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陶淵明集卷之七疏祭文《與子儼等疏》

陶淵明集卷之七疏祭文《與子儼等疏》

陶淵明集卷之七疏祭文《與子儼等疏》

  引導語:《與子儼等疏》是陶淵明在晉宋易代之際所作的一封家信,詩人在信中用平易淺顯的語言扼要地回顧了他五十餘年的生活,述說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態度,還告誡兒子們要互相友愛,期望兒子們也能按照他的理想和做人的準則生活下去。下文是這封家信的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閱讀與學習。

  [說明]

  疏是布陳的意思,這裡是一種用於告誡類似書信的文體。故《宋書》及《南史》說淵明“與子書以言其志,併為訓戒日??”。從文中“吾年過五十”語可知此文力淵明五十歲以後的作品。文章的內容是向兒子們敘說自己的生平與志趣,並告誡兒子們要團結友愛,勉勵他們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

  告儼、俟、份、佚、佟(1):

  天地賦命(2),生必有死;自古聖賢,誰能獨免(3)?於夏有言(4):“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氣(5)。”四友之人(6),親受音旨(7)。發斯談者(8),將非窮達不可妄求(9),壽夭永無外請故那(10)?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11),東西遊走(12)。性剛才拙(13),與物多件(14)。自量為己(15),必貽俗患(16)。佩悅辭世(17),使汝等幼而飢寒(18)。餘嘗感孺仲賢妻之言(19)。敗絮自擁(20),何慚兒子(21)?此既一事矣(22)但恨鄰靡二仲(23),室無萊婦(24),抱茲苦心(25),良獨內愧(26)。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27),時鳥變聲(28),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29)。意淺識罕(30),謂斯言可保(31)。日月遂往,機巧好疏(32)。緬求在昔(33),吵然如何(34)!疾患以來,漸就衰損(35),親舊不遺(36),每以藥石見救(37),自恐大分將有限也(38)。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39),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40)!然汝等雖不同生(41),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42)。鮑叔,管仲,分財無猜(43);歸生。伍舉,班荊道舊(44);遂能以敗為成(45)。因喪立功(46)。他人尚爾(47),況同父之人哉!穎川韓元長(48),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49)。濟北記稚春(50),晉時操行人也(51),七世同財(52),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53)。”雖不能爾(54),至心尚之(55)。汝其慎哉(56),吾復何言!

  [註釋]

  (1)儼(yǎn眼)、俟(sì四)、份(bin賓)、扶(yì義)、佟(tóng童):陶淵明的五個兒子。參見淵明《責子》詩。

  (2)賦:給予。

  (3)誰能獨免:逮本作“誰獨能免”,今據《宋書》及李本、焦本改。

  (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孔子的學生。

  (5)此二句見《論語。顏淵》。

  (6)四友:孔子的學生顏回、於貢、子路、子張,為孔子四友。(見《孔叢子。論書》)子夏與他們是同輩。

  (7)音旨:指孔子的教誨。旨:要義。

  (8)發:發表,講。斯談:這話,指“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語。

  (9)將非:豈不是。窮達:失志與顯達,指命運的好壞。妄求:分非地追求。

  (10)壽夭:長壽與短命。外請: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緣故。

  (11)以:因。弊:貧乏。

  (12)遊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

  (13)性剛:性格剛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會逢迎取巧。

  (14)與物多件(wū午):與社會人事多不相合。許:逆,違背。

  (15)自量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為自己考慮。

  (16)貽:遺留。俗患:指世俗官場上的禍患。

  (17) g俛(mīnmiǎn敏免):勉力,努力。辭世:指辭去世俗事物,即辭官歸隱。

  (18)汝等:你們。

  (19)孺仲:東漢王霸,字孺仲(《後漢書》作“儒仲”),太原人。《後漢書,逸民列傳》說他“少有情節。及王莽篡位,棄冠帶,絕交宦??以病歸。隱居守忐,茅屋蓬戶。連徵不至,以壽終”。又《後漢書。列女傳》載: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與同郡令狐於伯為友,後於伯為楚相,而其子為郡功曹。子泊乃令子奉書於霸,車馬服從,雍容如也。霸子時方耕於野,聞賓至,投來而歸,見令狐於,沮怍不能仰視。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臥不起。妻怪問其故,始不肯告,妻請罪,而後言曰:”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於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髮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父子恩深,不覺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兒女於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終身隱遁。“

  (20)敗絮:指破棉襖。擁:纏裹,穿著。

  (21)何慚兒子:又何必為兒子的貧寒而慚愧呢。

  (22)一事:一樣的事。是說兒子同自己一樣,同處貧寒之中,故不必為之慚愧。

  (23)靡:沒有。二仲:指漢代的兩位隱士羊仲、求仲。參見《歸去來兮辭》注(40)。

  (24)萊婦:老萊子的妻子。春秋時楚國的老萊於,在蒙山之南隱居躬耕。楚王用重禮來聘請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勸止他說:“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於患乎?”老萊於便與妻子一起逃隱於江南。(事見《高士傳)、《列女傳))

  (25)抱茲:懷此。

  (26)良:甚,很。

  (27)樹木交蔭:樹木枝葉交錯成蔭。

  (28)時鳥:候鳥。

  (29)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30)意淺:思想單純。識罕:見識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