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蘇軾>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譯文賞析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譯文賞析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譯文賞析

  蘇軾是宋代傑出詞人之一,他所作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是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佳作。

  在文化大交融的當今世界,詩歌翻譯作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找到詩歌翻譯的指導性原則也顯得格外重要。

  一、“三美”原則

  許淵衝不僅是著名的翻譯家,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翻譯理論家。他早在1979年提出著名的詩歌翻譯理論——“三美,三化,三之”。其中”三美論”(意美、音美、形美)是譯詩的本體論。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後是形美,也就是說翻譯是美的創造,所以神似勝於形似,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齊備。“三化論”(深化、等化、淺化)是譯詩的方法論。分別利用加詞、換詞和減詞等方法,透過意譯來努力達到神似的境界。“三之論”(知之、好之、樂之)是譯詩的目的論。知之是使人理解,這是翻譯的基本要求;然後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歡;最高的境界是樂之,能使人愉快。本文主要藉助“三美”理論進行賞析。

  二、譯文賞析

  水調歌頭是蘇軾在中秋節醉酒之後所作。當時作者被朝廷流放在外,所以這首詞充滿了憂鬱和哀傷。這首詞的浪漫的意象都是與月亮相關。上闕著重描繪月亮,下闋著重描寫人的世界。作者借用月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遠離政治和物質上的追求的心聲。因此,一種孤獨感油然而生。下闋第一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表面上似乎依然是對月亮的描述,實際上,它是對無眠的人的描述。作者透過月亮寄託了對親屬的想念之情,也表達了自己博大的胸懷。此外,這首詞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譯文:

  1、How long will the full moon appear? Wine in hand, I ask the sky.

  2、I do not know what time of year it will be tonight in the palace on high.

  3、Riding the wind, there I would fly, yet I’m afraid the crystalline palace would be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4、I rise and dance, with my shadow I play. On high as on earth, would it be as gay?

  5、The moon goes round the mansions red through gauze –draped windows soft to shed her light upon the sleepless bed.

  6、Against man she would have on spite. Why, then, when people part, is she often full and bright”?

  7、Men have sorrow and joy; they part if meet again; the moon is bright of dim and she may wax or wane. There has been nothing perfect since the olden days.

  8、So let us wit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一) 意美

  譯詩即譯意象,意象能否被準確翻譯直接影響著原詩內涵的表達。所以“意美”在詩歌英譯時是最重要的。

  原詩第一句中出現的意象是“青天”,作者在翻譯時只譯為“sky”,去掉了“青”。由於在午夜很難辨別天空的`顏色,所以去掉更顯準確。

  譯文第三句中作者描述月宮“too high and cold for me”追溯蘇軾的生平我們知道“乘風歸去”有兩重含義:一是指作者飛向月宮的渴望;二是暗指作者想回到宮廷的念頭。所以用“too high and cold for me”是對作者內心的精確解讀。

  譯文第六句,作者將“何事長向別時圓” 譯為“Why, then, when people part, is she often full and bright.”此處,作者使用擬人的手法表現出離別的哀怨情絲,似乎是在責問月亮為什麼當人們傷心離別時反而這般渾圓明亮。月亮也似乎是通人性而有意這樣做的。加入“bright”這一意象,更加能夠突出離別時心中的落寞和哀傷。

  總之,作者準確度解讀了原詩的意象和情感,用深厚的文化功底,並透過意象的增刪和更改,完美再現了原文作者內心複雜的世界,及哀傷卻不失豁達的情懷。

  (二)音美

  中國古典詩歌的音美主要體現在詩歌的韻律和節奏上,以及聲音的抑揚頓挫和升降。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聲音形成的重要因素,我們在翻譯是時也應該儘量保持押韻。許淵衝曾表示,譯者應盡力實現內容和韻律的雙贏。因此,在詩歌翻譯領域中,音美是另一個重要因素。當我們從聲音美的角度欣賞分析一首詩時,就是在欣賞它的韻律。

  原詩是在重複相同的尾韻[an],像“天,年,寒,間,眠,圓,全,娟。”原詩的音韻效果很明顯。因此如果將原詩以為自由韻,其美感將大打折扣。許先生的版本能體現原詩的音樂美。他翻譯的詩兩句用一個尾韻。上闕的尾韻是:[i? ai ai i? ai ai i i ei ei];下闋是:[ed ed ed ait ein ein eis ain ain eis]。許淵衝善於在英譯詩歌時運用抑揚格。因此他翻譯的這首詩與原詩同樣具備音韻美。

  (三)形美

  形式美是指詩歌的外部形式。這主要表現在詩的結構,行數和每行的長度上。原詩分為兩小節。上闕有九行,而下闋有十行。許淵衝所翻譯的這首詩也分為兩小節,上節九行,下節有十一行,非常接近原詩。因此在形式上,許先生也盡力做到了與原詩匹配,達到了形美的效果。

  三、結語

  透過分析許淵衝教授的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我們可以得出,對於譯者來說,只要緊緊抓住原詩的“意”,再從“音”和“形”上去努力完善它,就能翻譯出好的作品。這其中,“意美”是詩歌的靈魂,是詩歌的精髓所在,“音美”和“形美”是一首詩歌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一味追求音美和形美,也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在翻譯詩歌中,譯者的創造性發揮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詩歌翻譯中必須的。譯者只有用另一種語言體系去完整的表達出原詩所傳達出的藝術效果,才能給讀者們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三美”原則應該成為詩歌翻譯工作的指導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