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與評析

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與評析

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學的規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 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 × 5。

  ② 買5副圍棋。列式:15 × 5。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③ 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 + 15 × 4。

  ④ 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 × 4 + 15。

  ⑤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 × 2 + 15 × 3。

  ⑥ 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 × 3 + 15 × 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資訊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複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造了條件,使變式後的數量關係和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總結順序

  1. 教學例題。

  (1)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 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併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絡情境圖中的數量關係說說為什麼要這樣算?

  (4)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演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 3 + 15 × 2。練習後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2) 提出問題:12 × 2 + 15 × 3

  ① 12 ÷ 2 + 15 ÷ 3 ② 12 ÷ 2 + 15 × 3

  ③ 12 × 2 + 15 ÷ 3 ④ 12 ÷ 2 - 15 ÷ 3

  ①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並提供以下資訊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 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餘學生認真傾聽並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強調運算順序,強調書寫規範)

  4. 總結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於學生已經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透過類推,聯絡例題中的數量關係,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透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資訊,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後透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後加減”的運演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麼異同。

  ① 40 × 2 - 15 × 5

  40 ÷ 2 + 15 ÷ 5

  ② 50 ÷ 5 + 8 × 5

  50 + 5 × 8 + 5

  ③ 36 - 6 × 5 ÷ 3

  36 - 6 × 5 + 3

  2. 下面各題最後一步求的是什麼?在小組內說說各自的選擇。

  (1) 28 × 2 - 45 ÷ 5

  ① 求積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積

  (3) 90 + 56 ÷ 2 × 3

  ① 求積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 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 比較每組算式,說說你有什麼發現?(“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後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情境圖提供的資訊,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透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透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 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既是進一步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匯入中創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並列出算式,既複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覆聯絡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資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資訊,讓學生根據變式後的算式選擇資訊,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並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演算法則,發展和提高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