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改寫現代文
晉朝時,有一名農夫在河邊捕魚。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狹小的山洞,於是他就走了進去。
走進山洞後,發現裡面真是別有一番天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猶如人間仙境。這名漁夫到當地的人家小住了幾天,便辭別離開了。離開後,他立馬去報告了太守,於是,桃花源成為了人們嚮往的地方。當這個漁人帶人沿著曾經走過的路再次去桃花源時,竟然找不到那個山洞了,令人費解。
那時,有個品行很高的大學者,叫劉子驥,聽說了這件事後,一直想去,卻因為有病在身。他根據人們的傳說,開始想象那裡的場景,最後寫成了一本書,叫《柳暗花明》。原本身體不適,加上勞累過度,寫完此書後,他的病情加重。可他的夢想還未實現。臨終前,便囑咐自己的兒子:無論如何要讓後人找到這個地方。
當時他的兒子正忙著學業,努力考取功名,沒有顧得上這事。不久,他的兒子做了官,就更忙了,於是,去找桃花源村的事就再也沒提起。
直到幾年前——已不知過了多少代——劉氏後人劉豪在搬家時突然看到了《柳暗花明》這本書,翻看了一下,感覺像中學課本《桃花源記》中寫的一樣,心生奇怪並饒有興致地讀完了全書,在書的最後,看到了祖先臨終前的話。於是,劉豪便想實現祖先的遺願。為了完成這個任務,他做了充分的'準備,終於背起行囊,踏上了去找“桃花源”的路途。
按照先人書上說的位置,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忽然,有一天就走到了一座山前。這座山與他所見過的所有的山都不一樣,又說不出哪裡不同。於是,他好奇地快步走到山前。這時,聽到“叮叮噹噹”的聲音,好像有人在砸石頭。走近一看,發現一群人在挖一個山洞,這群人個個留著長頭髮。一問才知道,他們就是“桃花源”的人,正奉村長的命令,開鑿村裡通向外面的隧道,村長是桃花源的年青後生,他很希望與外界交流。
劉豪得知後,急忙拿出手機拍下照片,剛想往網上發,竟然沒有訊號!天哪,這可怎麼辦?
劉豪又隨村裡人走進了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和先人書上記載的一樣,一點也沒有變。這個村子還是祖先書中所記,那麼美麗,那麼和諧。“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還是祖先陶淵明筆下的安寧、愜意之地,一切都沒有變。可是,到了晚上,村裡卻變得黑暗一片,沒有電實在不便,人們幾乎什麼都做不了。
村長正為此事而焦慮,這時,劉豪想起了先人的囑託,他向村長表示,可以幫助聯絡外面的人到村裡建設電力工程。村長欣然應允。
過了幾天,劉豪果真帶著一大批人和機器裝置,開進了村裡,沒用幾天,“桃花源”就有了通訊訊號……
從此,桃花源再也不與世隔絕了。
於凌老師作文點評:
此文為一篇改寫作文,作者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了豐富的聯象,將桃花源最終呈現在了當今時代。情節安排新穎獨特,將原文中“南陽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一處進行了獨特的改寫,設定了劉子驥生前留下了著作和遺願,並以此作為線索,引出劉氏後人最終實現了先人慾尋找桃花源村的夢想。特別令人驚喜的是結尾,作者寫到了劉氏後人幫助桃花源人建設了電力工程,讓桃花源人也跟上了當今資訊時代,並因此“桃花源再也不與世隔絕”等新奇故事結局,讀來都有一種奇妙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