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江南梅雨散文

江南梅雨散文

江南梅雨散文

  一直喜歡雨。喜歡絲雨紛飛的江南春色,喜歡雨後豔麗的那一抹朝霞,喜歡雨中的寧靜和寬容,喜歡雨過天晴碧藍的那一片天空。也一直想寫一篇關於雨的文字,可一直以為,自已並沒有真正懂得雨。

  而童年的記憶中,也曾溢滿著關於梅雨兩字的記憶,然而一直到今天,卻不知道究竟什麼叫梅雨,究竟為何叫梅雨。我想,大多數人也許和我一樣吧。

  不過,“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樣的古詩句還是記得的。鄉人在古樸文風的薰陶下,連大字不識的田間農民,也能背上幾十首唐詩宋詞(我的父親就是這樣),所以這樣的詩句小時候聽得基本上是耳熟能詳,而且這“黃梅”兩字正合家鄉的黃梅戲,而那“青草”兩字,原本就是家鄉小鎮的名字,所以,這樣的詩句記得更為深刻,也一直以為,這原本寫的就是我的家鄉。

  一到梅雨季節,江南的水鄉便沒日沒夜地沉浸在綿綿不絕的雨中。

  那雨,不大也不小,和著微風,飄飄灑灑,從並不甚陰霾的天空,飛向村落和原野。你仔細用眼看,仔細用心聽時,她卻似乎見停,好象也見不著她的芳蹤了,豈料,當你從雨霧中打個盹兒醒來,她卻還在那兒飛飛揚揚,依舊沒有停下來的跡象,繼續不緊不慢地飄向人間。

  頭幾日,勤勞的鄉人還能高高興興,畢竟梅雨來臨的時候,已不是莊稼播種的季節,更不是收割的季節,剛剛忙碌完了農活,正好可以在這透著涼意的雨中,好好的睡上一個難得的午覺。可當這綿綿的雨綿綿了幾日之後,鄉人們便著急起來。畢竟,除了那並不多的莊稼地,鄉人們還有許多的雜活,或去打點零工,或去做點小生意,等等。賺來的一點小錢,多多少少也可以貼補點家用。可這綿綿的雨,只能讓他們綿綿地呆在家中了。更何況,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他們,這梅雨要是沒個完,可能就要惹怒門前那條溫順的大沙河,要是那樣,一年的莊稼可能就被這梅雨給吃了。

  所以,他們不能不著急。

  而這梅雨,對童年的我們來說,除了上學或玩耍的路上,多了些對泥濘的厭惡之外,還真的很是喜歡。梅雨中的江南水鄉,滿山滿村都是滴翠的誘人綠色,滿溝滿河都是捉不完的小魚小蝦,我們的童年,也是在那滿目的綠色和四濺的雨花中,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度過。

  老家的老房早已沒了蹤跡,可我卻永遠記得那個貧窮的小天井。

  天井並不大,也不是特別高,窮人家的房子修得都不是很高。不寬的天井中央,有一棵泡桐樹,從我開始記事時就有,直到後來用她給我打了一個小木箱,陪伴我有點艱苦的求學生涯,她才從我們的目光中消逝。或許應著父母對我們的厚望,泡桐樹也用她分外挺拔的身姿,教會我們挺著脊樑做人。我時常望著她發呆,不知道為什麼她長得那樣高,卻又長得那樣挺直,從小天井中直竄雲霄。放學歸來,從大老遠就得看到她的身影,而且心中常想:快到家了。而她化作的小木箱,也永遠留在老屋中,裝滿我曾經讀過的那些書,也裝滿了我童年的那些記憶。

  梅雨來臨的時候,也是泡桐葉最綠的時候。童年的我,喜歡聽雨夜中泡桐葉沙沙的響聲,還有隨著雨滴飄下的有點像喇叭花的泡桐花,我無法形容她長得什麼樣,只是喜歡。有一個網友取了個名字叫“梧桐煙花”,我不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但我猜測她一定也是一個喜歡這花的人,所以我也很喜歡這個網名。

