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詩歌鑑賞

陶淵明詩歌鑑賞

陶淵明詩歌鑑賞

  引導語: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下面是小編收集陶淵明11首著名詩歌原文以及鑑賞,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1.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賞析:

  自然才是心中的至愛,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縷情絲。經過長期痛苦而

  疲憊的求索,詩人終於找到了與生以來便存在心中的那個情結。道路雖然,曲折多艱,

  但畢竟還是尋找到了。桃李桑樹,茅簷雞犬,詩人在恬靜閒適的生活中讓自己的心靈

  安寧祥和下來。衝破樊籬,找回自我,優哉、悠哉!

  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風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地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賞析:

  淳樸的民風,單純的人際關係,讓詩人的心靈如魚得水,在這裡,所擁有的只是愉

  悅和寧靜。此時的詩人已經不再是文人,而將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農夫,“短褐穿結”

  他的所有喜悅與擔心只同自己的農夫生活密切相關,擁有自然,也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切

  生命。

  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外狹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賞析:

  披星戴月,侍弄著自己那點兒,“莊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將自己放到

  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悅了,農田那稀疏的莊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難行的

  田間小道,以及那冰涼爽淨的露珠,都讓詩人有種新鮮刺激的感覺,讓他欣喜異常,這

  種感覺又是他生命的源泉。與世無爭、自然恬靜的生活讓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極樂體驗。

  4.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歇,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呤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潯陽柴桑(今屬江西)人。曾作過一些地方的小官,任彭澤令僅八十餘日就棄官歸隱。他是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其詩的藝術成就很高,對我國詩歌發展產生了廣泛影響。有《靖節先生集》。

  註釋:

  (1)先師,對孔子的尊稱。

  (2)瞻望:仰望。

  (3)邈:遙遠。逮:趕上。

  (4)秉耒:手持農具。解顏:面帶笑容。勸:勉勵。

  (5)平疇:平曠的平野。

  (6)懷新:生意盎然。

  (7)歲功:一年的收穫。

  (8)即事:眼前的勞動和景物。

  (9)行者無問津:用長沮的故事。意謂:現在沒有象孔子那樣有志於治理社會的人來問路了。

  (10)聊:暫且。隴畝民:耕田之人。

  5.陶淵明——《讀山海經》(其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鑑賞提示

  我們知道陶淵明的詩大都是“渾身靜穆”的田園風格,但也有反對使用暴力,宣揚懲治暴君的被魯迅稱為“金剛怒目”式的詩作。這篇《讀山海經》(其十)就是這類詩作的突出代表。

  詩中所寫的“精衛”和“刑天”是《山海經》中的兩個動人的故事。詩人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的頑強鬥爭精神,寄託著詩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願。

  詩的前半部分,歌頌了精衛和刑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精衛是炎帝少女死後化為的精靈,雖然身小力薄,卻常銜西山之木以填於東海。“微木”與“滄海”差別多麼懸殊,對比多麼強烈,以微木填海何時方可填平?就如愚公一擔一擔之移山。但詩人歌頌的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與矢志不移的決心,只要有這種精神與決心終有成功的一天!“刑天舞千戚”講的是刑天操斧執盾不甘失敗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斷首,仍然揮舞斧盾,剛毅的精神常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這個“固”字點明刑天的“猛志”本為其生來所固有而永不衰竭,無論失敗還是死亡終不能使其消減。詩人在精衛與刑天身上看到他們共有的這種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從而加以讚頌謳歌,隱含著詩人自身也是時時以這種精神自策自勵的。

  這首詩的後半部分詩人進一步讚揚這兩個英雄頑強的鬥志。儘管良機已失,徒懷雄心,但他們也不存憂慮,毫無悔意。透過精衛和刑天的行動,寄託了自己的悲憤。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這兩句寫“精衛”與“刑天”如此剛毅的緣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變化。生與死不過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過是生的另一種形式而已。女娃變成精衛,刑天變成乳目臍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無淪銜微木填海,或舞干鏚向敵,都能無慮而不悔。詩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學觀點激勵自己無慮不悔的鬥爭意志。最後兩句是詩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嘆精衛與刑天徒然存在著昔日猛志,但如願以償的時機豈能等到?實際上是詩人慨嘆理想的無法實現。

  掩卷深思

  1這首詩寫法曲折,意義較為隱晦,詩人所採用的主要表現手法是________。

  2“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這兩句詩運用了鮮明的對比手法,表現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

  3“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兩句中的“固”一詞的用法有什麼妙處?請對此略作賞析。

