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唐詩> 唐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

唐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

唐詩《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賞析

  【作者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2] 。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料知短兵不敢接,軍師西門佇獻捷。

  【註解】:

  1、金山:即阿爾泰山。

  2、漢家:這裡實借漢以指唐。

  3、連錢:馬身上的斑紋。

  【韻譯】:

  你難道不曾看見,遼闊的走馬川,緊連雪海邊,浩的沙漠,黃沙滾滾接藍天。

  輪臺九月的秋風,日夜在狂吼,走馬川的碎石,一塊塊大如鬥。

  隨著狂風席捲,滿地亂石飛走。

  匈奴草場變黃,正是秋高馬肥,金山西面胡騎亂邊,煙塵亂飛,漢家的`大將軍,奉命率兵西征。

  將軍身著鎧甲,日日夜夜不脫,半夜行軍,戰士戈矛互相撞撥,凜冽寒風吹來,人面有如刀割。

  馬背上雪花,被汗氣燻化蒸發,五花馬的斑紋,旋即就結成冰,軍帳中,起草文硯水也凍凝。

  匈奴騎兵,個個聞風心驚膽戰,早就料到,他們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車師西門,等待獻俘報捷。

  【評】:

  岑參之邊塞詩意奇語奇,或清新雋逸,或雄渾壯美。此詩是寫雄奇豪壯的。

  開首極力渲染環境惡劣、風沙遮天蔽日。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後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

  詩雖敘征戰,卻以敘寒冷為主,暗示冒雪征戰之偉功。語句豪爽,如風發泉湧,真實動人。全詩句句用韻,三句一轉,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

  【賞】:

  詩中先描寫邊地風沙遮天蔽日的惡劣環境,接著寫匈奴借草黃馬壯之機入侵,而封疆將軍不畏天寒地凍、嚴陣以待。最後寫敵軍聞風喪膽,預祝凱旋而歸。從而襯托士卒們大無畏的英雄氣。運用了比喻、誇張等藝術手法,寫得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揚。全詩句句用韻,除開頭兩句外,三句一轉韻,節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壯,別具一格,這在七言古詩中是不多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