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蜀道難> 《蜀道難》藝術風格

《蜀道難》藝術風格

《蜀道難》藝術風格

  引導語:李白其性格豪放不羈、感情愛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測,李白的作品《蜀道難》最能反映他的詩歌藝術特點,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李白《蜀道難》藝術風格表現特點

  (一)大膽的誇張

  在藝術作品的創作中,誇張是最常使用的表現手法,誇張往往會給予讀者心理和生理以極大的刺激,既能使事物的本來面貌真實地呈現出來,同時又產生了強烈的力量和動人的藝術效果。在《蜀道難》這首詩歌中,李白恰恰很好地運用了這種誇張的手法,充分體現了蜀地山川的巍峨險峻,透過誇張手法的運用,對山、水、情、事等進行淋漓盡致的刻畫和描寫,突出了山水的本質特徵,在人們面前呈現出一種比原來的形象更加豐滿和具體的姿態,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震撼效果和深刻的感受。現實生活中,其實不存在這種“連峰去天不盈尺”的景象的,但在藝術作品中卻可以採用,這是藝術家們的權利,既不歪曲事物的形象特徵,同時又達到一種“誇而有節,飾而不誣”的藝術魅力,將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和客觀事物的真實形象,透過誇張的表現手法,生動、真實、立體、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二)神奇的想象

  表現事物形象的基本手法就是想象,它是藝術構思的靈魂,所謂“規矩虛位,刻鏤無形”,就是將藝術形象從無到有,透過豐富的想象力,成功地表現出來。杜甫曾給予李白的詩風以極高的評價“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唐人殷瑤也曾這樣評價李白的《蜀道難》,可謂是“推奇又之奇”。二人都認為在李白的詩歌中,具有非常奇特的想象力,可以用“縱逸”來形容,簡直是超乎人的想象力,層出不窮、變幻莫測,他的想象空間遼闊深遠、無所能及、忽而白晝、忽而月夜、忽而深谷、忽而高山,詩人縱橫馳騁,藉助於這種奇特、自由而又豐富的想象力,將蜀道山川間的黃鶴之飛、六龍回日、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超乎尋常的藝術形象,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在自己的詩篇中,透過對這些藝術形象的組織和再現,很好地詮釋了作品主題,詩歌也因此產生了一種飛騰神奇、直抵九霄的氣勢。

  (三)濃烈的感情

  想象和誇張的表現手法,都是在詩人的駕馭和主觀情緒支配下進行的。作家對生活的細微觀察,必須達到一種“觀海則意溢於海”、“登山則情滿於山”的意境,這樣藝術作品的創作,才能達到一種鮮明、強烈的感情色彩的境界。縱觀《蜀道難》全詩,字裡行間都有一種驚異、讚歎的情緒流露出來。如詩的開始,就發出一聲驚歎“噫――籲喊!危乎――高哉!”這種震撼人心的效果非常強烈的。其後透過描繪每一段具體的.事物,每一句詩句都是詩人主觀感受的抒發。先描繪,後感嘆,在讀者心上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然事物的風貌。

  (四)語言形式的靈活多變

  作為樂府古體,《蜀道難》這樣的詩歌主題,並沒有嚴格限制韻腳、平仄、句數和字數,採用靈活多樣的表現形式。李白對這種詩歌體裁的特點能充分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使詩歌的語言風格和形式更加流暢生動、行雲流水、活潑自由。全詩的句型長短錯落有致,這是根據內容而定的。長句的運用,是前半部分詩的主要特色,透過運用誇張手法,形象地表現出蜀道的高山險峻、氣勢恢宏、暢達奔放。而後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來描寫劍閣的險象環生、跌巒起伏、跳蕩有力,透過這種語言節奏來釋放作者緊張驚恐的情緒。詩人正是透過這種千句一律、平平板板、縱橫崛奇的語言形式,表現出變化多端、動盪起伏、充沛強烈的情感,將內心豐富的情緒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五)詩歌節奏的和諧靈動

  《蜀道難》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抑揚頓挫、音律和諧,從開篇的“使人聽此凋朱顏”到詩歌的後半段,韻腳都在隨著內容表達需要而發生改變,讓整首詩讀起來都動人、雄壯、極具詩歌的音韻美。七言句是句式的基本句,句式靈活多變,既有駢體,有著散文筆意,極好地服務於主題。詩人為了將蜀道之難更加突出的表現出來,寫下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同時在詩首、詩中和詩末反覆三次運用,言有盡而意無窮,讀來蕩氣迴腸、低迴哀婉,寄寓了詩人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六)鋪述中融入傳說和神話,使詩歌的縱深感增強

  李白的詩歌,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在對蜀道的描繪時,將傳說和神話融入進去,使詩的意境更加豐滿,開篇連用一個誇張、兩個驚呼、三個感嘆,出語不凡,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在面對險峻蜀道時所發出的由衷的讚歎。繼而詩歌又峰迴路轉,開始鋪設蜀道的傳說和神話,“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詩人將筆觸伸向遠古時代,對秦地溝通、蜀國開國的歷史進行描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詩人以空間為序,對中段的高峻險惡、北段的盤旋曲折進行了鋪述,最後集中筆墨對劍閣進行描繪,體現了天下雄關的恐怖崢嶸,既使詩的意境進一步拓寬,又涇渭分明,使詩歌的縱深感進一步增強。

拓展

  《蜀道難》中的名句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虺,砰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