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句>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

  過去的美好那也只是屬於過去,人還是應該放下過去向前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歡迎參考!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1

  元代: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譯文

  站在驪山上我四處張望,(雄偉瑰麗的)阿房宮已被付之一炬,當年奢侈的場面現在到哪裡去了呢?只見衰草蕭疏,水波旋繞。到現在那些遺恨已消失在煙霧瀰漫的樹林中了。(想想)自周、齊、秦、漢、楚等國至今。那些戰勝了的國家,都化作為了土;(那些)戰敗了的國家,(也)都化作為了土。

  賞析

  驪山(今西安市的東邊),阿房宮當初的宮殿臺基殘存。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阿房宮從驪山建起,再向西直達咸陽,規模極其宏大,設施極其奢華。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攻入咸陽後阿房宮焚燬。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而創作了這首“驪山懷古”小令。開頭三句“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回顧驪山的歷史,曾是秦朝宮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燒之後,當時的歌臺舞榭、金塊珠礫都已不復存在,詩人用“今何處”一個問句,強調了對從古到今歷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感慨,並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見草蕭疏,水縈紆。”再不見昔日豪華的宮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鋪在地上,河水在那裡迂迴的流淌。草的蕭索,水的縈紆更加重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情感分量。

  第六七句說:“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殘暴而亡國的遺恨已消失在煙樹之間了。而這種亡國的遺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戰國列強直到漢楚之爭,哪個不抱有敗亡的遺恨呢?實際上作者在這裡寄託了一種諷刺,是說後人都已遺忘了前朝敗亡的教訓!元朝統治者在奪得政權之後更奢侈揮霍無度,全然不顧國庫空虛社會經濟急待調整。

  張養浩對當時的狀況心懷不滿,但想到列國的歷史,又覺得從奪得政權,到奢侈暴戾,到最終敗亡,乃是歷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結局。杜牧說阿旁宮“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開來寫道:“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這句結尾句式相同的兩句是說無論輸贏,奢侈的宮殿最後都會歸於死亡,“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規律性的概括。張養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結尾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從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而這首小令則是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談的,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它雖不及“潼關懷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種歷史的必然,還是比較有意義的。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2

  唐代: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月一作:月夜環佩一作:環珮)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3

  唐代:杜甫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翻手作雲一作:為)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譯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間,一會兒像雲的趨合,一會兒像雨的紛散,變化多端,這種賄賂之交、勢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麼地讓人輕蔑憤慨、不屑一顧!

  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鮑叔牙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卻被今人棄之如糞土。

  賞析

  詩的開篇“翻手為雲覆手雨”,就給人一種勢利之交“誠可畏也”的感覺。得意時的趨合、失意時的紛散,翻手覆手之間,忽雲忽雨,其變化迅速無常。“只起一語,盡千古世態。”(浦起龍《讀杜心解》)“翻雲覆雨”的成語,就出在這裡。所以首句不但凝鍊、生動,統攝全篇,而且在語言上是極富創造性的。

  雖然世風澆薄如此,但人們普遍對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軻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劉峻《廣絕交論》),說穿了,不過是“賄交”、“勢交”而已。第二句斥之為“紛紛輕薄”,詩人說“何須數”,輕蔑之極,憤慨之極。寥寥幾個字,強有力地表現出詩人對假、惡、醜的東西極度憎惡的態度。

  這黑暗冷酷的現實使人絕望,於是詩人記起一樁古人的交誼。《史記》載,鮑叔牙早年與管仲交遊,知道管仲的賢能。管仲貧困,曾欺負鮑叔牙,而鮑叔牙卻始終善待他。後來鮑叔牙輔佐齊國的公子小白(即後來齊桓公),又向公子小白薦舉管仲。管仲終於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他感喟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鮑叔牙對待管仲的這種貧富不移的交道是感人肺腑的。“君不見管鮑貧時交”,當頭一喝,將古道與現實作一對比,給這首抨擊黑暗的詩篇添了一點理想光輝。但其主要目的,還在於鞭撻現實。古人以友情為重,重於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輕薄”越發顯得突出。“此道今人棄如土”,末尾三字極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塊一樣拋棄了,拋棄得十分徹底。這話略帶誇張意味。尤其是將“今人”一概而論,範圍過大。但只有這樣,才能把世上真交絕少這個意思表達得更加充分。

  這首詩“作‘行’,止此四句,語短而恨長,亦唐人所絕少者”(見《杜詩鏡銓》)。其所以能做到“語短恨長”,是由於它發唱驚挺,造形生動,透過正反對比手法和過情誇張語氣的運用,反覆詠歎,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韻,吐露出詩人心中鬱結的憤懣與悲辛。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4

  唐代: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譯文

  花木蘭女扮男裝去參軍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夢鄉里,也會和女伴們一起對鏡梳妝;只是為了替爺從軍、保家衛國,多次想回家時竭力剋制著自己與邊關將士大碗喝酒。想想木蘭為了安靖邊烽,萬里從戎,她也將會和王昭君和親,死留青冢一樣,永遠博得後世敬愛!