  4有人說這首詩實際上是詩人的自白之語,借精衛、刑天來反映自己的遭遇,你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請簡述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讀山海經》(其十)

  1託物寄興2表現了詩人對精衛銜微木以填滄海這種鍥而不會的精神與失志不移的決心的歌頌和讚揚,反映了詩人相信終有成功到來的一天的思想感情。3“固”在這裡是本來的意思。點明刑天的“猛志”本為其生來所固有而永不衰竭,無論失敗還是死亡終不能使其消減。這也正是刑天身上那種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的根源,也隱含著詩人自身也是時時以這種精神自策自勵的。這樣就巧妙地表現了作者的志向。4有道理。這從最後兩句“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中就可以看出來,詩人表面上是感嘆精衛與刑天徒然存在著昔日猛志,但如願以償的時機無法等到,實際上是詩人慨嘆理想的無法實現。

  6.陶淵明——《答龐參軍》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

  鑑賞提示

  全詩十六句,可以分兩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八句,追憶與龐參軍真摯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兩句,說明兩人不是舊交,而是新知。以下六句,追憶舊遊。“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岡”兩句,則是總述。“賞我趣”當然是謙虛的說法,反過來說,也是陶淵明所處的林園環境的情趣,陶淵明獨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龐參軍在內的客人,因此使他們經常造訪,時時登門,終於成為“相知”。下面四句,從兩個方面來談“趣”,實際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兩人交遊的內容和感情的基礎。一是談聖之趣,“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說明淡話內容的格調、境界之高,不是一般碌碌之輩汲汲於名利的庸俗之談所能企及的。二是飲酒之趣,“或有數斗酒,閒飲固歡然”,若能以酒助談,則興致更高,說明了交友方式的高雅、閒適,感情交流的自然、融洽。當然,這也是“陶淵明式”的生活情趣和交友方式。

  “我實幽居士”以下八句是第二層,抒發依依惜別的情懷。正因為相交深、知遇厚,所以一旦分離,就無法扯斷聯絡感情的紐帶。詩人自己是守志歸隱之人,沒有俗務纏身,不會因公事鞅掌,東西奔走;而朋友卻要遠離自己而去,從此天各一方,因此希望別後能常通音信,以釋遙念。“物新人惟舊”,意思是器物求新,而朋友間當以舊誼為重,但即使感情相通,不懼相隔萬里,也終究無法改變天各一方、江山阻隔的現實,不復能時時談笑宴飲。只能希望你在遠方自己保重身體,以後相會,還不知在何年何夕呢!這一層詩人抒發的感情十分細膩豐富:分離在即,不免感傷、悵惘;感傷之餘,又囑咐要常通音信,叮嚀保重身體,對分離後的“情通萬里”,來年的重新相會寄託了希望,顯得十分樸實、深沉。

  掩卷深思

  1讀了這首詩之後,請你說說陶淵明與龐參軍因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詩的最後兩句“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年”反映了詩人的什麼思想感情?請對此略作分析。

  3元好問評價這首詩說:“一語天然萬《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你認為這樣評價有沒有道理?試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答龐參軍

  1一是陶淵明所處的林岡環境的情趣,陶淵明獨立的人格力量、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感染了包括龐參軍在內的客人。二是龐參軍與陶淵明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追求。

  2反映了詩人與朋友分別在即,不免感傷、悵惘的思想感情,但詩人在感傷之餘,又囑咐要常通音信,叮嚀保重身體,也表現了對朋友的無限關愛之情。

  3有道理。這是一首送別詩,又是一首表達真摯友情的抒情詩,反映了陶淵明田園生活的一個側面。同陶詩的其他篇什一樣,這首詩也以它的真情真意深深地感動著每一個讀者,按理說,送別詩完全可以寫得愁腸百結,纏綿緋惻,令人不忍卒讀,但這首詩卻以明白如話的詩句,舉重若輕,樸實無華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它的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正是這種“天然”、“真淳”造成的。

  7.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①。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為兄弟③,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④。

  盛年不重來⑤,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⑥,歲月不待人。

  【註釋】

  ①蒂(dì帝):蒂的異體字,瓜當、果鼻、花與枝莖相連處都叫蒂。陌:東西的路,這裡泛指路。這兩句是說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

  ②此:指此身。非常身:不是經久不變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壯年之身。這句和上句是說生命隨風飄轉,此身歷盡了艱難,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③落地:剛生下來。這句和下句是說,何必親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親呢?意思是世人都應當視同兄弟。

  ④鬥:酒器。比鄰:近鄰。這句和上句是說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共飲。

  ⑤盛年: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