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水調歌頭>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詩詞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是蘇軾詞的典範之作。下面是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 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 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一、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題目及作者

  課前預熱(幻燈片一)(配樂《雨的印記》)

  在學生進入教室時就播放王菲的《但願人長久》,引領學生進入古典文學的情境。

  師:好,同學們,很高興能夠和大家相逢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這樣一個難忘的時刻;

  很榮幸,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將成為你們臨時的語文老師,你們也將臨時作為我的學生。但我相信,我也堅信,在接下來這短暫的45分鐘裡,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定能夠碰撞出人生最絢麗最燦爛的火花!

  同學們,其實啊,老師在課下了解到,我們5班的同學們是最優秀的,是最棒的!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今天老師為了獎勵大家,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希望大家在課上積極踴躍的表現,到時候老師自會將這份神秘的禮物奉送給大家,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信心和老師上好這節課?請同學們大聲的告訴我!

  (好,很好!)上課!

  二、 情趣匯入(幻燈片一)(古典音樂響起)(板書)“月”字

  師:同學們,談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噹噹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的確,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於是千里嬋娟是月,雲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向我們訴說什麼。(幻燈片二)

  三、 走近蘇軾,檢測字詞讀音

  1、學生彙報收集的材料、 教師補充介紹。

  師:好,同學們,說到作者蘇軾,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下面哪位位同學介紹一下作者的相關情況。

  生:介紹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把蘇軾的相關情況做了詳盡的概述,在課下預習準備的非常充分! 大家掌聲鼓勵一下。

  (生齊鼓掌)

  師:大家透過預習知道了這片文章的體裁是“詞”,“水調歌頭”應該是“詞牌名”

  2、 檢測字詞讀音

  師:下面老師要檢測一下對這篇文章字詞讀音掌握的情況。

  多媒體展示以下生字:(幻燈片四)

  宮闕(què ) 瓊樓玉宇( qióng y? ) 朱閣( gé ) 綺戶( qǐ )

  嬋娟( chán juān )不勝寒( shēng )

  四、講授新知

  1、解讀小序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把書開啟,在預習的過程中,認真的同學會注意到在水調歌頭這個詞牌名的下面有這樣一行小字,我的問題是:這行小字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幻燈片五)

  生:小序。交代了寫詞的時間和緣由。

  師:同學們從哪裡看出交代了時間。一起說(丙辰中秋)在這首詞中具體指的時間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意味著什麼?(團圓)這首詞的緣由體現在哪些句子上?(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轍的字。寫作此詞時,蘇軾41歲,為密州太守. 此時蘇軾與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見。

  蘇軾、蘇轍兩兄弟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蘇軾因烏臺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 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之。)

  2、配樂朗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

  師:接下來老師把這首詞朗讀一遍,請同學們認真聽,拿出筆把該正音的地方自己標註上,把語氣停頓的地方用斜槓在書上表現出來。

  教師配樂範讀(幻燈片六)

  師:好,同學們聽完老師讀這篇文章之後,我想大家一定會沉浸在詩人為我們描繪的這一幅幅畫面和美妙的意境當中,我想,此時,同學們的心中定然也激盪著一股熱烈的情感,急切的想誦讀這千古傳唱的佳文!下面我們齊讀一下這首詞,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儘量讀出詞的韻味來。

  師:下面老師給同學們5分鐘的時間,前後四人1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組織小組成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朗讀這首詞,然後討論疏通這首詞的大意?5分鐘後檢測各小組對文中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下面檢測一下重點字詞句的解釋

  把酒問青天:端著 又恐瓊樓玉宇:擔心 高處不勝寒 :經受不住

  何似在人間 :哪裡比得上 低綺戶 :雕花的窗戶

  何事長向別時圓:為什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我為大家出色的表現感到高興和自豪,相信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同學們會有更加精彩的表現!

  3、共讀課文,賞析詩詞

  師:(幻燈片七)

  合作探究

  ①詩的上闕主要寫什麼?表現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上闋:寫望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

  師:怎樣透過你的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力求從聲音和語調上讀出詞的意境來。

  生讀評議

  ②(幻燈片八)質疑二:閱讀下片,回答問題

  1、“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問什麼無眠?學生齊讀

  夜已深了,失意與離愁湧上心頭,使詞人難以成眠。(結合背景)

  師:這幾句又應該怎樣讀?注意揣摩?小組競爭的形式

  (幻燈片九)

  2、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

  由怨月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歡離合 ,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最後又說 但願人長久 , 千里共嬋娟 以共賞人間美景作結。表現出作者不為失意、離別所苦的 豁達 胸襟。

  師:這幾句,誰來讀一下,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變化透過你的聲音和語調錶現出來?

  師:剛才我們對這首詞的大意及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做了瞭解,下面想請同學把對這整詞的理解透過你的朗誦表現出來。

  師:哪位同學試著朗誦一下,把你對詞的理解透過你的朗誦表達出來。

  生:點評指導朗誦:為他的勇氣鼓掌。段與段之間要有停頓。月亮慢慢的移動照到無眠的人,離愁別恨的怨恨之情噴薄而出,接著是對人生的感悟,自慰,最後退一步轉成一種平和的心態。感情的變化要讀出來。

  師:同學們,下面讓我們一起跨越歷史的溝溝坎坎,歲月的風風雨雨,一起走進1000多年前的北宋,想象自己就是那天晚上的蘇軾,在中秋團員的夜晚,喝的大醉,思潮翻滾,把酒問月,吟誦了這首詞,你現在正對著明月抒發心中的矛盾之情、思念之情,老師為大家配上音樂,如果同學們能加點手勢動作表演一下會更好,哪位同學上臺試一試?

  3、師:結合板書小結這首詞。

  小結:上闋:寫望月。由幻想超脫塵世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寫懷人。由感傷離別轉而為對離人的祝福。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樂觀的情致和曠達的胸襟。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詞,我想單靠這一節課粗淺的學習,我們是無法完全體會到的這首詞所蘊含的意境,也許當我們待到成年時,再來讀這這首詞,可能會咀嚼到更深層的情感。

  4、課下作業(幻燈片十)

  一、熟讀課文,並背誦。

  二、把這篇文章改寫成散文。

  五、結束

  師:結束語:

  好同學們,今天大家的表現非常的出色,下面老師決定要把這份特殊而神秘的禮物奉送給大家,有請我的同事來自滄州的袁靜老師為大家獻上一曲小提琴演奏《水調歌頭》讓我們一起在聆聽的同時,再一次走進這首詞中,品味它的美妙意境。好,有請袁老師!

  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髮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