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

  文言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傳授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的探索。下面我把《桃花源記》的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學習文言文要激發學生興趣。文言文是我國古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一點很重要。我在課前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一些有關桃花源的圖片,在學生的腦海裡,在觀看圖片的時候同學們都很入神,效果不錯。

  第二、在檢查預習的環節中,我讓學生查詢作者的相關資料,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加強文言文學習的語感,是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的示範朗讀、學生自己的大聲朗讀、學生的示範讀教師加以指導,這些環節我認為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第一課時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梳理課文大意,文言文教學學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環節,對於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更重要。若老師指定學生翻譯,要麼啞口無言,要麼不動腦筋拿著參考書照念;若以老師串講為主,學生便無所事事,亦不願主動記筆記。對於這一問題,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下注釋翻譯第1、2段,然後各小組在質疑相關的字詞句,教師加以點撥,設定此環節的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效果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活動還不夠積極。

  第五、本文的重點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環境美、生活美,體會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我先讓學生感悟桃林美景,出示了桃林的圖片,同學都踴躍舉手回答,說出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時,我認為這是較難的,並且是教學的重點,就設定了合作探究的環節。但學生的掌握情況看,桃花源的美這個問題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個問題偏難,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為了進一步的啟發引導,我也出示了相關的圖片,但這些圖片所起到作用不大。同學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時,我啟發引導她們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去分析理解,學生就很順利的`回答出來。

  第六、在拓展遷移的環節我讓學生暢談現在美好的生活,但由於講課剩下的時間已經很短,只讓一個學生來回答,這裡缺少過渡語,"我們已經過上了桃源般和平寧靜幸福美滿的生活。"

  第七、由於課堂時間後半節課比較緊張,學生配合又不是很好,複習鞏固的環節丟掉了,這也是本節課最大的失誤!

  總之,本節課突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但由於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強,顯得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師各環節的銜接語言、啟發引導還不夠到位、教師基本功還不夠紮實。

  "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把課堂的細節做好,在平時的教學中,調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2

  本次《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我根據單元教學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制定了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並精心設計課堂的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整個課堂設計有許多可取之處:

  但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

  1、雖然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讀數活動,但因課堂容量大,文言文誦讀積累本身比較枯燥,所以學生讀書的激情不夠,讀得比較被動。

  2、學生對課堂上設計的辯論、訪談活動很感興趣,積極參入,但組織紀律性不夠好。多體現在急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任意打斷別人的發言。

  針對上述情況,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多種朗讀競賽,調動大家讀書的興致,讓課堂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2、注重教學細節。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表述。又提高自己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使課堂充實活躍的同時井然有序。

  3、從長遠看,我要繼續向名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綜合素質。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3

  今天上了《桃花源記》一課,在課堂上我採用質疑引導的方法,沒料到效果出奇的好。這不由引起了我許多思索。學生的思維一旦得到啟發,將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節課反思如下:

  1、漁人發現桃花源上有意的還是無意的?

  我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到依據。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從“忽”字可見,漁人發現桃花源是無意的。我反問到有沒有不同看法呢?剛開始沒有學生吭聲,不一會就有學生站起來說:“漁人是特意去尋找桃花源的。”我問:“你有什麼依據嗎?”這位同學站起來說:“漁人是緣溪行,他緣溪行並不只是為了捕魚。”我被這一回答吸引住了,隨口問道:“那他還為了什麼呢?”那位學生接著說:“文中提到落英繽紛,桃花漫天飛舞,就有可能飄到小溪中,漁人有可能是順著小溪一路追尋桃花從而到達了桃花林。”我問別的同學他的看法有無道理?同學們說:“有。”可見這位同學讀書時動腦思考了,我們大家今後在課堂上也應開動自己的大腦,力爭讀出自己的獨特見解。

  2、源中人為何會“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讓學生自己質疑課文。有學生提出:“桃源中人自秦朝就進入桃花源到晉朝,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外出,為何他們的衣服會和漁人的一樣?我國每個朝代的衣服都有各處的特點的?”有同學站起來說:“可能他們中間有人外出過。”馬上有人反對說他們沒有外出過,從文中“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可見他們確實沒有外出過。“那何這樣寫呢?”我趁機問道。有的學生思考後說:“本是文陶淵明慮構出來的,到底是不是完全一樣?為什麼完全一樣誰也說不清楚。”我說:“說的很好,可見你也動腦思考了。”桃源中人到底為什麼會“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3、你怎樣看待漁人的行為?(他的對外人道。)

  這一問題,一提出馬上有學生說:“漁人是個不講信譽的小人,人家桃花源中人好好把你招待,你卻出賣人家。”馬上又有學生站起來反駁說:“漁人不算言而無信,因為漁人並沒有答應村中人要求。”我趁機又問:“那漁人為何又要再尋桃花源呢?”學生齊聲說:“為了追求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那他為什麼不帶著自己的一家人去,而要詣太守呢?”有同學說:“漁人行為高尚,想讓別人也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又有人反駁道:“漁人詣太守說明他熱衷功名利祿,他想讓別人過上幸福生活為何不帶上村中人去呢……”這許多問題都是我備課時沒仔細考慮的。我隨口又問:“那漁人沒找到桃花源,太守會怎樣做?如果漁人順利找到並再次帶入進入了桃花源會怎樣呢?請同學們下去想像一下,構思一簏作文,題目是《漁人再入桃花源》。

  4、怎樣看待桃花源中人?

  同學們很快就說出,從文中“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餘有捐款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句子可看出村中人熱情淳樸等。“還有別的不同見解嗎?”我問。“他們為何不足為外人道也”“不想讓外人打擾他們的生活。”有人站起來說。“還有別的嗎”?又有同學說:“源中人在一定程度上有自私心。”這一點大出我的意料,“為什麼?”這位同學說:“村中人和漁人的談話已讓他們明白,外面的生活,他們應當接納外人讓他們也過上幸福生活。”又有人反駁說:“如果外人都進入桃花源,那就沒有淨土了,不能單因為不讓外人進入就說他們自私。他們自私就不會熱情款待漁人了。”

  5、你嚮往桃花源的生活嗎?為什麼?

  有同學回答嚮往,因為那裡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沒有戰爭、沒有壓迫。也有同學站起來說不喜歡,因為那裡原始落後,沒有現代高科技的文明。我趁機又佈置了一道作文,你能把桃花源中的人勸出桃花源嗎?以《給桃花源中人的一封信》為題,構思一篇作文。《桃花源記》只是記託了作者的一種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當課進行到這時,我認為已完了,隨中問:“還有別的問題嗎?”沒想到還有人問“桃花源洞口才通人,牛是怎樣進去的?”同學們又議論開了。

  一堂課下來讓我感慨迫多,原以為這是熟課了,自己也教了七八年,課已不用再備了,沒想到還是有很多地方想的遠不如學生。由此我想到了,新型語語文課堂的評價標準之一就是看學生的思維是否開啟?這節課可見學生思維打開了,課也好上了,學生也活躍了。我想這樣的課堂也許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