  賞析

  詩人一開頭先從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徵落筆,用“彎弓征戰”四個字,不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這位巾幗英雄的非凡氣概和神韻,而且生動地再現了她征戰十二年的戎馬生涯。接著詩人進一步把筆觸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夢裡曾經與畫眉”。木蘭姑娘雖身著戎裝,南征北戰,在血與火的考驗中,不愧為英雄好漢。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嘗不希望早日結束征戰生涯,嚮往和平寧靜的少女生活。“夢裡”、“畫眉”形象地表達了英雄的女兒情懷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說,“彎弓征戰”是表現這位巾幗英雄外在的“陽剛”之美,那麼,“夢裡”、“畫眉”則是表示英雄內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對人物的描寫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

  詩歌的最後,陡翻新意,生髮出卓特的史論。木蘭把酒思鄉的時候,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詩歌在構思上和詩意上的跳躍,細想,她們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了,正是這些相似,才能藉此來抒發花木蘭內心的鬱結。一則,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離家別親來到邊塞;更為重要的是: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一樣,但是她們這兩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載著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她們是來為國紓難的。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紅顏女子來揹負,並且還要承受著離別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難怪中唐詩人戎昱在《詠史》一詩中對這一歷史現象發出瞭如此的質問:“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直接發出,但卻深蘊其中的議論,新見迭出,確實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這首詠史絕句寫得很有特色,一沒有引用典故,二沒有發表議論,而是透過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和細緻的心理描寫,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幗英雄的感人形象。詩人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從而突出了這首詩的主旨。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5

  明代:陳子龍

  滿眼韶華,東風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

  夢裡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譯文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煙雨朦朧,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夢裡總是時不時浮現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覆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鑑賞

  此詞見於《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託亡國哀痛與復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雨有感”。“春日風雨”,是當時所處的環境、節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後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裡,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韶華”(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一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游《釵頭鳳》“東風惡,歡情薄”,此處只是移用於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前面的“慣”字。說明東風之摧殘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經常如此。“煙霧’二字,補足前句未及寫出的“雨”字。春天的風雨連綿無盡,常常呈現煙霧迷濛的狀態。在東風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凋殘,一片淒涼,於是詞人不禁發出由衷的慨嘆:“只有花難護!”前幾句造足蓄勢,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而出,力抵千鈞。在生活中,他奔走呼號,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結果毫無效果。因此這一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片宕開一筆,徑寫對明王朝的繫念,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詞人在白天看到風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聯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夢裡相思”一句,為豔詞中常語,然而此處用以表達愛國之情,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王孫”一辭,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如《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這裡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哀王孫》中所說的“可憐王孫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際,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離道路,或輾轉溝壑,唯有少數人如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將復興明代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可是夢醒之後,依然風雨如磐,落紅成陣。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他不得不發出“春無主”的哀嘆。結二句進一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

  句中的“杜鵑”,又名杜宇,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隱於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後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這裡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颺落花的風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溼”;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烏夜啼》“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自鑄偉詞,賦予新意,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烈的美感。

  陳子龍比較重視詩詞的寄託,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託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流婉麗”,但詞人藉以“憂時託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去體會深永的內涵。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6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髮衝冠。

  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賞析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以侍御史職多次上疏諷諫,觸忤武后,不久便被誣下獄。儀鳳四年(679)六月,改元調露(即調露元年),秋天,駱賓王遇赦出獄。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帶,側身於軍幕之中,決心報效國家。《易水送別》一詩,大約寫於這一時期。

