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唐詩> 柳宗元的唐詩漁翁

柳宗元的唐詩漁翁

柳宗元的唐詩漁翁

  《漁翁》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作品,全詩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憤。

  《漁翁》

  作者: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註解】

  ①本篇作於永州。西巖大概就是永州的西山,可參作者《始得西山宴遊記》。

  ②汲:取水。

  ③湘:湘江之水

  ④楚:西山古屬楚地。

  ⑤銷:消散。

  ⑥欸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唐時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見元結《欸乃曲序》)。

  ⑦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⑧無心: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莊子所說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蘇軾《書柳子厚〈漁翁〉詩》雲:"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嚴羽《滄浪詩話》從此說,曰:"東坡刪去後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然劉辰翁認為:"此詩氣澤不類晚唐,下正在後兩句。"此後,關於此詩後兩句當去當存,一直有兩種意見。

  【翻譯】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煙銷雲散旭日初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

  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岩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

  【講解】

  在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時,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柳宗元在政治上遭受沉重打擊,內心十分苦悶,於是,他往往寄情於異鄉山水,寫下了許多吟詠永州地區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這首詩情趣盎然,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從中透露了他深沉而熱烈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首七言六句詩。“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西巖”即永州西山。 “楚”即周代諸侯國,原在今湖北和湖南北部。“楚”字點明瞭詩人就在永州。“楚竹”即楚地(湖南)的竹子。“湘”即水名,發源於廣西,流入湖南,其間徑流永州。“淥”即清澈。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有一個)漁翁夜晚住在西山旁邊,清晨起來汲清澈的湘水,撿拾楚竹做飯。這裡,一個“夜”字和一個“曉”字,是從時間來說,詩人抓住傍晚時分和清晨兩個點,是實寫,從而形成了時間的跨越度,增強了詩歌時空感,給讀者留下了審美想象空間。詩中的“清”字,突出地描寫了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特點。在這裡中,詩人不但注重了時空的營造,也為詩歌奠定了活躍而又清逸的基調。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淥。”“銷”即“消散”的意思。“欸乃”擬聲詞,即搖槳的聲音。“淥”即指水的清澈。這兩句是說,煙銷日出,不見漁翁的影子,只見山光明媚,河水清冽,忽而從空間傳來一聲搖櫓的聲響。上句“煙銷日出不見人”中,一個“銷”字用得很妙,雲開霧散,日出光照,一下就把詩歌的境界提升起來。後一句不但以聲音“欸乃”襯靜,真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審美效果,而且暗示了上句留下的空白意義(即漁翁白天捕魚)。特別要注意的是詩人用“欸乃”的妙處。“欸乃”本是搖船發出的聲響,因為上句寫“不見人”,詩人用一聲“欸乃”,不但間接表現了人的行為動作,而且運用聲響吸引了詩人的視線,循聲看去,寫了山水之“淥”(清澈),可謂一舉兩得。這兩句詩人描繪出日照中下“山水淥”的美景,表現出大自然之美,給人以舒心愉悅之感。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天際”即天邊。這裡的意思是說,回頭一望,水天相接,茫茫一片,只見漁翁駕著船行到江心,山巔上正浮動著片片休閒的白雲,好似前後相逐。前一句是從大的背景上作了整體描寫,突出了漁翁,有上句虛寫(聽到划船的聲響)進入實寫(下中流)中。後一句中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而出岫”的詩意。詩人以景結尾,實際上就是以景結情,不但形象生動,含蓄蘊藉,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特別是運用陶淵明的詩意,不僅表現出漁翁的自由自在的勞作生活,也表現出詩人那豁達的心境與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嚮往,從而暗示了詩人對官場爾虞我詐的厭惡之情。

  特別要注意的是這首詩歌是一首六句七言詩,很富有新奇的特點,歷代評論家都予以評價。蘇軾在《冷齋夜話》中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結尾兩句,雖不比亦可。”意思是說,詩歌多了最後兩句,即使沒有這兩句也是很好的,而多了這兩句,由四句變成了六句,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了。我認為,造成詩歌 “不倫不類”的最後兩句,不僅是詩人情感的集中表現,也體現了柳宗元詩歌的奇崛,以及“以文為詩”的創作特點,在當時來說,也許是一種大膽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