  天井的角落上,常年放著一個小水缸,從屋簷滴下的雨水,不一刻便溢滿了原本不大的水缸。除了第一場雨後,其它的時候,我們都吃得是那水缸中的“天水”,也省了我們兄弟幾個為到村後小河中擔水吃的爭吵。

  梅雨的時候,水缸裡的水長期是滿著的,風雨中歸來的母親,總是習慣地在裡面洗上個臉,然後倒掉裡面的水,反正,要不了多久,裡面便裝潢了清澈的梅雨。

  小小的天井中,因為有了梅雨,便多了一種動聽的音樂,嘀嗒,嘀嗒,……,從早到晚,總也不會間斷。寂靜無人時,那樣的聲音真的象來自天籟,那樣的飄渺,就是白天,也是那樣的動聽和清純。坐在水缸邊看書的我,往往在那天籟般的嘀嗒聲中睡去,又在那天籟般的嘀嗒聲中醒來,繼續讀我的書。

  這樣的`感覺,似乎在新近出的電影《暖》中有點發現。影片中讓我最深刻的,便是那江南水鄉綿綿不絕的雨,和那同樣天籟般的滴水聲了。暖,也是聽著滴水聲長大的。影片中,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的滴水鏡頭,讓人想到的是生活的無奈,可同時,更多的卻是安寧,如同暖,她失去了人生最美好的等待,漂亮的村姑,嫁給了一個她從小就怕的啞巴,可她自己感覺是幸福的。這,已足夠。

  更多的時候,童年的我們,是在水缸中養上幾條從河中抓來的小魚小蝦,有時甚至是放上幾條泥鰍,而後呆呆地坐在旁邊,看著清沏的水缸中,他們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爭搶著梅雨落下時濺起的水花,那時當然不懂他們是為了吸取氧氣,所以奇怪他們為什麼也那樣喜歡那四濺的水花。

  那些不太會抓魚的兒時夥伴,這時候便要在這水缸中大練身手,挽起衣袖,在裡面摸啊撈啊,無奈那些魚啊蝦啊泥鰍啊,一點也不給他們面子,無論他們把衣服弄得多溼,也是一個也抓不起來。等到我們玩夠了,便早把這水缸中的小生命忘得一乾二淨,等到某個梅雨稍歇的午後,它們早已被太陽烤得翻起肚皮,無奈地漂在水面上,被母親看見,順手撈起來,成了家中小鴨小貓們的美食。不必責怪兒時的我們沒有一顆善良的心,成長中的我們,怎麼會懂得生命的可貴?

  等到慢慢長大了,我的侄兒們又延續了我們的嬉戲。記得小時候的他們,從剛剛蹣跚起步起,就已經留戀起那小小的天井和水缸。母親和大哥大嫂外出勞作的時候,我便任由他們在裡面攪啊攪,撈啊撈,把本來就不多的衣服給打得透溼,有時索性整個人都滑了進去,便再把他們拖出來,繼續任其折騰,反正江南水鄉的孩子有幾個不是在水中泡著長大的,沒有城裡小孩的嬌氣,也不會生病。

  在梅雨中長大,所以,我人生的許多重要關口,似乎都是在梅雨中度過。

  十年寒窗,那決定命運的眾多考場,有哪一個不是在綿綿梅雨中經歷?記得十幾年前的黑色七月,第一門是我比較擅長的語文,那個上午正是梅雨休息的時候,天氣格外悶熱,好不容易做完了,一出來,幾個比較投緣的同學就在那兒哎哎開了,而事實上,正是因為第一門的砸鍋,讓他們幾個徹底散失了信心,只能推遲一年才邁進大學的門檻。幸好那日的午後,梅雨又紛紛揚揚起來,在雨中痛快淋漓地踢了一場球后,我很快從慌亂中走向寧靜和自信,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較為滿意地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這場考試。所以,我從心底裡感謝梅雨。

  有了這些,生命中關於梅雨的記憶,也變得是那樣的溫馨和深刻。

  直到有一天,我永遠離開了江南水鄉,於是,那綿綿的梅雨,隨著那消失的天井一起,慢慢地沉入人生的一種回憶中。而這種回憶,是苦是甜,真的也無法說清。不過,“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樣的詩句,卻在無盡的惆悵中,記得更為深刻了……