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可分為哪三部分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
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又叫“毛詩”。《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
《詩經》分為“風”、 “雅”、“頌”三部分。《風》指十五個諸侯國的`民間歌曲,共160首;《雅 》是周王朝國都附近的樂歌,共105篇;《頌》是國王用於宗廟祭祀的樂章, 旨在歌頌祖先的豐功偉績和鬼神的巨大威靈,包括祭歌、讚美詩等,共有40篇 。
公元前七世紀,中國誕生了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其中史詩 、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儘管它不是一人所作,但卻比古希臘著名的《荷馬史詩》的產生要早數百年。
“風”包括周南、召南、邶、庸、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於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拙,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孔子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拓展:
詩經中的愛情詩
1、《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雎鳩圖》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3、《卷耳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4、《桃圖》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5、《方圖》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6、《鵲圖》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
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採其蕨;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採其薇;
未見君子,我心傷悲。
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夷。
7、《草蟲圖》
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8、《梅圖》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
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
無感我帨兮,
無使尨也吠。
9、《麇圖》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鑑,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闢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10、《舟船圖》
習習穀風,以陰以雨。
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採葑採菲,無以下體?
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宴爾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發我笱。
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淺矣,泳之遊之。
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凡民有喪,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
既阻我德,賈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
既生既育,比予於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爾新昏,以我御窮。
有洸有潰,既詒我肄。
不念昔者,伊餘來塈。
11、《葑圖》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12、《荑圖》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諒人只!
13、《舟圖》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