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獲獎說課
《桃花源記》精心描繪了一幅理想社會的生活畫面,美妙神奇而又富有醉人魅力。下面是桃花源記獲獎說課,一起來看看吧。
(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 (幻燈片2)
《桃花源記》是初中八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單元中的課文,大多講的是文人墨客的博大理想與志趣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操。五篇文章的體裁不同,有的文字簡潔而意味深長。《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塑造了一個優美的世外桃源,並透過這個故事表現了作者自己對黑暗社會現實不滿,希望能有一個沒有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
教學目的: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脈絡(幻燈片3)
聯絡實際,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積累文言詞語對照課文註解獨立完成課文翻譯
誦讀課文並背誦
教學重點:進行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幻燈片4)
培養並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
培養學生的欣賞及探究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正確看待課文中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教學方法:誦讀、啟發、欣賞、探究
(二)、說教法 (幻燈片5)
1、主要運用誦讀、啟發、讀書指導及欣賞、探究法,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
2、對文言文的教學要對學生進行啟發,才有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
3讀書指導是對朗讀所提出的要求。
4、文中的一些探討性題目,可運用探究法,同時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
(三)說學法(幻燈片6)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運用朗讀法、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討論。
朗讀法: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反覆朗讀,也可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小組合作討論:可使學生交流意見,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對文言文的生疏感、膽怯感。
(四)、說教學程式 (幻燈片7)
根據教學內容及語文學習的規律,安排匯入——朗讀感知——理清全文思路——文章賞析、研讀——知識拓展延伸——教師總結、佈置作業等幾個環節。
1、匯入並題解(幻燈片8、9、10)
在中國,素有“山川以人而勝”的傳統。所謂“景不自美,因人而彰”“地不自勝,惟人則名”。自從陶淵明作了《桃花源記》以後,桃源仙境名聲大噪。歷代文人雅士紛紛涉足山溪,探尋靈秘。今天我們就與東晉大文豪一覽桃源仙境。
叫兩、三個學生書寫課題
析: 源 、 園
“源”字的偏旁是“シ”,與水有關,從文章一、二段看得出,“桃花源”裡寫水的句子有“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林盡水源”,從而可看出桃花源是水流的盡頭、源頭,在比較隱秘的地方。所以不僅僅是指“桃花園子”。以後不要書寫錯了。
2、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幻燈片11、12、13)
學生齊讀,掌握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複述故事並口頭疏通文意
3、走近作者、瞭解寫作背景(幻燈片14、15)
一學生讀,讀後點評
4、賞析及探究問題(幻燈片16、17、18、19、20、21、)
聽錄音朗誦感受桃花源的美的意境
讓同學到文中尋找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並說說是什麼美?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景色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生活美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