  從詩題上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從詩的內容上看,這又是一首詠史詩。詩人在送別友人之際,發思古之幽情,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無限仰慕,從而寄託他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這兩句透過詠懷古事,寫出了詩人送別友人的地點。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縣,是戰國時燕國的南界。壯士指荊軻,戰國衛人,刺客。《史記·刺客列傳》載,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奉命入秦刺殺秦王,太子丹和眾賓客送他到易水岸邊。臨別時,荊軻怒髮衝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然後義無反顧,勇敢地啟程.這位輕生重義、不畏強權的社會下層英雄人物,千百年來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愛戴。詩人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侘傺失志,親身遭受武氏政權的迫害,愛國之志無從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際,自然地聯想起古代君臣際會的悲壯故事,借詠史以喻今,為下面抒寫懷抱創造了環境和氣氛。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是懷古傷今之辭,抒發了詩人的感慨。昔時人即指荊軻。沒,死亡。荊軻至秦庭,以匕首擊秦王未中,被殺。這兩句詩是用對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輕一重,一緩一急,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陶淵明曾有《詠荊軻》詩說:“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表達了對荊軻的崇敬與惋惜之情。賓王此詩,同陶詩交相輝映,但在意境的創造上更為含蓄有味。“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寓意豐富,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觀的寫景。此詩作於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對歷史的反思。荊軻這樣的古代英雄,雖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肅然起敬,詩人是懷著深切緬懷之情的。荊軻其人雖然早就不復存在了。可這位英雄疾惡如仇、視死如歸的英風義概還在,作為歷史見證的易水河還在。詩人面對著易水寒波,彷彿古代英雄所唱的悲涼激越的告別歌聲還縈繞在耳邊,使人凜然而產生一種奮發之情。複次,“寒”也是對現實的概括。詩人於易水岸邊送別友人,不僅感到水冷氣寒,而且更加覺得意冷心寒。“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詠懷)的駱賓王,有著遠大志向,他願灑滿腔熱血,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然而現實是“天子不見知,群公詎相識”(《夏曰遊德州贈高四》),生不逢時,沉淪寂寞,詩人心中充滿孤憤不平之氣,如易水河一樣,悠悠不盡。詩人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偉大孤獨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傾訴難酬的抱負和無盡的憤懣。詩人感懷荊軻之事,既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也是將別時對友人的一種激勵。

  這首詩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詩尾的“寒”字,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寒”字,寓情於景,以景結情,因意構象,用象顯意。景和象。是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描繪,情和意,是詩人對客觀物件在審美上的認識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說:“象者,出意者也。”詩人在自然物件當中,讀者在藝術物件當中。發現了美的客觀存在,發現了生命和人格的偉大表現,從而把這種主觀的情和意,轉移到客觀的景和象上,給自然和藝術以生命,給客觀事物賦予主觀的靈魂,這就是詩歌創作和欣賞當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猶寒”中的“寒”字,正是這種移情作用的物質符號,這是此詩創作最為成功之處。這首詩題為送別,可又沒有交待所別之人和所別之事,全詩純為詠史抒懷之作。但吟誦全詩,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壯別場景如在目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所詠的歷史本身就是壯別,這同詩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別均為易水河岸,在地點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詩歌超越了時空,全詩融為一體。一古一今,一明一暗,兩條線索,同時交待,最後統一在“今日水猶寒”的“寒”字上,詩的構思是極為巧妙的。

  這首詩以強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煉的手法,擺脫了初唐委靡纖弱的詩風影響,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為唐詩的健康發展開拓了道路。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7

  每天都在重複著同一件事,讓我覺得生活沒有多大意義,其實只是自己給自己的安慰罷了。

  我不能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我過好今天,但發覺我並不快樂,因為我在忽悠自己。

  我以為自己還是小孩子,總停留在童年時代,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已二了。

  曾經的那些人,那些事,已是空白。

  喂,我想你了

  你可還記得?

