀輞川圖而愈疾。《香祖筆記》

  暢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為黃冠者十之八九。有女冠暢道姑,姿色妍麗,神仙人也。少遊挑之不得,乃作詩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烏紗裹寒玉。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塵俗。霧閣雲窗人莫窺,門前車馬任東西。禮罷曉壇春日靜,落紅滿地乳鴉啼。”《桐江詩話》

  秦少游侍兒朝華,姓邊氏,京師人。元祐癸酉納之。嘗為詩曰:“天風吹月入闌干,烏鵲無聲子夜閒。織女明星來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間。”時朝華年十九。後三年,少遊欲修真斷世緣,遂遣歸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華臨別,涕泣不已。少遊作詩云:“月霧茫茫曉柝悲,玉人揮手斷腸時。不須重向燈前泣,百歲終當一別離。”朝華既去二十餘日,使其父來曰:“不願嫁,卻乞歸。”少遊憐而復取歸。第二年,少游出倅錢塘。至淮上,因與道友議論,嘆流光之遄速,謂朝華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師,呼其父來,遣隨去。復作詩云:“玉人前去卻重來,此度分攜更不回。腸斷龕山別離處,夕陽孤塔自崔巍。”時紹聖元年五月十一日,少遊嘗手書記其事。未幾,遂竄南荒。《墨莊漫錄》

  秦少游南遷至長沙。有妓平生酷愛秦學士詞,至是知其為少遊,請於其母,願託以終身。少遊贈詞,所謂“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者也。念時事嚴切,不敢偕往貶所。及少遊卒於藤,喪還,將至長沙。妓前一夕得諸夢,即送於途。祭畢歸而自縊。《陔餘叢考》引《野客叢書》 按今《野客叢書》不見此條,《夷堅志》載此事。《容齋四筆》又自辨之。

  瞿塘之下,地名人鮓甕,少遊嘗謂未有以對。南遷度鬼門關,乃為絕句雲:“身在鬼門關外天,命輕人鮓甕頭船。北人慟哭南人笑,日落荒村聞杜鵑。”《侯鯖錄》

  少遊謫古藤,意忽忽不樂。過衡陽,孔毅甫為守,與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飲於郡齋,少遊作千秋歲詞。毅甫覽至“鏡裡朱顏改”之句,遽驚曰:“少遊盛年,何為言語悲愴如此!”遂賡其韻以解之。居數日別去,毅甫送之於郊,復相與終日。歸謂所親曰:“秦少游氣貌大不類平時,殆不久於世矣。”未幾卒。《獨醒雜誌》

  潭守宴客合江亭,張才叔在坐。有一妓獨唱二句雲:“微波渾不動,冷浸一天星。”才叔索其全篇,妓曰:“夜坐商人船上,鄰舟一男子倚檣而歌,不能盡記。”有趙瓊曰:“此秦七聲度也。”使人訪之,果少遊靈舟。《五嶽志》

  秦觀子湛,大鼻類蕃人,而柔媚舌短,世目為“嬌波斯”。《雞肋編》

  靖康間,有女子為金虜所俘,自稱秦學士女,道上題詩云:“眼前雖有還鄉路,馬上曾無放我情。”讀者悽然。曾季狸作秦女行。《梅磵詩話》

  被貶雷州

  北宋哲宗時期,因為新舊黨爭,秦觀被貶杭州通判,旋貶處州酒監稅、後又移至彬州、橫州編管,不斷南遷,元符元年(1098年)秋,貶到海康。這是秦觀貶謫生涯的最後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觀走過了他人生最後三年時間。

  秦觀初到雷州,故鄉高郵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蝦美之時,而他長期活動的東京也是梧桐落葉,大雁南飛,但在雷州,依舊豔陽高熾,與溽夏無異。人在萬里,江湖飄零,知已難遇,故人長絕,加上雷州風土故物不類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觀每日鬱鬱寡歡,他寫詩道:“白髮坐鉤黨,南遷瀕海州。……灌園以餬口,身自雜蒼頭……鷦鷯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臘己酉,不論冬孟仲……可憐秋胡子,不遇卓文君。”這種情緒等到這一切在蘇東坡到來才有所改觀。

  雷州永別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觀的恩師蘇東坡在海南島昌化軍(今海南儋縣中和鎮),遇赦北歸途經雷州,兩人相見,恍如夢寐。秦觀拿出自已在雷州寫的詩請老師批評,蘇東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遞給秦觀,秦觀接過一看,原來是自已南謫過程中寫的一首《踏莎行》詞:“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整首詞充滿了傷感,甚至有點淒厲。據說蘇東坡聽到這首詞之後,嘆息道:“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

  看到老師將自己的作品寫在扇子上隨身攜帶,秦觀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至於秦觀給蘇東坡看的詩,有人說是他連夜寫的《自輓詩》,裡面有這些句子:“家鄉在萬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歸,惴惴猶在茲。……奇禍一朝作,飄零至於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時?”但也人說這首《自輓詩》作於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蘇東坡走後幾個月的事了,那麼,呈給老師的當是《海康書事》等作品。

  看了秦觀的詩,蘇東坡感慨萬千,他和秦觀在文學觀念上是不一致的。蘇東坡生性樂觀,喜歡寫一些豪放的詞,雖也有傷感之作,但大體是格調昂揚,由此對秦觀的婉約風格頗有批評,曾調侃這位弟子為“山抹微雲君”。而此時,同樣被貶的經歷,多年宦海沉浮,特別是秦觀被貶,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連累,[3]蘇東坡在認識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蘇東坡一邊看,一邊讚歎,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這種情緒中,決不是延壽之法。於是他想辦法予以引導,第二天,兩人共遊雷州,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不時引起蘇東坡的開懷大笑。老師的樂觀也感染了學生,也冰釋了秦觀多日的痛苦。在天寧寺,蘇東坡看到寺門上“萬山第一”四個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來,那是一年前路過雷州時應方丈的請求寫下的。這四個字,不單是頌揚天寧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種寫照,同時也是對秦觀的一種激勵,讓他從小我的痛苦中走出來。秦觀也陷入深思之中。

  蘇東坡走後,秦觀的心境也放鬆了不少,他多次到鄉民中體察他們的疾苦,觀摩當地的風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不久,秦觀也奉命北還,死在路上。

  夢中題詩

  秦觀在雷州,還有一些逸事,如他在海康宮亭廟下,夢見天女拿一幅維摩畫像讓他寫贊,秦觀篤信佛教,於是欣然題道:“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來後,就把這段話記錄下來,據說真跡落在天寧寺。宋僧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自已在天寧寺,還親眼從和尚戒禪那裡看到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筆跡。清潘永因所編《宋稗類鈔》也提到真跡在雷州天寧寺。當然,做為逸事,裡面也都加了一些天女嘲戲秦觀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