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經> 詩經采蘩全文翻譯

詩經采蘩全文翻譯

詩經采蘩全文翻譯

  《詩經》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極高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經采蘩全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蘩

  作者:佚名

  於以采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

  於以采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註釋

  ①於以:到哪裡去。蘩:水草名,即白蒿。

  ②沼:沼澤。氵止:小洲。

  ③被(bi):用作“皮”,意思是女子戴的首飾。僮僮(tong):童童,意思是首飾繁多。

  ④夙夜:早晨和晚上。

  ⑤祁祁:首飾繁多的樣子。

  譯文

  到哪裡去採白蒿?

  在沼澤旁和沙洲。

  白蒿採來做什麼?

  公侯拿去祭祖先。

  到哪裡去採白蒿?

  在那深深山澗中。

  白蒿採來做什麼?

  公侯宗廟祭祀用。

  頭飾盛裝佩戴齊,

  從早到晚去侍奉。

  佩戴首飾真華麗,

  侍奉結束回家去。

  賞析

  到野外去採白蒿,在祭祀場所守侯侍奉,肯定不屬於王公貴族們乾的事。做這些事的,只能是下等的僕人,而且是女僕。

  千辛萬苦到野外採來白蒿,是供王公貴族祭祀用;費心勞神打扮裝點,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別人。為誰辛苦為誰忙?全是為他人做嫁衣裳。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滋味如何?唯有女僕內心體驗最深。雖然沒有言說,我們卻感到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有幾分怨忿在。

  為他人做嫁衣裳,意味著自我不存在,自我變成了他人的工具。奴僕供人差遣使喚,本就是人為事先設定的,似乎像“命運”決定的。即使不是奴僕,人生都免不了有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時候。自覺自願,並引以為自豪地為他人 做嫁衣裳,是犧牲精神和奉獻意識的體現,是捨己為人的高尚品德。不自覺為他人做嫁衣裳,是上當受騙、誤入歧途,是被人利用。不情願地為他人做嫁衣裳,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就是一種痛苦和壓抑。

  如今我們可以拒絕被迫為他人做嫁衣,但在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拒絕的。比如受老闆僱傭,老闆叫去陪酒,明知不勝酒力卻又不得不去。重賞之下必有勇副,是看準了人心追名逐利的`弱點,抓住弱點使人為別人做嫁衣。

  認真想來,做人是擺脫不了為他人做嫁衣的處境的。區別僅僅在於:是自覺的,不自覺的和被迫的。

  創作背景

  關於《召南·采蘩》的背景,古代學者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祭祀而作,一說為養蠶而作。其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歷來也有很多說法。《毛詩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是以為此乃貴族夫人自詠之辭,說的是盡職“奉祭祀”之事。朱熹《詩集傳》則曰:“南國被文王之化,諸侯夫人能盡誠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敘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為“家人”,這是對毛序的一大修正。不過以為那辛勤“采蘩”“夙夜在公”的還是“諸侯夫人”,於詩意未免仍有隔膜。雖然古代貴族夫人確有主管宗廟祭祀的職責,但並不直接從事採摘、洗煮等勞作。《周禮·春官宗伯》稱:“世婦,掌女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賈公彥疏謂“女宮”乃指有罪“從坐”“沒入縣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稱“刑女”。凡宮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宮”擔任。而此詩中的主人公,既稱“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為“公侯之宮”,則其口吻顯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宮”之類無疑。因此,現代學者多以為這首詩是一首反映宮女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

  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此詩亦猶周南之有《葛覃》也。”

  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末章每以變調見長。”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首二句事瑣,偏重疊詠之;末章事煩,偏虛摹之。此文法虛實之妙,與《葛覃》可謂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