  我們的第一次

  是怎麼認識

  第一次

  你用你的溫暖的的懷抱

  將我抱起,想起那時你的笑容

  是那麼甜

  可是,現在你在哪裡

  我不停呼喚著你、卻總是無聲

  我不想在繼續如此

  謝謝你、給我那麼多的第一次美好

  我浪費了多少時光,連自己也算不清了

  我沒了你,還有家人

  我需要你,但是我的家人也很需要我

  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對誰錯

  祝福你、我的愛人

  愛我的人,你們的期待

  我會好好努力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8

  過去是一杯酒,讓我們在沉醉後哭泣。

  我以為你都懂所以我不說疼

  我真想知道為什麼人一旦得到他們想要的,就突然變了

  你為了另一個人活了太久太久,現在你要好好做自己了。

  簡單的是我想你,困難的是我們不在一起。

  拼命的愛你卻忽略了原來自己也是個女人,也需要被疼愛。

  生像長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個到達終點,而在乎你有沒有跑完全程。

  總有一天相愛總會變成相愛過

  我發誓我笑了笑的眼淚都掉了

  假如你是一棵仙人掌,我也願意忍受所有的疼痛來抱著你。

  那些虛偽的人,別用你那盜版蒙娜麗莎般的微笑朝著我笑,我的胃沒你想像那麼堅強。

  以前上廁所喜歡拿本書現在上廁所喜歡拿手機

  小時候認為流血了就是很嚴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再說。

  我的真心話全在那些玩笑裡了。只是,你沒發現罷了。

  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形容我現在的心情

  我想給予你快樂,裡面不摻雜任何痛苦與任性。

  笑容是饋贈別人的見面禮,眼淚是洗滌自我的沐浴露。

  本地戀費時間,異地戀費話費,沒人戀的費流量

  不是我們變了是我們懂得了現實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時間什麼都能改變。

  對別人生氣1分鐘,就失去了自己人生中60秒的快樂。

  你唱了,笑了,離開了。我聽了,哭了,留下了。

  當我們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時,也許恰恰是在為自己鋪路。

  偶爾要回頭看看,否則永遠都在追尋,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

  有了愛人就會疏忽身邊對自己好的人。

  我扣裡有個不捨得刪,卻也不說話的那麼一個人。

  你不在乎的人、他卻很在乎你。你在乎的人、他未必在乎你。

  為了表示我對“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支援,我把公司的電閘都拉了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9

  回憶零零點點,點點零零

  未來迷迷濛濛,濛濛迷迷

  我們總想一步一步往前走

  卻永遠無法放下回憶

  過去的碎片怎能拼湊的完整

  未來的藍圖如何勾勒的宏偉

  流逝了的已經不再回來

  在人生路上

  我們深一腳淺一腳

  且進且退,瞻前顧後

  放不下過去了的點滴

  又捨不得未來的精彩

  人,總是如此矛盾的

  把一顆體積不大的心

  拉扯的隱隱作痛,忐忑難安

  靈魂是負不起巨大的沉重的

  放不下,捨不得,總是在內心掙扎

  無論多大的漏斗

  卻也是過濾不出答案的

  只會愈積愈多,愈多餘重

  於是鏡中人開始憔悴

  由裡而外的

  滲透、蔓延

  何必把自己搞的那麼狼狽

  一輩子不長

  但是腳下踩得都是人生

  無論荊棘還是坦途

  我們都要走

  接著我們有了選擇並作出決定

  以便更好的處理過去與未來

  也許,放下煩惱,好好思考

  然後再繼續上路更好些吧

  我想無論是人生苦旅

  還是樂途

  都應該是有意義的吧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10

  當你暮年的時候,

  翻閱瀏覽以往的相簿,

  你會心潮澎湃遐想聯翩,

  憶想歲月流年。

  相簿裡童年的你,

  俏皮可愛無憂無慮,

  充滿著童真和爛漫,

  那是你童年時美好的寫照。

  相簿裡少年的你,

  有些懵懂有些痴狂,

  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那是你少年時強烈求知慾的寫照。

  相簿裡青年的你,

  身姿曼妙美麗悄然,

  玉樹臨風體魄渾健,

  那是你青春時芳華的寫照。

  相簿裡壯年的你,

  少了幾分嬌媚多了幾分丰韻,

  少了幾分英氣多了幾分睿氣,

  那是你壯年時成熟的寫照。

  相簿裡中年的你,

  臉上寫滿了歲月的痕跡,

  釋然 謙和 厚重 平澹無奇,

  那是你中年時滄桑的寫照。

  相簿裡暮年的你,

  坐著搖椅曬著太陽品著茗香,

  吟讀詩書潑墨揮毫,

  那是你暮年時安逸的寫照。

  一覽相簿裡的所有,

  追憶逝去的時光,

  回味人生感知生活的真諦,

  心中湧動著無盡的甜蜜。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11

  四季更迭,我們總會在落寞裡送走一個季節,

  在希望裡又迎來新的季節。

  在一陣蕭瑟的悽風冷雨過後,終於迎來了明媚淡然的淺秋。

  九月,有飽滿的收穫,也有失意的傷感,

  有意外的驚喜,也有沉澱過後的平淡。

  我想把我的記憶永恆,偶爾打開回味的時候,默然相對,獨自歡喜。

  九月,閒適的假期已然結束,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學校與家的兩點一線上。

  一段焦頭爛額過後,終於慢慢走向生活的正軌。

  欣慰的是,一個屬於教育人的節日——教師節,如一陣清風撫去你滿身的疲憊。

  教師節,是在這樣揮汗如雨的開學季送來的一片溫馨。

  行走在時光機裡,一直以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沒有詩歌中盛讚的偉大,

  每天做著就是一些平凡瑣碎、迴圈重複的細緻工作。

  只有在這個季節的這一天裡,自己彷彿藉著秋風的手,

  飛在了雲端,盡情享受著靈魂的讚美和精神的慰藉。

  飛在了雲端,又落回地平線上之後,

  欣喜的是,在九月裡與中秋佳節相遇。

  中秋是個花好月圓的日子,在這小長假裡,與家人團聚在一起,

  品嚐一口月餅的香甜,聽老一輩們講講過去的故事,

  和兄弟姐妹一起回味過去的中秋,和孩子們一起慶祝現在的中秋,

  這是這個九月饋贈於人的一份特殊的禮物。

  明朗的月,涼爽的風,火紅的海棠,成串的葡萄,都成了人們美好的嚮往。

  中秋的圓月,中秋的親情,中秋的鄉情,中秋的歡聚,

  解除了人們淡淡的鄉愁,濃濃的思念。

  人們舉杯望月,對酒當歌,共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

  九月,一片葉子的飛舞,讓人看到了又是一個秋天,不免讓人心生一絲悲涼,

  可是那些火紅的楓葉,何嘗不是秋送給我們的一片片詩行?

  九月,我欣喜與詩相遇。

  和煦的陽光寫進我的嚮往,纏綿的秋雨寫進我的惆悵,

  淒涼的秋風寫進我的思念,遍野的黃花寫進我的歡喜,

  悠悠白雲寫進我的溫柔,潺潺溪水寫進我的等待……

  朦朧裡,繁華中,孤獨時,低眉處,無不落下一行行詩。

  詩情畫意裡,我的幻想隨著詩句一起飛舞……

  倘若讓我乘著九月的風而去,我一定會飛到你的身邊,

  與你一起感受夕陽的溫馨,一起欣賞野菊的嬌媚,

  一起歌吟湖水的瀲灩,一起嗅過麥田的芬芳,一起品嚐漫山遍野的果子的甘甜……

  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美好?

  和一知心人相伴在九月裡,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此生,已是圓滿。

  在這個季節裡,我依然與疼痛相依相伴。但疼痛絲毫沒有阻擋我前行的腳步。

  在疼痛中,我日復一日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疼痛中,我儘量做好家中的事物,盡好自己做為一個妻子母親的義務。

  在疼痛中,我依然笑靨如花,在秋天裡盎然成一片燦爛。

  在疼痛中,我對寫作的熱情絲毫不減,也許,讓靈魂放飛更能減輕疼的痛苦吧!

  秋涼如水,夜半被疼痛驚醒,翻來覆去,了無睡意,再也無眠。

  於是,點燈寫下九月裡饋贈給我的點點記憶。

  懷念過去美好的詩句12

  當時年少,

  以為江湖不過酒遇知交,

  後來人心過招,

  越握緊刀,

  越遠離我要的逍遙。

  當時年少,

  不諳人心叵測暗湧如潮,

  後來繁華漸凋,

  越是看破,

  越忘了最初的美好。

  當時年少,

  以為情義可以一手雙挑,

  後來紅塵渡滔,

  越是紛擾,

  越覺世事莫過一笑。

  當時年少,

  以為成佛不過放下屠刀。

  後來人言滔滔,

  俗世難料,

  難渡人心禍亂似妖。

  當時年少,

  以為俠義不過兩肋插刀,

  後來佔山為豪,

  顛覆王朝,

  越是義深越難相饒。

  當時年少,

  以為一招便可臨下居高,

  後來為情折腰,

  成敗皆拋,

  只換她回眸的嬌嬈。

  當時年少,

  初始不知江湖歧途迢迢,

  後來前路渺渺,

  越想叛逃,

  越難尋我要的琴簫。

  當時年少,

  以為江湖不過浪跡逍遙,

  後來正邪亦道,

  越是孤傲,

  越難逃這俗世可笑。

  當時年少,

  以為江湖不過君子之交,

  後來小人當道,

  越是官高,

  越嚮往南山的蓬蒿。

  當時年少,

  以為行義不過一拳一腳,

  後來江湖紛擾,

  越是逞豪,

  越難覓我要的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